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某种程度上《简·爱》也是作者的生平写照。小说主人公简·爱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都透着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子。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和自尊自强、追求独立平等和纯粹爱情的理想在小说中通过简爱的不懈努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夏洛蒂·勃朗特与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但马克.爱德华在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一书中表达了夏洛蒂.勃朗特并不是一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的观点,笔者从与“父权”的对抗、与大权的抗争、夏洛蒂.勃朗特与女权运动二方面对马克.爱德华的观点进行了驳斥。  相似文献   

3.
英国20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从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出发,向传统的男权社会挑战,超越父权文化对女性的期待,以女性话语为中心,展示了一个相貌平常但思想冷峻、果断刚毅的女权主义的典型.从简爱在生活中追求平衡、在经济上寻求独立、在爱情上追求平等和在宗教上的反叛都折射出了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和光芒.  相似文献   

4.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1 847年问世后轰动文坛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通过对作者生平简介和小说《简·爱》的故事梗概及设想的几种故事结局 ,评述了夏洛蒂的财富均衡与人格平等的观点 ,及其经济独立和妇女解放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女性出走是女权主义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主题,从简·爱的三次出走分析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心理轨迹,其次将简·爱出走后的命运和另两位作家易卜生和伍尔夫笔下的女性出走后的命运作对比,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身上表现了作者自己既追求平等的爱情,又重视物质财富的婚姻理想;挪拉的出走旨在宣扬一种“人的精神的反叛”,并不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朱迪斯则是16世纪的英国社会现实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外貌、家庭背景、寄宿生活经历、家教经历、婚姻爱情观及女性独立意识六个方面分析了夏洛蒂·勃朗特和她所塑造的人物-简.爱之间的相似点,从而进一步指出:简.爱这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实际上是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简·爱》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视角分析,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探索了女性和大自然之间特殊的关系,揭示了19世纪英国女性和自然资源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事实。小说拒绝男性至上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对女性和自然的统治和忽视,阐释了作者希望解放女性和自然,发展女性自我意识,构建一个两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理想境界。小说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完全弥补了前人在这一领域的不足,为以后的读者提供了广阔的生态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8.
夏洛蒂·勃朗特,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向传统的男权社会挑战,创作了其代表作《简.爱》。她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新女性形象,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抗争,闪耀着女权主义思想的光辉。本文通过阐释男权社会下女权运动思潮,探索女性的觉醒和归宿,从而进一步理解简.爱这位男权社会的新女性形象,体悟女性运动成为男权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个人叙述声音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文本。笔者从社会文化机制内部探讨其女性话语空间,认为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进行了寓言式再现,通过主人公简.爱从"我必须说"到"我们整天谈着话"自我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以此可对文本结尾作出新的评价,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问题的思考,也使文本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话语空间的一场诗性试验。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历来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恶魔形象,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基于此,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探讨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绝笔长篇《维莱特》中的女性书写策略,以揭示身处男权社会的女作家夏洛蒂大胆地把女人当人来写的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人性及其价值──从《呼啸山庄》的人物形象看其主题思想卢华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19世纪英国文坛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安妮·勃朗特的姐姐。她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独特个性的小说家。她唯一的长篇小...  相似文献   

12.
女性觉醒的最先声──谈《简·爱》中的妇女超前意识岸波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至1855)创作的《简·爱》自1847年出版后,很快风行于大不列颠和欧美大陆,新西兰、印度等地,由于盖斯凯尔夫人为女作家所写的《夏洛蒂·勃朗特传》的译本在欧洲纷纷出...  相似文献   

13.
论《谢莉》中的两性对抗及双性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继《简.爱》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谢莉》通常被看作是夏洛蒂.勃朗特唯一一部旗帜鲜明的女性主义文本。作品自始至终弥漫着存在于两性之间的对抗性、排他(她)性。但是,对抗不是勃朗特的目的,盲目的排他(她)性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不完整的、非人性的。从对抗的历史现实中,我们感受到勃朗特对人性完美、强烈、执着的追求,即勃朗特式虚幻的"双性同体"理想。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男性传统文学中的妇女陈规形象进行批判 ,因这些妇女形象未能真实地反映女性自我。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初看似乎也落入“天使”与“魔鬼”的陈规模式。而勃朗特实际上正是通过对妇女陈规形象的再现和重新解析来探讨妇女真实的内心世界 ,反映妇女的真正需求  相似文献   

15.
论简·爱性格的两面性--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看简·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要了解其主人公简·爱,必须先了解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对作者思想经历及时代背景的分析,肯定简·爱这个女性反抗代表人物的反抗精神,分析简·爱的顺从性格。  相似文献   

16.
从《简·爱》到《谢莉》徐望藩小说《简·爱》的巨大成功使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从此蜚声文坛,也使这部长篇著作至今脍炙人口。《简·爱》已有多个版本的中译本,而夏洛蒂·勃朗特的第二部小说《谢莉》,在我国读者中间却鲜为人知。80年代,译文出版社出过...  相似文献   

17.
小说《维莱特》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绝世之作,在国外文学评论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我国却鲜为人知。通过两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的创作由来,并从中感受作者的心境以及小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尽管很多国外学者极力称赞夏洛蒂.勃朗特的《维莱特》是一部比《简.爱》更了不起的小说,遗憾的是,国内对其进行研究的却寥寥无几。通过对其女主人公露西.斯诺与她的女性同伴的关系,特别是与波琳娜和贝克夫人的关系作详细的阐述,目的是向读者更加清晰的展现露西在小说中的形象和处境。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多少恨》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在故事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讲述了女家庭教师与男主人的恋爱故事。但仔细分析可看出这两部作品又有其各自的特色。这是由作者本人、社会背景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在夏洛蒂·勃朗特仅有的四部小说<教师><简·爱><雪莉>和<维莱特>中,女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爱的缺失致使她们在无人呵护的成长过程中伤痕累累,并因此背负了心理创伤.夏洛蒂之所以重复使用这个主题,与她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和创伤经历是不无关系的.正是通过诉诸笔触,夏洛蒂本人关于创伤经验的记忆及被压抑的情感也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