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用主义真理观重视“在后的效果”和把真理看作是经验或观念之间的联结 ,必然导致唯心主义。但这一理论却内化为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成为美国的精神支柱。“人权高于主权”这一论断就是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典型表现 ,他们把“人权”实用化、抽象化 ,并把它置于“主权”之上 ,完成“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论证 ,从而使之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 ,西方跨国公司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实行扩张战略 ,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削弱。在全球化背景下 ,对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 ,我们需要用新的主权观来看待西方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主权削弱现象 ,正确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权行使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主权论是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变的历史条件下出台的。它是为了美国的一家利益而挑战国家主权的一种反全球化思潮,是一种自私和霸权的行为。新主权论对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都是有害的,也不利于全球化进程。新主权论所体现出来的单边主义在短期内可能会产生对美国有利的结果,但最终会使美国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4.
按照主权构成研究,中国在主权所有权层面上是统一的,但在主权行使权层面上是分裂的,即海峡两 岸的分裂性质是主权所有权统一之下的主权行使权分裂。它在现实中的表现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 国,但在一个中国内部却存在着分裂,即海峡两岸的分裂是统一之中的分裂。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它 有利于我们分清海峡两岸与东、西德和南、北韩在分裂性质和程度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折衷理论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各流派中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它将企业所有权优势绝对化、静态化了,实际上,企业所有权优势是相对的和动态的。故折衷理论应当放松内部化概念,将对外直接投资整合于修正后的折衷理论框架之内,我国企业优势型投资和寻求优势型投资的实证可以检验之。  相似文献   

6.
普京时期俄罗斯政治体制“主权民主”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是由“可控民主”发展而来,两者其实质是相同的。确立“主权民主”政体的主要政治举措,按照社会中心任务的不同分两个阶段实施:从2000年初至2004年底的“可控民主”时期;2005年初至今的“主权民主”时期。“主权民主”的实施使俄罗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权民主”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群众自己的选择,符合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普京在突破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基础上。又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其具有一系列双重特征,成为当今时代对民主重新认识的范例。此外,它还具有过渡性、长期性和继承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主权理论自布丹在16世纪提出以来,几经变迁,人民主权从此成为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但是传统主权理论在实践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国际法和自愿基础上的主权让渡不违背主权原则;而现在谈民族国家消亡为时尚早,主权并不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只要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的功能存在,主权国家就不会消亡;理论上的争执和相对主权观并不能成为干涉他国主权的理由;主权是解决国家利益问题的核心,是随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食物主权:实现持久粮食安全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性农民运动组织“农民之路”在其多次会议和宣言中提出并阐述了食物主权的概念和主要内容。食物主权主张食物生产者自主地进行食物生产和贸易,反对新自由主义制度下WTO及其他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对各国食物生产和贸易的控制及资源的掠夺。一国如果丧失了食物主权,其粮食状况必然是不安全的。掌握食物主权是实现持久粮食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现在提出的“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是否定国家主权思想的总体现。美国的人权学说继承了洛克、卢梭等人的思想。美国将人权思想因素注入外交始于罗斯福。中国主张主权高于人权,应相互尊重国家主权,优先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从而为全世界广大人民享受各项人权创造必要条件。2000年中美关于主权与人权问题进行了激烈交锋。   相似文献   

10.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不断对钓鱼岛提出主权要求并强行占领该岛.自此,中国政府和全球华人以各种形式不断抗议.本文旨在从国际公法角度分析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是于法无据的,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非议的主权.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国际法对主权的强化与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律规范注释及比较分析方法,以考察主权在现代国际法中的演变趋势为目的。从国际法发展的角度看,汲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适应人类共同利益不断增强的客观需要,现代国际法关于主权的规定呈现出鲜明的强化与弱化的并行不悖趋势:一方面强化了主权原则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形成主权独立的制度保障,从而强化了对外主权;另一方面,确认主权限制的合法性,将国际法的调整范围扩展至国家管辖领域,相对缩小了主权的行使范围,限制了对内最高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12.
论文对西方某些人鼓吹的民族国家“过时”论和“人权高于主权”论进行了评析。考察了“工人没有祖国”的原意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工人阶级一掌握政权 ,就“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当今世界民族国家中的多数尚处于初创阶段 ,捍卫和建设国家的路还很长。接着分析了“人权高于主权”论本意是利用“人权” ,凭借强权 ,干涉和侵犯别国主权 ,实现自己的霸权 ,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并揭露了鼓吹者在主权与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  相似文献   

