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开展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要澄清重知识传授轻思想引导、重社会理想轻个人理想、回避现实问题空谈理想信念等教学理念上的认识误区,综合运用课堂调查、说理教育、社会实践、课堂讨论、自我教育等教学方法,甄选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重点解决大学生要不要有理想的问题,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理想的问题和大学生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以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道德修养的内涵及意义的分析,进一步探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方法的改善。主要研究如何能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真正的发挥作用,最终受益于学生。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素质高低,还关系到社会正常秩序能否被维持,更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面加强教育,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要有机转化,思想、道德与法律部分内容亟待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充分结合等问题.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才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成绩考核应该既合理准确,又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既能考核学生在课堂内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内容的学习与提高,又能考核学生在课堂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形成与实践。采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模型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成绩,能够准确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水平。此考核模型对其它文科类考查课及考试课的平时考察部分的成绩评定也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0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8门省级精品课程。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数量少,分布不均、学生认知程度低、示范性作用发挥不好、重申报轻建设、课程建设理论研讨严重不足等。要通过合理规划与布局、加强监管、完善年检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和课程建设理论研究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性作用和辐射作用,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余鲲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5):105-1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一直存在着形式化、简单化、敷衍应付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对此,提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四条路径,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及学校所在地的优质资源,立足实际,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二要积极探索和拓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三要加大投入,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实践教学常态化;四要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随堂反馈考核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实际效果,提出完善随堂反馈考核方法的途径应包括让学生参与反馈资料的整理、教师准确地解答学生疑惑、采用多元化考试模式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对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调研结果表明,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存在重复之处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有效衔接,克服简单重复;按照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认可和接受,达到教学实效性。解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有效衔接途径,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全程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体系,形成不同层级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机制,突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型特色。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已经成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这一因素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提高高职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上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教学内容中的三个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修养、法律素养以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因此,从课程的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相关问题入手,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框架,成为课程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忽视课堂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课堂太过枯燥乏味,要想达到课堂授课的最大绩效,就要进行课堂授课方式的改革,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集美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为蓝本,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目标,探讨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方案,以及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则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但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吸引学生融入课堂,需要改变传统理论灌输的方式。任课老师需从自身做起,做到博学谦逊;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地位,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爱上课堂;按照不同的章节,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魅力课堂,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道德与法律不仅是治国的两种手段,也是提升人性的两大支撑。当前,德法相济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开设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把道德和法律有机结合起来,真实地展现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各自不同的道德要求与法律要求,并根据不同情况引导、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4.
恰当地运用音乐功能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融合,对于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一个矛盾。着力解决好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与基础。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但教材体系不能等同于教学体系,更不是教材体系的翻版或者简单重复,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进行的创造性劳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是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的前提。以学生为本,依托教材,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既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及法律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也是大学生群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本文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主要从课程内容安排、课堂教学组织、课内外活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思考强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有效办法,使大学生圆满完成由自然人转变成为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提升自我修养的一门课程。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生成的历史产物,红色资源形态立体、内涵丰富、分布广泛、历史感强,这些特性使其既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高度耦合,又能满足课程的教学需求,具备保证政治方向、提供道德示范、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和深化教学效果的应用价值,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目的强调教育者的动机,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高等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包括体现国家的教育目的、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个维度,体现了课程教学的规律性、人文性、现实性和长远性四个特征,真正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成为大学生受益终身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的关怀和厚望,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新教材符合教学创新的需要,融汇了新内容,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地方文化富含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资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借鉴利用地方文化教育资源,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地方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整合利用地方文化教育资源要转变观念,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回归地方文化生活的实际,发挥网络的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德育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