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文志 《社区》2013,(8):50
最近,笔者所在社区的一位退休老人患重感冒,在去市医院治疗时因看病的人太多,仅挂号就用了两个多小时,加上去医院的路程有2.5公里,他乘公交换了两次车,整整一上午也未能就诊,这让这位65岁的老人苦不堪言。他在医院输液取药回来后,不住地向笔者抱怨说,老年人看病太难了,虽然社区内有几家私人诊所,但由于医疗条件落后,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社区》2005,(15)
老人打工贴补家用值得关注2005年6月的杭州《都市快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一位社区劳动保障员惊奇地发现,找她咨询和求职的人中老年人越来越多,许多适龄失业人员却不去谋业,而让老人外出打工贴补家用。经过调查,这位劳动保障员了解到,很多失业人员在求职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渐渐地对求职有了抵触。而老年人谋职不挑剔,只要有收入,什么事都肯干,因而出现了老年人赚钱养家的反常现象。现在,社区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关爱老人,而如果老人们有这样的家庭负担,恐怕很难颐养天年。笔者以为,社区工作者在关心老年人的同时,更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  相似文献   

3.
成全善良     
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公交车上人很多,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说话的意思,是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正好跟我同路。突然一个女孩站了  相似文献   

4.
姚国勇 《社区》2013,(2):28
近年来,不少社区在推行互助式养老,组织本社区的老年人开展相互帮扶与慰藉,年龄小的照顾年龄大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较差的,采取抱团式养老,让老人空巢而不孤独,享受家门口的晚年生活。在笔者看来,互助式养老这种方式,的确不错。老年人相互帮助,一来可以减少老人家中成员的各种负担,让他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去。二来可以增进老人们之间的友情,让社区风气更加清新和谐。但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李悦 《新少年》2009,(1):73-73
爸爸妈妈是出了名的孝子孝女,对两家老人那是没的挑。姥姥身体不好,三更半夜妈妈常陪姥姥去医院看病;奶奶家离得很远,可我们仍三天两头去一次,陪爷爷奶奶乐和乐和。因为爸妈孝顺,所以,我们这一大家人总是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6.
《新天地》2007,(4)
乘车出行、水电气交费、银行邮政储蓄、医院看病……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老年人享受到"优先"权利了吗?日前,读了一篇《三刻钟内132位老人翻栏杆进公园晨练》的报道,看到所附的几幅照片,不禁为老人们的安全担心。要翻越3米高的栏杆,就是年轻人也不容易,何况都是老年人。我认为,为了老人们的安全和健康,老人们与公园都应努力寻求  相似文献   

7.
黎闻 《新天地》2015,(4):11
不如在改革医疗体制上下工夫从尊重和保护老年人权益层面来看,陕西规定"老人看病优先",是一项善政。然而,善政还要善为。当"老人看病优先",只能通过挂号"插队"得以实现时,已经违背了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本意。事实上,老人挂号"插队",从小处讲,对年轻人不公;从大处讲,破坏了规则意识。更何况,一些老人也认为"插队"不妥。  相似文献   

8.
潘亮 《社区》2013,(4):59-59
据加拿大人力资源部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4.4%的人口为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预计到2061年将会达到25.5%。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更需要义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笔者在加拿大留学时,就曾参加过为老年人做早餐的义工项目。该项目由非政府组织的义工机构发起,为了保证老人们吃得放心、健康,参加这项服务的义工必须是当地学习营养专业的大学生。服务地点就在城市社区中政府为生活困难老人提供的廉租房内,这些廉租房都配有食堂。学生们保证每周去一次,  相似文献   

9.
孟谦 《社区》2008,(9):8-11
2005年2月1日,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小年。紧急情况打破了家住北京市丰台区育仁里的65岁居民单宝才家的平静气氛,他87岁的老母亲在这天晚上突发心脏病,这让单宝才和65岁的老伴一时慌了手脚。他们急急忙忙将老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认为老人情况严重,应立即住院实施抢救,要单宝才赶紧交1.5万元的住院押金。单宝才有所准备,掏出了随身带来的活期存折,但医院执意要按规定办事——只收现金。无奈之下,单宝才只能回家去借,但他担心的是,谁手头有这么多现金呢,他很自然地想起一个人,社区居委会的焉书记,不是因为她有钱,而是因为她有办法。 夜里11点半,育仁里社区党委书记焉家启家的门被敲响。 当焉家启简单听完气喘吁吁的单宝才述说的情况,便安慰他说:“别着急,没问题。”说完,她便赶紧跑下楼,直奔居委会。居委会办公室里放着一本通讯录,那是焉家启平时记下的居民情况和联系方式,她边走边想,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她恰好知道有两位居民最近取了钱,也许这些钱他们还放在手边。幸运的是,两个电话打得都很顺利,很快凑齐了这1.5万元…… 虽然老母亲最终还是因病去世了,但单宝才仍然非常感谢居委会和当时向他伸出援手的邻居们,因为这些钱使老人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也使他的心里得到了安慰。  相似文献   

