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日本武士的必修之书,《叶隐闻书》在日本历来受到广泛的推崇和传播,该书对于我们了解日本武士道文化也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诚然,武士道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本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该书所提及的武士道准则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评价,以期对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如何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就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其传播必将促进中国的对外交流,而专有名词作为语言文化的浓缩和精髓,其翻译在对外交流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的寒暄语是学习日语的基础 ,也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看似简单、习以为常的寒暄语 ,却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日本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复杂心理和性格特征 ,也折射出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探讨这些寒暄语与日本文化间的相互关系 ,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人及日本文化 ,在今后与日本人的交往中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4.
唐宋诗词中一些经典的诗词流传至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成语,很多就源于中国的唐诗和宋词。对出自中国唐诗和宋词的成语加以分析,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日语成语。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变化都与该民族和国家的地理、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关系密切,日语词汇和日语表达跟日本独特的岛国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确认识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学习日语,了解日本及日本人的民族性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古代中日文化的交流发展,中国的梅花、菊花、垂柳,及隋唐时期以花传情、寄情花木的赏花习俗传入日本,大大推动了日本赏花文化的发展。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礼法和佛前供花以及花器的不断传入,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日本祭坛插花的兴起,导致了日本最古老的插花流派——池坊流的诞生。池坊流随着与日本本土文化日益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特点的插花艺术——花道。在Ikbana(日本插花)这个名词已广为流传的今天,追溯日本插花之源头,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插花艺术之魅力,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为振兴中国现代插花艺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做事精细、擅长摄取别家所长的特点是日本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极致文化的体现,它已根植于日本独特的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组织形式,渗入日本民族精髓,成为人们浑然不觉的自觉行为。文章揭示日本民族极致文化的思想内涵及行为内涵,在肯定日本民族的这种极致文化讲究精细、创新、求变以及奉献意识等积极一面的同时,指出由于泛家族制度下纵式社会组织构架的影响,人们对于团队或社会组织有很强的依附性,个性张扬无法突破组织制约,日本民众存在唯命是从的负面特性。客观地认识和了解日本民族极致文化的特性,将有助于我们在与之交流、合作和竞争时,更好地讲究策略和方法,达到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了解当前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冲击的一个侧面,以及当前世界文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反思中国古典舞发展之路上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现象。面对全球异域文化之间的冲撞与融合,东西方文化现象的融合和发展,中国古典舞应更加坚定自身的优势,保护自身的文化传统;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要守护好自己的文化疆域,自身的舞蹈文化传统,分明文化界限,以便更好地推进中国古典舞的建设进程,更好地建设中国古典舞。  相似文献   

9.
语言传播总是和文化传播联系在一起,对于增进国际交流和交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国家都把向世界推广本国语言放在突出地位。2O世纪8O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影响的扩大,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学习热已经形成,而旨在向外国人传播和推广汉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不断得到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更好地融入世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汉语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他们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面向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十分必要。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期待与教学对象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课程内容的适当选择就很重要,授课语言也应简单明了。同时,适当开展自主体验式学习,融趣味性、知识性、文化理解和汉语学习于一体,都是使留学生提升文化认同感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六谕衍义》《圣谕广训》为代表的明清圣谕相关书籍东传日本,展现了其在日本被模仿创新的轨迹,与中日两国关于明清圣谕思想交流的实质,也为“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只有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提炼、发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其与不同文化之间互识互鉴以及更深层次的认同,加强不断与时俱进与再创造,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进一步提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及中国的反文化侵略是抗日战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八年抗战的艰难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国民政府采取各种方式对日本进行了反侵略斗争。文章通过分析日本军国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的反文化侵略措施,力图使读者对中国抗日反文化侵略有一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对比方法把汉日颜色词,主要是"红、白、黑、黄、绿"这五种基本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加以罗列,并对其代表的不同文化内涵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以便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掌握颜色使用的文化内涵,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4.
做事精细、擅长摄取别家所长的特点是日本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极致文化的体现,它已根植于日本独特的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组织形式,渗入日本民族精髓,成为人们浑然不觉的自觉行为。文章揭示日本民族极致文化的思想内涵及行为内涵,在肯定日本民族的这种极致文化讲究精细、创新、求变以及奉献意识等积极一面的同时,指出由于泛家族制度下纵式社会组织构架的影响,人们对于团队或社会组织有很强的依附性,个性张扬无法突破组织制约,日本民众存在唯命是从的负面特性。客观地认识和了解日本民族极致文化的特性,将有助于我们在与之交流、合作和竞争时,更好地讲究策略和方法,达到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5.
以目的论为依据,通过对全球化语境下汉语习语翻译的目的和译文预期功能的分析得出: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帮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进一步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汉语习语翻译时应尽量采用纪实翻译,但也应同时兼顾工具翻译。  相似文献   

16.
<正> 谈到唐朝的中日文化交流,人们总是习惯地认为:日本只是中国文化的模仿者,大化革新后的日本文化,是盛唐文化的全部移植。而不注意或很少注意到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时曾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一个选择、取舍、改铸和创新的过程,更少注意到日本文化曾对盛唐文化有过“逆输出”,唐人也曾以开放的心态吸收过日本文化中的某些有益的成分。这样一种习惯认识,显然有碍于我们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和评价当时的中日文化交  相似文献   

17.
从西方引入的音乐剧尽管吸引了许多爱好者,提高了广大观众的欣赏水平,但是该剧种在中国的立足生根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借鉴西方音乐剧的同时也要看到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状况,从西方音乐剧对中国音乐剧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助于辨别和把握两者异同的起源、艺术表现手段、剧本题材、创作,更好地明晰中国音乐剧的发展状况,从而对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的完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漆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漆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中国古代的漆器制作积极而广泛地影响到周边国家漆器技艺的产生与发展,特别是在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日本仰慕唐朝的文化,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中日文化的交流也达到了高峰,唐朝对日本社会生活及文化艺术产生的影响延续至今。其中漆器的制作技艺也随着丰富的文化交流也传入日本,并对日本漆艺的产生与发展有深刻影响,本文主要就唐代漆器制作技艺对日本的传播与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日本人的民族特性--"没个性"(均一性)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日本人的种种表现,以期更好地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增进中日两国的友谊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和西班牙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特点、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使用的词汇必然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汉语和西班牙语中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能使西班牙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两国文化的异同,并了解文化学习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