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困境及其实践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是哲学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必须对本体进行理解和定位,然后才能建立和展开自己的哲学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史就是一部本体论的发展史。笔者从本体与现象分化和统一的角度阐述本体论哲学所特有的本体论思维方式的思维困境,指出本体的实践论阐释是克服本体论思维困境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2.
在文明社会法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法哲学实践论的创立,确立了实践概念在法哲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开辟了从实践出发认识法的现象基本性质的崭新的法哲学思想先河。与唯心主义法哲学和旧唯物主义法哲学及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法哲学截然不同,马克思的法哲学实践论坚持从社会主体的能动性出发,深刻理解人类现实的感性活动的本质性意义,强调现实的个人的感性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并且从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中把握法的现象的客观基础,理解法的现象的运动机理,分析法的实践世界的基本指向,进而开启了人类法哲学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从实践这一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出发,以实践的观点、从实践的高度来关注、理解和把握人、人的世界,揭示人与所属世界的关系。在我国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今天,科学地分析马克思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内在逻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实践和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大体经历了五种思维方式,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思维方式的确立,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实践论思维方式将哲学的主题和使命由"解释世界"置换为"改变世界";它实现了探索本体论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将合理性追求融入本体论问题的探索之中,强调事实与价值在社会历史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6.
《实践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我们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一刻也不能离开客观现实.毛泽东同志首次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其中<实践论>的发表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实践论>论述了"知、行"统一观,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中国化;<实践论>合理地整合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国化;<实践论>剖析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源,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标准中国化.因此,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生机和活力仍在于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7):5-11
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实践论》与《矛盾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并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与辩证法,《实践论》主要讨论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矛盾论》则主要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两者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都是世界观与历史观、认识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整体解读《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内容和联系,不难发现和体会到"两论"通过对世界存在本质的把握所体现出来的极富智慧的实践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我们也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应重视对哲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克服教条主义的束缚;二是应以继承与发展的辩证态度对待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三是立足于具体现实,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去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其实质就是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的基本信念是坚信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遵循着同样的法则,但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是一个矛盾共同体。中国哲学史就是这一矛盾演化的历史:即一方面建构某种“天人合一”的模式,另一方面又不断批判和修正这种已经成型的“天人合一”模式。以“基本问题”为切入点,中国古代哲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先秦至两汉)是以“神学”模式解释宇宙法则进而建立的天人合一模式;第二期(魏晋至两宋)是以“理性化”模式解释宇宙法则进而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的天人合一模式;第三期(明清两代)是以人心之理代替宇宙之理,进而导向对历史实践活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思维辩证 (法 )与辩证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对前者的认识与运用。 它们是不同层次的思维范畴 :辩证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 ,而思维辩证 (法 )则具有客观性 ;思维辩证作为一种方法论类型 ,其本身具有普遍性 ,而辩证思维作为思维的高级形式 ,只有掌握了思维辩证 (法 )才能进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0.
和谐思维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思维主体、思维对象都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创生的,和谐思维作为一种实践理念,它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中建构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提升。和谐思维本质上是辩证思维,它用整体联系、动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追求和谐,正是以承认矛盾和差异为前提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是系列文章(见注释)中的一篇,它从决定思维方式的三大要素出发,引申出三大思维方式,并重点讨论了主体本位思维方式它的自我、群我、超我三种形式的持征和陷井,指出其改进方向在于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这对于当代思维方式的改进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讨论求解思维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求解思维的基本思维模式和具体思维模式。认为,从基本思维模式的角度看,求解思维就是人们面对问题的目标和现有的条件,把目标和条件综合起来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去推演出实现目标的手段这样一种过程。从具体思维模式的角度看,根据人们对经验运用的不同情况,可以把求解思维的思维模式划分为匹配型、类比型和综合型三种;根据人们对于搜索和选择这两种思维操作的不同结合方式,可以把求解思维的思维模式区分为搜索主导型和选择主导型两种。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阐释 ,总是按照特定的思维模式进行的。思维模式不同 ,对环境问题理解、解释不同 ,对处理环境问题的方式也会有不同的选择。要正确的理解和处理环境问题 ,首先必须理清思维模式。一 在我们的时代 ,地球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变薄、形成空洞 ,酸雨频繁出现 ,土壤沙化、流失、日益贫瘠 ,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日益恶化。一方面 ,人类不得不生活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之中 ,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 ,人类经济发展又受到环境可承载量的限制 ,面临着环境资源、能源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15.
