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认知经典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感知与判断的过程。从 1 93 0年代开始 ,社会心理学家就已经对此问题开展研究。 1 947年 ,J.S .Bruner在以往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社会知觉概念 ,并且进行了相关实验 ,开启了现当代社会认知研究的大门。 1 970年代后 ,社会认知研究开始广泛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尤其受到信息加工理论的深刻影响 ,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章在把握社会认知研究的历史脉络基础上 ,评述几个在社会认知研究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研究。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发展,经济体系中套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家过去运用社会网络获取信息和关键资源的策略难以为继,需要寻找发挥社会网络作用的新途径.文章基于战略认知视角,综合运用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高阶理论构建了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通过对7省1市的220个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层级回归就企业家社会网络对战略决策质量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Bootstrap检验显示,社会网络有助于改善企业家的战略认知图式,进而提升战略决策质量.网络规模和强度对战略认知图式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战略认知图式作用于战略决策质量的间接效应,均受到企业家认知需要的增强型调节.本研究为企业家使用社会网络的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论提醒企业家重视并利用社会网络改善自身的战略认知,提高自身认知需要水平,更充分地发挥社会网络的作用,提升战略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发展,经济体系中套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家过去运用社会网络获取信息和关键资源的策略难以为继,需要寻找发挥社会网络作用的新途径.文章基于战略认知视角,综合运用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高阶理论构建了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通过对7省1市的220个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层级回归就企业家社会网络对战略决策质量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Bootstrap检验显示,社会网络有助于改善企业家的战略认知图式,进而提升战略决策质量.网络规模和强度对战略认知图式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战略认知图式作用于战略决策质量的间接效应,均受到企业家认知需要的增强型调节.本研究为企业家使用社会网络的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论提醒企业家重视并利用社会网络改善自身的战略认知,提高自身认知需要水平,更充分地发挥社会网络的作用,提升战略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4.
人的各种活动行为,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社会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大学生需要结构的研究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对于需要的界定、类型的划分见仁见智,通过分析大学生需要结构的测量工具、研究现状等内容,整理出大学生需要结构研究的主要结论,以便对后续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生心理需要类型是多样化的;需要结构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我国大学生的需要结构具有共同的特征,但不同年级、性别和个体的需要结构也存在个别差异。总体而言,需要结构是合理的,积极向上的。从不同时代大学生心理需要状况的对比中可见,求知的需要、自尊自立的需要、友情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这4种需要始终都是大学生的主导需要,说明尽管时代在变迁,但大学生对学习知识、追求自尊和独立自主、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追求成就等方面的需要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不断深化需要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凸显人的主体价值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需要理论进行了广泛讨论,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包括需要本身问题研究、需要与价值关系研究、需要与社会发展动力研究诸方面,但今后对需要理论的研究,应该在研究方法与视阈上进一步改进与拓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道德发展的本质与条件以及道德判断、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为我国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其局限性在于他忽视了女性在道德发展中的不同,过于重视理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组织变革认知是近年来国内外管理学领域的一项热门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对近年来组织变革认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组织变革认知的内涵,介绍组织变革认知在不同研究情境下的维度划分,阐述组织变革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结果。在总结已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社会语言学是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人类语言与社会多方面关系的学科.认知社会语言学是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来研究社会语言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学科.虽然两者都研究人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但是角度却大相径庭,研究方法也存在一些差异,同时两种理论在其形成背景、形成时间、理论目标和模式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里存在着三种研究取向,即符号加工取向、联结主义取向和生态主义取向。对心理学生态主义研究取向的界定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梳理广义生态学取向下的认知实证研究,可知认知生态学取向的研究模式有三种:情绪与认知、任务情境与认知、社会文化因素与认知。认知生态学应注重狭义生态学取向的认知研究,在动态系统研究中加入社会文化因素,并结合认知风格、个性特征等因素来探讨社会文化对认知的影响机制,加大生态学方法如生态瞬时评估法(EMA)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注意的认知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以信息加工理论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关于注意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米契尔在满足延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成果,成为这方面的头号代表人物。他在批判传统人格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个体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五种认知社会学习个体变量,来解释个体间行为的差异,和坎特一起探讨了个体对人和情境进行分类的认知原型方法。1995年,米契尔等人扩展了社会认知方法,提出了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做出了整合人格心理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运动决策研究的认知心理学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决策问题的概念及其理论框架 ,综述了近年来心理学界对运动决策的主要成果和研究走向 ,认为运动决策研究在认知心理学方向上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几个语言学家对双语所下的定义和他们对双语的不同解释,针对双语和认知发展研究的三个阶段和阀限理论作了简要概述,分析双语的认知优势,发现双语者在发散性思维、元语意识和交际敏感性方面都优于单语者,进而探讨双语和认知发展的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阿外交关系中的认知已经逐步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热点。有的学者着眼于认知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应用,有的学者则认为中阿认知本身脱胎于双边关系与合作之中,也有的学者认为中阿认知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更多的学者尚未将中阿认知从中阿关系中"剥离"出来。对中阿认知研究做一系统评析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青年的价值观支配着青年人的理想、态度、信念和行为,青年的价值观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本文通过对陕西青年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当代陕西青年的价值观与社会认知的特征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引导和改善陕西青年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权威关系认知是儿童对社会规范的一种认知,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儿童对权威认知研究的整理,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有两点不足:一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二是目前还没有从心理学发展角度和实证角度对教师权威进行专门探讨的研究。针对此,今后的研究方向应是:采取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学生对影响教师权威的主客观因素的认知特点,以期找出一定规律,从而为各级教师发挥学校教育权威的功效,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的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认知文体学研究:选择性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文体学可以定义为从认知角度进行语篇研究的一门学科.进行认知文体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很多,文章通过对图式理论、前景化理论和语篇世界理论三种理论框架内的认知文体学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后指出,认知文体学作为一门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学科,对促进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的发展必将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医学生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力军,研究医学院校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水平和态度,对树立正确的医学人文精神以及开展相应的医学伦理教育有很大意义。文章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安乐死有基本的了解,但缺乏对安乐死清晰深入的认知。不同特征医学生对安乐死的态度存在差异。应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学伦理教育和生命教育,并与临终关怀的宣教相结合,了解安乐死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死亡,正确看待安乐死。  相似文献   

20.
对于教育质量的见解,从国内外教育机构的文件、研究报告、评价指标以及官员讲话、专家解读等多方面进行归类分析来看,就有学生发展说、目标达成说、需求满足说、条件保障说、公平效率说、知识增长说、全面管理说、追求卓越说、难以捉摸说、教育要素说、体系协调说、内在规定说、价值判断说、教育变革说等多种观点。由此可见,关于教育质量不仅远未达成共识,而且存在着认知困惑。但无论如何,教育质量是不能绕过的教育问题。因此,我国教育质量研究的聚焦点是:掌握精英性质量和大众性质量统一的原则;坚持连续性和阶段性、整体性和个体性统一的二点认识;探索教育质量的规定性、时代性、多维性三大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