10.
薛东 《新天地》2016,(12):8-9
老人样是什么样 福建省东山县94岁的林建德,用他29年时间坚持不懈的普法善举,完美地诠释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老人样:有情怀的老人样. 1985年,退休后的林建德与当地老中医一起开办了一家老人诊所,义务为老年人看病.在与老年人的接触中,林建德很快发现,前来就诊的老人们"心病"多于"身病".子女不孝、遭到弃养、遗产纠纷是他们最大的"病根",而最直接的"病灶"来源于法律知识的缺乏.林建德认为,医治老年人心病的治本良方就是普及法律知识.为此,1985年林建德自费报名参加上海《民主与法制》杂志社的法律函授学校,63岁的他成为当时学校里最高龄的函授生.两年后,林建德担任当地公园街老人协会会长,从此开始了29年的普法历程.  相似文献   

11.
徐明贞  杨毓勇 《社区》2005,(14):30-30
社区陈连科今年70多岁,有脑血栓后遗症。1996年退休回到社区生活后,他称自己是“嫁给了社区”,两天不去看看、坐坐,就像少了点东西一样。和大多数退休老人一样,陈老刚转入社区时,心里空落落的,很不是滋味,但是,社区为退休老人创造的温馨环境,让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济南创建文明城市,大热的天,老人和年轻人一样,拿着铲子走上街头义务清除“野广告”。印度洋地区发生海啸之后,老人立即来到社区,带头捐款200元。社区开展文艺活动,老人腿脚不便,就坐着敲鼓。此外,陈老每天晚上坚持到家属院里巡逻,有一天下雪,陈老穿好衣服正准备出门,儿子说…  相似文献   

12.
家住农村的老洪在卫生院看病的时候破查出血脂高,医生给他开了降脂药.并嘱他定期来院诊治、老洪为了省事,没定期去医院,而是叫家人用医保卡买降脂药。  相似文献   

13.
黄彬彬 《社区》2014,(18):23-23
浙江省乐清市西城社区是老社区,社区居民以老年人居多。特别是高龄、空巢、失能、家庭困难老人占了社区老年人不小的比例。看到身边一些高龄、空巢、失能、低保老人非常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石进才、施仁芬、谷源、施泰顺、董进安等5位离退休老人于2006年3月创建了乐清市首支“爱心话聊队。  相似文献   

14.
赵志奇 《社区》2005,(15):3-3
2005年6月的杭州《都市快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一位社区劳动保障员惊奇地发现,找她咨询和求职的人中老年人越来越多,许多适龄失业人员却不去谋业,而让老人外出打工贴补家用。经过调查,这位劳动保障员了解到,很多失业人员在求职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渐渐地对求职有了抵触。而老年人谋职不挑剔,只要有收入,什么事都肯干,因而出现了老年人赚钱养家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5.
明天 《社区》2012,(3):62
因为我自己是个老年人,所以在国外生活时,特别愿意关注当地老年人的生活。在北欧瑞典,我看到社区老人们生活得很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人的车。先说老人专车。在斯德哥尔摩SOLNA社区,老年人不仅乘车优惠,还备有老人专车。老人专车,也是路线车,但专为老年人服务,年轻人是不准坐的。而且行车路线也与一般公交车不同,专行小街小巷,开到街头巷尾,方便社区老年人出行。有一天,我和老伴坐了一次老人专车。这天因下雪路不好走,乘车的老年  相似文献   

16.
陈红 《社区》2011,(3):18-18
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碘街道芝兰社区,一提到姚涓芳老人,大家都能说两句,尤其是老年人和青少年,更是滔滔不绝,对她特别熟悉。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社区的“名气”为什么这么大?  相似文献   

17.
唐学丰 《社区》2014,(12):32-32
近日,我陪老伴去一家大学附属医院看病,看到一位91岁的老人也在内科苦苦等待就堍老人精神状态不太好,难道没有优先服务?  相似文献   

18.
高兰  刘丽明 《社区》2005,(3):6-10
“看病贵、看病难”一直以来都是令市民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低收入人群,更是怕看病,怕得病,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这一问题得到缓解。“居民从住所步行10-15分钟就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卫生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的要求之一。但是,这里真能成为社区居民卫生生活的“中心”吗?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调查一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吗在社区看病72岁的乔大爷:以前我屁股上生了两个疮,疮割掉后去某大医院换药,病历上明明写了是2个,我也提醒医生是2个,当时他头也不抬,对我说“知道了”,等我交钱拿药后让护士换药,护士只换…  相似文献   

19.
尤可 《老友》2010,(6):37-37
上海社区的建设在全国起步比较早,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且大都市现代化、国际化的背景使其在社区建设中融入了许多先进理念。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上海的几个社区,去看看那里如何以特色服务关爱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居家养老的老人颐养天年。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相似文献   

20.
肖守渊  彭学渊 《老友》2014,(7):34-34
近日,笔者来到江西宜春市袁州区灵泉街道灵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阅览室。正在这里看书的85岁老人李芳容告诉笔者,天气好时她每天都来阅览室看看新到的报纸、杂志,也和大家聊聊天、解解闷。她是一位独居老人,子女不在身边,退休前做教师的她就喜欢读书看报。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2011年5月中心正式开办以来,每天都会有50多位老年人来中心读书看报、聊天、下棋和休息,这里已成为社区老年人的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