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高校班级建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当前3G环境下,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校班级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研究适用于3G环境下的高校班级建设对策,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发挥高校班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3G环境下的班级建设,要着重利用3G网络互动交流功能,扬长避短,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构建适应3G网络环境的班级管理模式,推进高校班集体建设与时俱进;利用3G网络环境发挥优秀集体和个人的典型示范作用;创新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方式;加强辅导员及班级干部对3G网络技术的掌握、运用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手机文化作为流行的大众文化,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手机文化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为切入点,分析其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大学生对手机文化的过分依赖等正面、负面影响。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文化观,以手机文化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对策,旨在将手机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期取得较好收效。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如同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正视这种影响,构建政府、高校、家庭、大学生四位一体的应对体系,采取多种措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将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体现的政治思想工作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对校园的和谐稳定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增强职业素质,为大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诸多影响,这使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现得出如下结论: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体现在价值观的形成、虚拟游戏沉迷和道德观念的迷失;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便捷平台的建立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变;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将是工作的重点内容。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丰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追求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冶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正确方针。探寻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实效性增强措施的首要前提是搞清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着重分析社会、家庭环境、学 校教育和学生个体等四个主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消极影响,并将四个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构建主要彰响因 素模型。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文化随之产生,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吸引了大学生的目光,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不仅包括积极的影响,还包括消极的影响,因此,要正视网络文化,逐渐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本文将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2G用户向3G迁移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牌照下发后,如何将用户迁移到3G的研究成为业界的焦点。首先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建立动力学模型,找出影响移动用户迁移到3G的因素。然后通过模型对增强广告力度、增大3G终端补贴、提高3G业务吸引度、降低3G资费及提高3G服务质量等策略进行仿真模拟,得出这些策略都能加快用户向3G转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以快速便捷的信息推动社会的进步,已越来越受到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广大大学生的青睐,但由于真实与虚假,健康与不健康的信息混杂一起,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维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现状,剖析了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影响逐渐扩大.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信息化技术的冲击下,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当前教育的重点.为了给当代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老师对网络进行实证研究,对各种信息技术进行分析.了解时下流行信息技术的特点、发展历程及对学生的影响,创新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尽量避免消极影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文章将以时下流行的信息技术为出发点,对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进行研究,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将会在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与作用。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向、整合与渗透作用,通过唤起与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启发与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自我选择、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更科学有效地预测3G定制手机的发展趋势,为运营商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将Bass模型引入到3G定制手机扩散研究中,结合3G定制手机扩散特性,构建了非恒定性附随扩散模型。通过对基本Bass模型、附随扩散模型和非恒定附随扩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研究得出3G定制手机业务的非恒定性附随扩散模型的曲线拟合效果最好,适合作3G定制手机用户扩散的预测;同时,研究得出3G定制手机业务的主要扩散动力是内部影响因素,用户受口碑影响较大。因此,3G定制手机业务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已采用3G定制手机的用户对潜在用户的口碑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如何评估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针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作用机理进行剖析,从理论层面探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提炼出网络文化作用于大学生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阐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科技创新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从创新活动的途径、载体及依托等方面强调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重要意义和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相结合,构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从而为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着大学生信息获取、交流沟通等生活方式,将大学生带进了“微”时代。同时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通过新媒体平台随之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价值观念,给大学生的心理以及价值观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就如何化解负面新闻引发的“危”机,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从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动力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动力不足将导致大学生学业不佳,甚至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从大学生学习动力表现特征、原因分析、学习动力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入手,通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生涯规划指导、发挥教育合力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加强大学生学习动力教育。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系统是指将一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关系及结构的总和,并将其进一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生态环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微观生态环境下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走势,在中观生态环境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衔接,在宏观生态环境下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影响,并且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多是积极、正面的。互联网给大学生传播了色情信息;互联网为大学生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提供了途径;互联网为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资源;互联网为大学生交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文章还探讨了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其后果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所铸就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精神。文章从价值、内容和实践三重维度探索如何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最大的场域。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实行精准思政,以及增强大学生在日常思政教育中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