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清时期雷州地区民间慈善活动包括资助族人度过难关、对身陷困境的乡邻施以援手、让利施惠于人、灾后义赈、捐资兴教助学等形式。民间慈善活动的盛行,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明清时期雷州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慈善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儒学教育的深入普及,使仁慈观念深入人心;雷州地方官及本地义士慈善义举的示范影响;官府对慈善义举的表彰及民间对慈善义士的推崇;慈善义举是富有人家保护其私有财产的唯一有效的办法。民间慈善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人才辈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社会从事的慈善活动,在晚清获得了长足发展,其主要原因有:善书的广泛传播、报刊的宣传和对社会关系的充分利用,为慈善活动的兴盛奠定了思想基础;政府的大力倡导,为慈善活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动力;各项管理措施的完备,则成为慈善活动健康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以2013年潮汕"8·17洪灾"民间救助为例,分析了潮汕文化背景下潮汕民间慈善心理主要表现为慈善认识、慈善情感和慈善行为三方面,分别为:乐善好施的价值认同、"胶己人"情义催化亲社会行为、从善如流的灵活作为。在此基础上从人的道德发展和文化更新两个维度做了进一步的反思,旨在优化民间慈善心理,提升民间慈善素养,促进民间慈善事业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间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在转型期的中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国家慈善事业的一大主体。然而,中国慈善组织总体公信力低下的现状也使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困难重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合理利用互联网,形成社会公众与民间慈善组织的良性互动,对于促进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为此,一方面应以社会公众为载体,通过加强网络营销、培养网络意见领袖、改变慈善文化“低位”现象,以推动慈善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应以民间慈善组织为载体,通过鼓励网络公共议程的形成,促进慈善信息的公开透明,以提升慈善活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慈善行为既出自人们对弱者和贫困者同情的善良意志,反映了人性的光辉,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慈善事业的发展既是政府鼓励和推进的事业,也需要全社会民众的积极参与。目前,官办慈善组织在组织公益慈善活动方面起了主导作用(甚至是支配作用),但近日诸多公共事件的发生使这一体制遭到许多批评,并使慈善议题成为大众舆论的焦点。因此,在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研究中,我们既要考察目前慈善事业发展中政府所起的作用,更要思考如何调动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来共同参与。分析我国的官办慈善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思考我们如何推动民间慈善和私人慈善活动的发展,使慈善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实际案例、数据的分析,在借鉴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存在的准入门槛高、优惠政策少、自身建设落后等发展瓶颈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找到其原因并提出在民间慈善组织的成立、运作和监管方面应加强法治建设,将民间慈善组织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从而实现民间慈善组织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代民间慈善活动可以分为个人救助、宗族救助和民间慈善机构救助三类,它们在其救助的动机、范围、条件等方面各有不同。它是整个清代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弥补了清朝政府社会救助能力之不足。相对于清朝政府社会救助而言,它具有注重救助的血缘性、地缘性和友情性的特点,这种特点表现在选择救助对象的优先顺序上,就是由亲至疏、由近至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民间慈善发展史上,宋朝是一个极为活跃的时期,其中,妇女的贡献亦是不容忽视的.诸如赈饥救荒、济贫恤穷、扶弱解困、公益事业等方面,都活跃着众多妇女的身影.从这些行动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妇女所参与的民间慈善活动已超越了作为男性配角的从属地位而具有了独立的主体性.从这些行动的动机来看,除了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之外,妇女通过参与民间慈善活动而获得了参与社会的权力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从1931年起,冯玉祥开始以个人身份从事慈善活动。中国传统慈善思想、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有益成分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冯玉祥慈善活动的思想基础。冯玉祥慈善活动包括慈善救济、慈善教育和社会公益三大项。冯玉祥从事慈善活动的动机既有同情心、责任心的表达,又有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愿望,已远远超出慈善活动本身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慈善救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保障手段,主要分为官办慈善和民间慈善两类.民间慈善作为官办慈善的有效补充,在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中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对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深有启发,也越来越成为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李芳 《东方论坛》2014,(4):75-82
枢纽型社会组织对民间公益组织有着重要的培育功能,其对民间公益组织合法性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提升、信息交流平台的搭建、各类资源的整合意义重大。枢纽型社会组织自身的去行政化和法人化是实现其培育功能的前提。在此前提下,需在制度层面引导建立培育资金的支持体系、引导枢纽型社会组织更加关注培育效果,更加关注民间公益组织的个体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佛教慈善事业应从弘法利生、组织制度两个方面去拓展。在弘法利生方面,要强化佛教慈善的理念,扩充佛教慈善的内容和采取"授人以渔"的方法;在组织制度方面,需探索"本土化"的慈善模式和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为创建新型的佛教慈善文化奠定扎实的基础。未来可从佛教慈善理念系统易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佛教慈善事业的动员力以及佛教慈善实践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等方面创建佛教慈善事业,以为进一步推进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论北朝的慈善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的慈善事业比之前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在官方、民间和佛寺慈善活动三方面均得到体现。该时期官方慈善事业呈现出在地域、时间上的不平衡性和总体上十分活跃的若干特征。佛寺慈善事业具有和官府关系密切、出现了佛寺慈善机构以及相对前代和南朝更为兴盛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时期慈善事业对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先秦时期为我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期探索阶段,两汉时期进一步发展,及至唐宋则基本成熟,明清时期最为鼎盛。  相似文献   

15.
汤仙月 《东方论坛》2010,(3):112-115,122
我国的慈善事业存在捐赠额占GDP比例小、民众积极性偏低、政府运作色彩浓厚、慈善机构社会公信力较低等问题,这是慈善文化困境的一种反映。当前,我国慈善价值观面临如何正确对待个人美德与社会责任、施予与尊重、施善与回报、志愿性与强迫性的二元悖论。应推动慈善文化转型,构建"以人为本"的慈善文化,包括确立和谐社会观、社会责任观、现代财富观,并建立相应的慈善制度。  相似文献   

16.
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教育的缺位是我国慈善事业滞后的根本原因,青少年教育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学校应是青少年慈善教育的主渠道。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我国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的内涵、目的和功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的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进行了实践性探索,旨在为我国学校慈善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慈善机构维持垄断格局,是我国慈善事业制度缺陷的典型瓶颈,结果必然会使慈善事业依附于政府,无法变成真正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无法吸引更多财富流向公益事业造福社会.此外.因没有专门的法规条款和行政文件,慈善公益组织的财务制度、募捐善款、救助项目等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这也使得民间慈善组织难以壮大,应通过建立完善慈善法、税收优惠制度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分析其中原因,除了传统低层面的慈善意识影响以外,慈善法律制度体系的缺失恐是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我国慈善事业中专门的慈善组织法律规范、慈善行为法律激励机制、慈善活动法律监管制度和可操作的法律规定的缺乏。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可采用集中立法模式,建立以《慈善法》为基础的慈善事业法律体系,具体就是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关于慈善组织设立、慈善行为实施、慈善信用法律保障、慈善活动国家激励、慈善行为责任担当等内容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