论理论联系实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实践、生活、创新和感性存在的基本方式。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可能性,只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思维机制的介入才能变为现实;不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论是不全面不深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思维机制是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理论和实际在实践思维中的双向对象化同头脑内的实践思维与头脑外的实际活动双向对象化的统一:这两重双向对象化互相包含,互相制约,平行运动。历史创造者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应在哲学原理中占一席之地;生活方式的构成、改进和影响与决定因素的作用,都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的。理论联系实际分为重复的准联系和待重复的创新联系,认识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灵魂;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认识史和实践史的主线之一,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论。理论联系实际感性世界范畴的提出,彻底扬弃了物我绝对对立的片面思维方式,确立了物我对立统一的科学思维方式。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同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相适应,也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性转换;理论和实际的关系作为现代哲学基本问题,只是包含并不取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近代以前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论服务行政模式中的组织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组织的宏观理论研究中,现在去探讨未来组织的制度和体制显得为时尚早,然而从组织的整合机制入手,却可以把我们导向设计未来组织制度和体制的正确方向。在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我们看到公共组织发展史实质上是权威整合、竞争整合和合作整合三种基本的和主要的组织整合机制的依次介入并取得主导话语权。和谐社会中的服务行政必然要求和生成以合作整合占主导的三元公共组织整合机制,这也势必要求公共组织从“内、外、上、下”等方面进行通体的合作型变革。 相似文献
18.
《礼记》是记述和阐释中华古礼的 ,纷繁错杂 ,语义艰深。但在《礼记》中 ,除了运用抽象思维 (理性思维 )、推衍概念来释解礼义之外 ,还经常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说明性、描写性乃至文学性语言来阐发礼义 ,从而完成古礼本来面貌之立体二度还原。《礼记》在阐释古礼中使用形象思维这一文学表现手法有深层的心理、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思维方式的实践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辩证思维发展的途程中,和谐思维是源于中华深厚和合传统的一种辩证思维形态。与西方传统相比,它具有相对独立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显现了鲜明的东方智慧特征,产生了持久和深刻的影响。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和谐思维在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的伟大实践中日益发挥出主导性的作用,因而被提到了理论的前台。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面临诸多繁杂的任务,但最关重要的是塑造能够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的和谐主体,而和谐主体又重在培植和谐的心理,发扬和谐的精神,确立和谐的思维。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不从心理底层破除非此即彼的二值对立思维方式的潜在影响,不重建切合时代需要的新的思维方式,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而深入研究适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方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期刊发的笔谈是由左亚文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思维方式研究》(07BZX011)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左亚文的《和谐思维与矛盾思维异同关系再析》着重从致思取向、基本理论、价值原则、视域覆盖以及方法论原则等方面对和谐思维与矛盾思维的异同关系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和论析,阐明了二者作为辩证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贯通的性质,证明了人类辩证思维方法的多维性、多样性与本体性、统一性的辩证关系。夏建国的《论和谐思维方式的实践价值》则从生活实践的观点出发,提出和谐思维对于人们实践活动的调控、牵引、制导作用,具体表现在用和谐的视角观察对象、用和谐的思想分析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用和谐的尺度评判工作,并结合改革和建设的实际对其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证。韩美群的《和谐思维的本体诠释》从世界观的高度,阐释了"和谐"的本体意蕴,探析了和谐本体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贡献,揭明了和谐思维赖以成立的本体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齐物论>的高度思辨在<庄子>内篇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与<齐物论>论真知的意旨直接相关.那种通过消解不真的认识来论述真知的获得的方法,是一种否定自身的特殊的思辨形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