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尧禹二帝葬攸县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尧陵者都以《汉书·地理志》之说为失 ,禹陵之在浙江亦与《山海经》、南岳之《禹王碑》不合 ,因此尧陵禹陵之确切地点大有重新研究之必要。大量记载表明此二帝的政治中心在南方。造成二帝陵误传的主要原因是司马迁未认真研究《山海经》和《禹王本纪》 ,这直接影响到《汉书·地理志》之记载。通过大量的史料 ,并按《帝王世纪》和《山海经》所指引的方向进行实地考察 ,可以发现二帝均葬于攸县高枧乡。有关部门应组织考古专家前往核实  相似文献   

2.
“碑能强其骨,贴能养其气。”书法中历来就有碑学、贴学之分。习碑被认为是“壮筋强骨”的良方,受到广大书法工作者的重视。在习碑过程中,很多人又提出“还碑于贴”的观点,对此,我们有不同的认识。习碑时,许多人总是反复强调碑“下真迹一等”,学习碑贴时要“还碑于贴”。意思是讲碑总是不如贴,习碑时,要将碑上种种痕迹(刻痕、裂痕、  相似文献   

3.
简简单单     
那年,听说南岳佝偻峰有最原始的禹王碑,决定独自探访。行前,我给自己准备了一个旅行包。包里,从吃、喝、穿、用、看甚至卫生纸以及防止感冒发绕、头痛拉肚子的药品等等,应有尽有。随着行程渐远,尤其体力、精力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包的感觉就越来越沉了。且这种感觉,随着脚步迈动,还会在脑子里不断地复制放大。后来被包压得实在走不动了,便将包扔在一边,瘫坐下来。太阳就要下山,暮霭已隐约出现。我知道,再这样一个人独坐路边,会有安全问题。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佛教造像碑是一种借鉴汉碑进行改制的特色造像石刻,是佛教中国化在艺术上的体现.与以往从造像碑的外在形制和雕刻艺术入手进行的分析有明显不同,从佛教中国化视角来看待造像碑的特点更侧重于考察造像行为与佛教发展的互动.佛教造像碑有"像碑""碑像"等名称,可见其"像"与"碑"的基本性质.它通过刊刻各式图像和文字的方式实际、快速地辅助宣传佛教、信仰佛教,这种形式强调了造像与追寻真实法身的联系.同时,佛教造像碑还承担了与中国传统石碑相似的歌功颂德、纪念记事用途,更多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此外,造像碑的特点还具体表现为多样与适用性、调和与融摄性、区域与民族性.造像碑的刊刻基本以结社为组织方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佛教造像碑的这些特点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流变、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型造像艺术,它反映了佛教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向民众生活渗透的进程,也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进程.研究造像碑性质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佛教史特别是北朝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存广西上林县内的《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城洞碑》是唐初时壮族文人留下的最早文字载体。二碑乃真正的岭南第一唐碑,其碑刻蕴含着当时壮族社会的发展图景历史信息,反映了在中原文化影响下的壮族文学带有浓郁的骈丽色彩,文字上继承南北朝的粗放简朴,下接盛唐文字的绚丽艳彩,当属壮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老友》2003,(7)
斩蛇碑石河南省商丘地区永城县芒砀山上的"斩蛇碑"是华中一绝的游览胜地。相传汉高祖刘邦当年曾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故立碑为"斩蛇碑"。每当夜幕降临用灯光照此石碑,碑的正面就显出一位威风凛凛,手拿宝剑的古代武士的图象,当地人说这是刘邦当年斩蛇时的英姿。碑的另一面显露出一怀抱小孩的女人,传说是吕后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传世典籍中,战国的<竹书纪年>最先有"禹生石纽"的记载,后成都郫县人扬雄的<蜀王本纪>也有"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的文字记载,但汶山郡所辖诸县都有大禹的活动遗迹,因而出现了大禹出生地之争.今通过对几处石纽的名与实的景观、石纽地名传存、"石纽"与"石纽山"题刻、古籍中"石纽山"记载、"涂禹山"与"禹碑岭"等遗迹、北川县禹穴沟三处"禹穴"题刻、什邡市"禹穴"等内容的考证可知,北川县禹里乡的石纽山才是名副其实的石纽山,也就是大禹王出生地.  相似文献   

