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将中国诗歌表达方式由意境的审美观照转向意象观照。在意象内涵表现上,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采用现代象征主体性意象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象征化的“死亡枯败”意象、“荒原”意象、“黄昏”意象等意象群以证合现代人的主体意识及精神状态。在意象营构上,他们“随意造象”,并用象征主义的通感手段与意象的连接手段构造主体意象,从而使新诗意象具有玄秘性、变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学界讨论叶芝诗歌作品时,大多考察叶芝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叶芝诗歌蕴含丰富的时间主题,时间既有衰亡意象的直线发展性,又有永恒意象的圆形循环性,且从末世论这一视角出发,可发现诗人独到的历史循环观与战胜时间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梁宗岱吸收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意象论、意境论,综合了中西文论中寓言的思想,形成带有自己的理论思考的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在中国新诗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时期梁宗岱诗论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他对西方象征主义诗论的继承上,偏于他对外国文学的评论。然而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在本土化方面体现他的诗性智慧和诗化精神:一是意象与象征的关系;一是意境与象征的缠结;一是寓言与象征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学有悖于其他意象主义诗人的理论.庞德认为,意象主义不是象征主义,亦不是自由诗,意象主义不是呈现的方法,而是语言本身.而其他意象主义诗人则认为,意象主义是象征主义的延续,是自由诗.意象主义是一种呈现方法.庞德自己的诗学理论也不能自圆其说:他既反对展现感情,又强调表现感情.一方面,庞德捍卫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观点,否认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效果;另一方面,庞德又坚持艺术具有一定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居》一诗中,朱英诞将中国古典意象与现代诗艺契合在一起。从内容上来看,诗歌古今意象发生碰撞,增添了古典意象的现代审美内涵;在意象运思方式上,诗人运用现代诗歌中注重暗示和隐喻的表达方式来组织传统意象,使诗歌笼罩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朱英诞的诗歌有三种结构形式,这首诗采用了廊庑式结构,呈现出较完整的建筑之美。诗歌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关于永恒与瞬间、无常与恒常的思考以及对真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老舍对象征主义的吸收利用,对老舍与象征主义作品中的象征性意象、情节和主题进行了分析.老舍运用象征善于从本体涵义中自然地引申出深层的象征寓意,作品的象征性总是从现实性中引发出来的,不带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7.
论朱湘诗的客观抒情与象征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湘是新月诗派和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的基调是浪漫主义,但含有象征主义倾向。朱湘早期的诗注重意象,揉以中国传统的“寄情于物”手法,借意象以抒情。后期则重视意象的隐喻暗示功能,意境朦胧,风格含蓄蕴藉,少数诗歌已是典型的象征派作品,表现出向象征主义归附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著名的象征主义作品,其意蕴深厚。《野草》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为:暗示性的意象符号、奇幻阴郁的意境和苦闷朦胧的心灵独语。其个性特点为: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寓言性象征,传说的形式。《野草》的象征主义色彩受到了来自法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本土文化的影响,经过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和表现手段.西方意象派诗歌虽然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与之有诸多相通之处,但却夸张地运用中国古典文学中用来表现主观情绪的意象手段并融入西欧象征主义成分,把对意象的刻画演化为诗歌的终极目的.而中西方在自然观、哲学思想和文字系统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西方意象派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意象存在着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0.
被遮蔽的另面景观--论学衡派与西方现代诗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衡派对新诗的批评,是与五四新文化派论争交锋的火力点,这种批评常与西方现代诗歌特别是意象主义和象征主义关联.学衡派对意象主义的否定和对象征主义的接受,是对称摆动的外攻和内守两端,核心是古典诗学观和对新文化的想象、参与.该文论析和探讨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学衡派另面文学景观,并重新检讨它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金发诗歌借用西方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书写诗人对异域生存的理解.在异域,李金发时时感到自己是一个无根的异乡人,从而在现实中自贬身份、自抑情感,在诗学策略上,则以沉郁为情感底色,并撷取大量"丑恶"的意象来表现.这就是李金发诗歌所体现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里尔克这位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通过“邻居”这个关键而又复杂多义的意象,抒写着诗人对超越性的、丰盈的存在的切近。同时,他又在仅有的儿首表现“邻居”意象的诗中.确认人类能够切近的能力和骄傲,从而获得现世救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象征主义戏剧借助于总体性借喻、暗示性意象和结构性对比三种话语策略,着力表现了从无助、无力到自欺的生命意识.象征主义戏剧相信真理的存在,却又不相信可以理性的表达,欲言又止,含而不露,注重渲染与暗示,这就是象征派戏剧的典型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意象主义与象征主义在中外文坛上的发展与影响 ,对受这些流派影响的作家及作品作了新的多角度的评论。还对情感暗示、韵律美感以及象征与意象之异同等内容重新进行了剖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重视民族的历史基础与历史延续性是史密斯倡导的族裔——象征主义的主要理论特征。对于西方学界存在着的割裂民族的历史延续性与主张民族主义即将消亡的观点,族裔——象征主义作出了有力的反驳,这是族裔一象征主义存在的理论合理性。但如何正确对待民族的历史变动性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则是族裔——象征主义需要进一步进行理论创新才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意象主义与象征主义在中外文坛上的发展与影响,对受这些流派影响的作家及作品作了新的多角度的评论。还对情感暗示、韵律美感以及象征与意象之异同等内容重新进行了剖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地铁车站》与中国文化具有间接的关联,是诗人对象征主义诗歌和意象主义诗歌理论的全新实践,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诗歌多义含混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8.
当代英国著名作家温特森在《激情》中以拿破仑政权的兴衰为历史背景,把象征主义、寓言讽喻和丰富的视觉意象结合在一起,编织了一个充满异国情调而富于幻想的故事.小说通过线性历史叙述与幻想故事两种叙事模式的交替、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后现代式重写、酷儿身体的乌托邦塑造,戏谑了历史叙事,书写了多元流动的女性欲望,揭示了温特森跨越男/女、异性恋/同性恋的疆界藩篱的酷儿意识.  相似文献   

19.
对鲁迅文学创作中的象征主义的理解应从艺术思维的整体意义去把握,而不能仅从艺术手法去理解.本文从这一理念出发,通过对贯穿鲁迅小说及散文诗的铁屋子与狂人、希望与虚妄、示众与看客三组二元对立的意象的剖析,具体探讨鲁迅文学创作中的象征主义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诗歌意象是诗人通过独特的情感活动从客观意象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自然意象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诗歌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模型:集合-理论模型、语义特征-比较模型、心理扫描-认知地图研究和意象的提取与再现研究,解读叶芝早期诗歌的单独意象:岛屿、树林、苹果花以及组合的意象;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叶芝后期诗歌意象:石头、玫瑰、天鹅中的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神秘主义,揭示其中的认知因素、诗人情感和其爱尔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