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语义场理论及其词义聚合、组合关系的分析,目的在于揭示:一是语义场理论对语言词汇系统内部词汇语义的阐述及心理学家对人类词汇记忆的研究表明,词汇语义上的联系形成了记忆中的联想网络,有助于记忆词汇;另外,词汇是组成篇章的基本要素,词汇的语义联系可以促成语篇衔接。  相似文献   

2.
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语义场中的两种基本关系。传统训诂学对类聚观念有所认识,但对组合关系重视不够。很多词的词义不是在聚合关系中发生变化的,而是在组合关系中变化的。在组合关系中分析词义在某些方面确实比传统的训诂方法解释力更强。传统训诂学在发展中可借鉴现代语义学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语义场理论和搭配理论探讨词与词之间纵聚合关系与横组合关系 ,指出英语学习者忽略两种语言对等词词义幅度和语义范围 (纵聚合关系 )的差异 ,及其相应的搭配同现 (横组合关系 )的差异 ,是造成中国式英语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4.
语义场内词义间的几种聚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词义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义场内,并与该场的其他词义处在某种聚合关系中,既有共同特征,彼此又不相同。因此,词义应该通过语义场的聚合关系进行研究。传统语义学提出的同义词、反义词和多义词的概念,实践上就是从不同类型的语义场概括出来的、体现着一定聚合关系的类聚。但是,传统语义学不是明确地、有意识地从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语义场聚合组合关系的角度探讨"寂寞"流行语,分析其句式特征及句式背后隐藏的复杂语义关系和产生机制。"V+寂寞"搭配是语义偏离的基础。这一基本偏离在其他相关句式中建立了一个贯穿链条,形成"寂寞"语义偏离成连续性、连贯性,造就了"V+寂寞"与"V+N"语义偏离和句式偏离。  相似文献   

6.
概念,概念彼此之间关系是语篇要表达的基本内容,语篇概念的内容及表现形态决定语篇结构模式。语篇词汇的组合或聚合关系,在语义层面上是上义词与下义词的关系;在逻辑思维上却是概念的种类或属类关系。语篇概念因此具有语篇的结构功能,语篇研究的本质其实是研究概念、概念类型和概念运行规律的结构功能,这就有利于开拓语篇研究视野,形成运用概念的语篇功能进行翻译的实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汉语词义与文化因素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词义与文化因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样的一种对应关系能够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将词语作为文化因素教学的途径提供依据;词义的聚合关系能够使文化因素及其在不同语义场中所显示的不同文化层级得以突显。由不同语言的差异及其负面影响可以看出: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受其母语及相应文化模式的影响而形成的思维定势是偏误产生的肇始之因。  相似文献   

8.
语篇分析作为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把语篇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是英文演说词中的珍品。本文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从句子关系和语义关系两方面对该演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阐释了这篇精彩的演说。  相似文献   

9.
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用语义单位关系理论对公益广告语篇模式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理解语篇组织和语篇连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澳洲主要的三家报纸的调研,指出有三种女性指称语的表现形式,即代名词形式,句式结构形式和语义形式,这些表现形式揭示出语言学理论有关词结构与含义间的纵聚合关系和横组合关系的语言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先前论述[1]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两个问题,一是造成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多重性的原因,二是认识"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多重性"的意义。文章以具体实例说明,认识"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多重性"有助于词义研究的深化,有助于句法分析理论方法研究的推进——构式语块分析法的提出就源于对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多重性的认识。文章对构式语块分析法,特别是对如何运用构式语块分析法来分析一个句子,以实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结构语义学中的上下义关系理论为基础,结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现状,对该理论在中国学生英文写作中的应用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作者强调:上下义关系理论在写作中具有很强的语篇组织功能,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认知语篇中各成分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还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语篇的逻辑语义关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把主位结构作为功能语篇分析的重要手段,对具体语篇进行主位分析,并利用语义场理论去解读语篇句际间的语义联系是如何通过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建构的。研究表明,语义场理论发掘了主位结构的语义内涵,使研究的范围从词汇层面经由小句层面扩展到篇章层面,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功能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讨论携带语篇辅助信息的英语定语从句这一语言现象,提出判断这类定语从句的依据和方法,分析其在语篇中为语篇的中心意思或主要语义信息提供辅助背景信息的特点,表明其在语篇中与主要语义信息的上下层级关系,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在汉语译文中再现这种上下层级关系时可以采用的基本操作单位和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5.
连贯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连,衔接则是指结构上的关连,语法手段、词汇衔接、逻辑联系的使用,都可以表现语篇结构上的衔接.有些句子组合乍看起来叫人不知所云,但细心地琢磨其语言环境,还是能够理会其语义的连贯;有的组合表面上看起来存在着衔接关系,好像是连贯的,但实际上却没有语义连贯.Van Dijk的理论对于辨别语篇是否连贯很有指导意义,我们从语篇连贯的角度能够准确评价和分析一些翻译实例的失误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语义成分分析法深入到词义的微观结构,揭示了词义的构成,对词汇的聚合关系和语法的组合关系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其结构主义的语言观背景,存在着种种局限,语义成分成为一种抽象的理论实体,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下,语义成分是一种客观的、具体的原型属性,处于有序的概念结构中,在语言的不同层面有具体的形式表现;语义成分分析法不仅是一种词义分析方法,更是一种对语言形式提供语义解释的语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唐律疏议>中多义词语的内部多叉位构成微观词义系统.本文结合西方的词义谱理论和训诂学的引申义列理论细致整理、分析、描写微观词义系统中各义位的语义联系.对于在法律语境中存在的具有相反语义关系的法律词语主张要采用语用对举、细化语境、语义合成等方式进行分化.  相似文献   

18.
运用语言学家特里尔(Trier)有关语义场和巴依(Bally)有关语义联想场的观点,对语义联想省略的语篇生成机制、表现形式、语篇特征、语体特征和英译方法进行了描述。认为语义联想省略源于语义联想场;其主要语篇特征是语篇的衔接纽带断裂,但语断意连;主要语体特征为平实自然,活泼多样、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英汉文本转换时可采用补译、直译和增译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篇逻辑语义关系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直接影响语篇语义表达的连贯与自然。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语篇中并列结构连接词"and"出现的频率很高。然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很多由"and"连接的句法形式上呈现并列结构的表达,语义上却显示出伪对等关系的特点。因此针对二语学习者英语写作语篇中"and"的用法研究,会为写作教学中逻辑语义关系的构建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0.
词义是语言中的词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共同了解的词所反映的事物现象或关系,词的意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是由应用这种语言的集体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对词义的相应理解是体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条件。英、汉两种语言的词义结构和语篇结构在形式上有其本质特点和语用差异。语义上的差异是静态的,语篇上的差异是动态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运用。在语义上,英语词汇意义灵活,含义范围宽,且丰富多变。它客观明晰,以多带少,但并不冗余,其语义是分解型的。汉语词汇词义范围较固定,伸缩性小,独立性大。它主观概括,以少带多,但并不短缺,其语义是浓缩型的,有一种多言不如少言,少言不如不言的精练言语传统。英语语篇衔接严谨,语句内外充满了衔接的逻辑词、语法词、功能词等。语义连贯诉诸理性,因而语篇较长,它具有科学型语言的特质。汉语连贯紧凑,语篇内的句子间直接组合,逻辑连接成分少,语义连贯诉诸意象,因而语篇较短,具有艺术型语言的禀赋。上述差异仅是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特点而已,并非是绝对的此有彼无,而是相对的此强彼弱。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过去、现在及将来的语言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它们的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和包括诗歌在内的英汉互译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