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无灵主语句是英语正式书面语中的一种典型句型.无灵主语句在英语中很常见,在汉语中却很少见,所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不易掌握.由于语言形式与思维习惯密不可分,拟从英汉思维特征对比出发,探讨英语无灵主语和汉语有灵主语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英汉思维差异与英语无灵主语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无灵主语句是英语中独特的语言现象,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东西方在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英语无灵主语句根据其主语的语义,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概念隐喻"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是无灵主语句生成的理论基础。在翻译英语无灵主语句时,要根据汉语的特点,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恰如其分的变通。  相似文献   

3.
作为英语书面文本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无灵主语句在英语句型中十分普遍.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文化和语言上的不同,中国学生很难学会使用无灵主语句.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意在分析中西不同思维方式的生成机制,找出理解英语无灵主语句的方法,从而帮助中国学生克服中式思维,造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相似文献   

4.
作为英语正式书面语的一种典型句型,无灵主语句在英语中很常见,在注重语言客观性和准确性的科技英语中更是如此。由于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文章试从英汉思维方式对比出发,探讨科技英语中无灵名词作主语的无灵主语句的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5.
英语无灵主语句是由非人称的词语充当主语,与由具有生命意义的词语来充当主语的有灵主语句相对。英语无灵主语句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为了语言表达的需要,或为了达到特殊的语言效果,常可见到使用这种无灵主语句。英语无灵主语句的使用,可以使句子简洁生动,增加句子的表达效果,增添句子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主语是句子的施动者,一般由具有生命意义的词语来充当,称为"有灵主语",比如人、动物等。但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常遇到无生命的词语充当主语,称为"无灵主语",比如时间、地点等。使用英语无灵主语句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或为了达到特殊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英汉文本为素材,分析了英汉主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汉语主语缺省的频率远远高于英语,其缺省主要表现在语境省略、流水型省略、模糊型省略和句法空位;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使用无灵主语;汉语无灵主语的使用受到其谓词的制约,汉语的无灵主语一般与无灵谓词搭配;无灵主语使用主要是实现修辞和客观的效果。因此,复杂多样化的汉语主语选择更为自由,话题较为突显;而英语中谓语动词的形式则取决于施事的主语。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英语无灵句的隐喻性特征、主语类型以及在各类文体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让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一特殊的句法现象有更深入地了解和更熟练地运用.  相似文献   

9.
英语无灵主语句是英语书面语中常见的一种典型句型和独特语言现象。笔者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认知突显原则三个层面,对英语无灵主语句中的修辞手段进行分析,探讨此类句子的认知生成机制和表现形式,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寻新的研究视角,加深对这种语言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主语使用抽象名词是英语主语物称思维倾向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对英语主语的抽象名词化现象进行解析,并结合翻译实例,总结出此类英语表达应以英汉语言与思维差异为指导,根据不同的句式情况采取直译或意译的汉译策略,但同时也不可忽略直译、意译通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西方人注重客体思维,因而英语中常常使用非生物词作句子的主语;而中国人则注重主体思维,汉语习惯于用生物词作主语。本文拟就英语中非生物主语结构进行分析与归纳,以探索其翻译的规律与转换手段。  相似文献   

12.
英语动词拟人转义的语用特点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中有时以客观事物或抽象名词为主语 ,谓语却用描写人的动作、行为等方面的动词 ,这种现象称为“动词拟人”。拟人是作者将自己作为人的心理感受转移到了非人的物体、事物上 ,动词拟人能使无灵名词所表达的事物具有人的情感、情态或动作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使静止的物体具有动态的人格化效果。由于中英文的思维方法、表达方式和具体语境的不同 ,英语动词拟人转义在翻译时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比较了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征,认为英语是主谓结构语言,突出的是主语;而汉语是"话题-说明"结构语言,突出的是话题.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由于受到汉语"话题-说明"思维方式的影响,容易产生负迁移现象,即把汉语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以及时间、处所短语当作英语的主语,把汉语的主题成分当作英语的主语,把汉语的被动结构当作英语的主动结构等.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比较了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征,认为英语是主谓结构语言,突出的是主语;而汉语是"话题-说明"结构语言,突出的是话题.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由于受到汉语"话题-说明"思维方式的影响,容易产生负迁移现象,即把汉语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以及时间、处所短语当作英语的主语,把汉语的主题成分当作英语的主语,把汉语的被动结构当作英语的主动结构等.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主语是英语传统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传统语法中没有主位这个概念。主语和主位一样又属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范畴,主位分为有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对于英语主语和主位的关系,各学派都持有自己的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在简单句中主语与主位的重合和非重合关系,力图探索各语言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一大差异。这一特征反映在句型使用上表现为英语常用无灵句、汉语常用有灵句。我们通过具体实例的英汉对比研究来验证英汉两种语言确实存在这一趋势,并用具体的例句来分析探讨英语无灵句、汉语有灵句在互译、转换过程中的规律,探讨背后蕴涵的中西文化在认知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以期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二语写作的过程是作者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母语思维对二语写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无灵主语句不仅在二语写作中用词、句法、语篇,甚至语体的使用上都有特殊的句式意义,更是二语写作中思维转换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和方向。被动语态、名词化和动词化是二语写作中产生无灵主语句的重要机制,是抽象思维转换在语言形式上的具体体现。中国学生可以通过以写无灵主语句为目标,通过被动语态、名词化和动词化等转换机制进行矫枉过正的训练,逐步减少母语思维对二语写作的影响,从而实现写作过程中两种思维间零距离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千姿百态的英语句子可以归纳为下面五种基本句型:l、主语(S)+不及物动词(Vi)2、主语(S)+连系动词(link V)+表语(P)3、主语(S)+及物动词(Vt)+宾语(O)4、主语(S)+及物动词(Vt)+间接宾语(Oi)+直接宾语(Od)5、主语(S)+及物动词(Vt)+宾语(O)+宾语补足语(Oc)现代英语里还没有出现过上述五种句型以外的第六种句型.由上面的基本句型可以发现构成每一种基本句型的主要成份是主语(Subject)和谓语动词(Predicate Verb).任何一个英语句子都离不开主语和谓语这两个基本要素,那种无主语的句子只不过是说话人将它省略罢了.而  相似文献   

19.
主谓结构作为一种基于逻辑学意义上的基本思维形式,它是人类思维的共性,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之中。有谓语必然有主语,不存在没有主语的谓语。主语的有无取决于它的内在本质,而非外在表象,不能以英语主语的表象特征来决定主语的本质,并据此认为日语中不存在主语。无论是日语主语省略句还是无主句,其谓语都存在事实上的逻辑主语。可以利用日语中特有的主格助词和主题助词的形态标记,来深化对主语的认识,把主语分为主格主语和主题主语。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为主体型思维,英语为客体型思维,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英汉语的主语上,主要表现为:主语突出与主题突出、物称与人称、一致与非一致、被动态与主动态。英汉主语差异的思维对比研究将有利于预防和排除母语的干扰,克服英语学习的盲目性,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