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及时捕捉创新教育的“信息点”我认为在教学中及时捕捉创新教育的“信息点” ,应作为开启创新教育的钥匙。近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而是教学生学”。这句名言的深刻含义 ,在于他辩证地指出我们教师不仅是教授课本知识 ,更重要在于启迪教化学生怎样去学 ,尤其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潜能 ,指导他们从明显的课本知识去挖掘推敲 ,旁引出与此相关的隐性知识内容 ,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在教授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第三节“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这一课时 ,第二目“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课文…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的这种能力是通过课文的阅读来培养的。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共十册,收编课文二百七十四篇。学生在中学阶段花五年时间,读二百七十四篇各种体裁的文  相似文献   

3.
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位杜老师教地理。杜老师教课讲艺术,有“绝招”。他能把世界各国和中国各省的主要物产、矿藏、人口、气候、位置等情况烂熟于心。杜老师上课基本不带教案和课本,经常是他在外边散步,课代表过来一叫,“杜老师,该您上课了。”他就应一声,“嗯,知道了。”然后慢慢踱过来,进了教室,问大家:“上节课讲到哪了?”同学们回一声,他就随口接着讲起来。好像他肚子里装着教案和课本一样。杜老师讲课最“绝”的,是脸对着同学们,一边嘴里不停地讲着,一边右手在背后黑板上随意画着,待讲课告一段落,他扭过身子,黑板上已经出现了一幅他讲…  相似文献   

4.
笑语连珠     
《新少年》2003,(5)
(一)罗德先生拿着儿子不及格的成绩单,来找老师。老师平静地说:“你儿子的答卷与他的同桌极其相似。”罗德先生说:“难道不可能是那个同桌抄我儿子的试卷吗?”老师说:“不能的。他同桌在不会答的题目下写着‘我不知道’,而你儿子写着‘我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从《诗经》看古汉语判断词“是”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判断词(或称系词)“是”产生于何时,语言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王力先生认为始于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叶。洪诚先生认为产生于西汉前期。他们基本上不承认先秦已出现判断词“是”。杨树达、杨伯峻先生首先看到先秦已有判断词“是”的用法。近几年来,这一问题讨论很热烈。比较具代表性的有:林序达老师认为;“判断词‘是’产生的年代应该是战国未期”;徐德庵老师认为:“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6.
黄裳 《社区》2008,(32):4-6
现在已经很难记起自己最早读的是些什么书了。“读书”似乎也有种种不同情形,有被动的,有的则出于自愿。无论是私塾或学校,在那里读的都是老师指定的课本,没有自己挑选的余地。我是由大伯父(他是清朝最后一科举人)开蒙的,用的课本是上海出版的澄衷学堂《字课图说》,这是“看图识字”一类的识字课本,每半页三个字,左图右文,编辑得很不错,图画得也好,  相似文献   

7.
浸润书香     
那是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面对刚发下来的崭新的《语文》和《算术》课本,我爱不释手。一页一页地揭开来翻阅,忽觉有一种香气溢进了鼻孔。我就对同学说:“哎呀,书页有香味呢。”同桌就将鼻孔贴近书页长长地吸着气嗅起来,其他同学也纷纷效仿,尔后是一片感叹声。老师看着大惊小怪的我们,笑着说:“这叫书香。是书的油墨味。”于是“书香”这个字眼从此扎根于我的心底。我把课本用牛皮纸包好,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师说》一课,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注释是:“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现银川市中学教师所用的《教学参考书》在解释“之”时是这样分析的:“两个之,分别用在两个分句的主语与谓语之间,均属结构助词,不能译出。”是把这个句子看作一个复句,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和谓语。  相似文献   

9.
说“丫叉”     
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鲁迅先生《野草》中的《风筝》一文,一开头就是“北京的冬季,地上已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其中“灰黑色助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一句,应该怎么读法,是读成“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睛朗的天空中”呢,还是要读成“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呢?有的刊物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课铃响过好一阵了,晋老师还没到教室来。大家便在教室里悄声议论起来,“真是怪战!”不知谁说了一句,立即把同学们逗得哄堂大笑。“怪哉先生”是晋老师的绰号,只要碰到与此有关的字眼,同学们马上就忍不住要笑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前天     
乔在学校是一个好学生。但是他不爱干净。他的脸和手经常是脏的。一天早上,乔去学校。他的老师看看他说“:乔,我知道你早餐吃了什么。”“什么?”乔问。“鸡蛋。”他的老师说“,你的脸和嘴告诉我的。”“不,先生,”乔说“,不是今天,也不是昨天,而是前天。” Joe is a good  相似文献   

12.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修订本(甘肃人氏出版社出版,下简称“兰州本”或“课本”;本文依据的是1985年版),是三本统编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也是具有全国影响的一本。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语法章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编黄伯荣先生曾提出教材的语法体系“可以拿科学性、简明性、继承性、实用性四者去衡量”。限于篇幅,本文着重以“科学性”来展开评论,以求教于编写者和同行们。所谓科学性,正如黄伯荣先生说的,“就是要求这个体系能做到妥贴、协调,即术语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时,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因此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墨子·公输篇》,是我国先秦诸子散文名篇.因此,一向被选人高教文科教材和中学语文课本.在笔者看来,某些高教教材和中学语言课本的注释,颇有几处欠妥.故提出商榷,聊备同行教学时参考.一、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云:“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见教呢?”“‘何……焉为’;表疑问语气的一种句式.”中学语文课本注:“‘焉’和‘为’合用,表疑问语气.认为“焉”和“为”连用,表疑问语气,欠妥.问题在于,除《公输篇》外,在我国古书中,找不到“焉为”连用表疑问语气的例句.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5.
<正>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鸿门宴》一课,关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句,原课本注释为“‘王之’就是‘以之为王’”(301页);新课本注释为“‘王之’王,为王。之,咸阳” (306页);新三册课本“单元知识和训练”又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297页)。这显然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把  相似文献   

16.
去年,有一位以前的毕业生讲起一件事。他说:有一位老师爱选用张天翼先生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作教材。一开始,她印发全文,但在讲解最后一页这几句时,却跳了过去: “混蛋!”他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你们小心!你们,哼, 你们!你们!……”他倒到了沙发上,嘴巴痛苦地抽得歪着。“妈 的!这个这个—你们青年!……” 有的学生对“混蛋”、“妈的”有疑问,最后从别处考查到,原来是两个骂人词,于是才恍然大悟老师不在课堂上解释的原因。后来,这位老师再选用这篇教材时干脆不要求学生阅读该小说的结尾部份了。最后,干脆在印发时删去这部份,学生连见到的机会都不会有。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用信息论的观点说,在教学信息系统中,教材既是信源,又是信道,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可以这样说,好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基础性公共课,摆在这些大学生面前的将是一本怎样的教材,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语文教材始终以文选为主体,所以语文课本只是“例子”,目的是通过这些“例子”来阅读更多的书本。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课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课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  相似文献   

18.
高中一册《语文》课本,选编了“五·四”以来享有盛誉的散文作家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这是很可喜的。但,原文被删节了六处,二百七十多字。我持有异议。为了和大家商榷,兹将删节的原文抄录于下:  相似文献   

19.
绕者老师     
直到今天我还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澳大利亚籍外教绕者老师的情景。那是夏天里一个最炎热的下午,铃声响过,英语班的张老师带来了一位满头黄发的中年高个子老外。“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周上一堂外教课。这位就是我们的外教老师绕者先生,他是澳大利亚作曲家,也是一位很好的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20.
<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生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所谓“不需要教”,意思就是让学生不依赖于老师,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上升到“会学”的新高度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以教会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