13.
徐泉在《现代法学》2005年6期中撰文指出:经济主权原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实践上看,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经济条约的大量签订,国际经济组织急剧膨胀,国际合作日益广泛,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断限制、削弱、侵蚀国家经济主权的传统制度,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独立。但对两类国家来说,其后果并不一样。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冲击更多地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经济发展地位和优势,其经济主权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国际经济组织并不能构成对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它们是主权国家对经济主权的自我限制和约束的结果。此外,经济发展已成为经济主权得以维护与巩固的重要内容,为了取得经济发展,世界各国晚近以来都选择市场经济模式,而国家干预只限定在通过法律和法定的市场手段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球权”指的是国际社会合理合法的正当权力与利益 ,即国际社会共有的权利。主权和球权相辅相成 ,主权平等原则是球权运作的基础 ,球权在主权的让渡中不断完善 ,主权国家的共同利益在主权转让中得以共享。在主权“弱化”的趋向中 ,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时代出现的主权转让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客观上使球权强化的进程放缓。尽管维护和发展球权符合全社会的利益 ,但是认同并享有它需要共同的利益基础 ,特别是共同经济利益的基础。利益共享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球权强化的现实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主权"(sovereignty)是国际法学的核心术语之一。19世纪中期,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翻译西方国际法著作时,将sovereignty译定为"主权",并译介了其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主权"概念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有关魁北克主权独立的全民公决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0年和 1 995年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分别举行过两次关于魁北克主权独立的全民公决。虽然主权独立派在这两次全民公决中都未获胜 ,但魁北克省在某些条件下获得主权独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1 998年 ,加拿大联邦最高法院做出一项有关魁北克主权独立的公决程序的裁决。在这项裁决中 ,最高法院提出了如下的原则 :如果有关魁北克主权独立的全民公决有“明确的问题” ,并获得“明确的多数”赞成票 ,则有关的各方必须就魁北克的主权独立进行宪法层面的协商。 2 0 0 0年 ,联邦议会通过了“公决明确法”法案 ,具体规定了如何实施联邦最高法院 1 998年做出的有关魁北克主权独立的公决程序的裁决  相似文献   

17.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主权争夺由来已久,危机频现.从国际法角度看,三个问题最为相关,即:钓鱼岛是不是“无主地”?日本在二战后是否已将钓鱼岛归还中国?钓鱼岛会如何影响中日在东海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划界?厘清这些国际法问题会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主权之争.  相似文献   

18.
许多人热衷于讨论人权高于主权,还是主权高于人权。其实,不唯国家有主权,每一位国民也有主权。而且,个体主权之是否沦陷,更是人人最要面对的精神事件。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无视人权问题的世界多样性 ,肆意曲解人权的含意 ,以“人权高于主权”作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理论根据 ,其要害是对国家主权的否定 ,以达到干涉他国内政的目的。它不仅暴露了西方国家的政治虚伪性和霸权主义的真面目 ,同时也破坏了《联合国宪章》以及一系列国际公约所确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破坏了维系国与国之间正常关系的基本准则 ,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0.
主权财富基金是主权国家政府所有和控制的资产工具,主权财富基金具有政府背景且多进行境外投资,其法律关系和投资环境相对复杂。主权财富基金必须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和机制,国家对有关主权财富基金的立法也需要及时制定,以控制主权财富基金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