8.
古巴首都哈瓦那有一座弓引人注目的华侨纪念碑。这是十九世纪古巴华侨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不朽丰碑,是古中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古巴华侨纪念碑建於1931年,屹立在哈瓦那海滨大道利内亚街北端街心公园里。碑前左右有四条石凳,并种有九棵枇杷和槐树、附近银行.古巴政府机构及日本大使馆环立、与美国雄伟的“缅因号”纪念碑遥遥相望。 美国碑的后面就是惊涛掠岸的加勒比海。 圆柱形的碑体用整块主色大理石砌成,雕工精美。碑高两丈多,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格外雄伟,令人肃然起敬。在面对海的华工纪功碑上基厘上镶嵌6一块抑牌.…  相似文献   

9.
清代进士登科录存世较少,查阅不便,北京孔庙的进士题名碑经风雨磨蚀,字迹漫漶,这使《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成为考察明清进士群体的重要资料。房兆楹、杜联吉吉的《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和朱保炯、谢沛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都是根据它编纂的。然而《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本质上却是一种以新闻宣传、市卖盈利而非保存文献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物,在清代还存在着坊间盗刻本。该书在记载进士的姓名、籍贯方面存在数量不少的误刊,其中部分误刊也被“引得”和“索引”所延续。  相似文献   

10.
在浏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公园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里的景名碑上,那个“鱼”字底部的4点少写了一点。原来,这块碑上所刻“花港观鱼”4个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  相似文献   

11.
最近10年间考古人员以汉江流域一带的高句丽山城为中心持续展开了发掘调查。这一地区的高句丽山城与中国及朝鲜境内的高句丽山城在形制方面有着一定的差距,其中差距最大的是周长300 m以下的小规模军事遗迹。在韩国把这些遗迹与山城区分,另称"堡垒"。这些"堡垒"的构成为城墙与附属设施、城内建筑物等。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山水城市思想及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山水城市思想产生的背景,追寻钱学森先生思维发展的轨道,研究了山水城市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归纳钱学森先生对“山水城市”本体概念的原则阐述以及社会知名学者、专家对“山水城市”概念释义的基础上,提炼出对“山水城市”的理解及定义。阐述了“山水城市”研究的重大意义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认为山水城市是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最新模式,值得研究、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辽代马盂山得名于辽代习见的生活器皿马盂;又有永安山、明安山、马云山等别名。马盂山是分散的个体的,喀喇沁旗、宁城县、平泉县都有自己的马盂山。马盂山又是一个整体,是今日的大兴安岭南麓之七老图山脉。马盂山是土河、三肤河、阴凉河的发源地。喀喇沁旗、宁城县、平泉县同属马盂山覆盖范围的一部分;马盂山(永安山、明安山)在契丹民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是契丹民族的发源地,又是契丹社会上层人物的归宿地,更重要的曾经是契丹时辽朝四时捺钵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重庆歌乐山地区位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的北缘,多溶洞和化石的发现。本文通过对歌乐山黄桷洞调查发现的复齿鼯鼠(Trogopterus Heude)标本进行鉴定与研究,并结合我国其他地点发现的复齿鼯鼠化石,探讨复齿鼯鼠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化。认识到复齿鼯鼠在早、中更新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晚更新世时开始扩散到我国北方。该动物在中更新世时期时已存在有区域间的体型差异,并且在性别差异间也存在体型大小的明显区别。黄桷洞复齿鼯鼠化石还反映出,重庆及周缘地区在中更新世时期,存在有茂密的森林及丰富的野生果实等植被环境。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多年来粗放型经济的发展形成了"重化工围江"的严峻局面,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与此同时,以快速城镇化为表象的城市蔓延问题逐渐显露,城市蔓延使得城市空间迅速扩张,产业空间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城市蔓延能否促进产业升级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首先利用中心外围理论、集聚经济以及分工合作理论阐释了城市蔓延影响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利用城市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城市蔓延指数,基于长江经济带2004—2013年104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市蔓延与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呈"U"型关系,即短期内城市蔓延显著抑制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升级,长期中,在规模经济和分工协作效应的带动下,城市蔓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城市蔓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先正后负,二者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蔓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先负后正,二者存在"U"型关系.产业升级其他表征方法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表明,城市蔓延与产业升级间存在"U"型关系.最后,文章从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技术创新等角度提出促进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巴人"赤、黑二穴"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通过田野调查,参考历史文献与考古报告,初步认为廪君巴人的发源地赤、黑二穴在长阳县西部的柳山.清江岸边、柳山南麓的榨洞是赤穴;招徕河边、柳山东北麓的虎洞是黑穴.  相似文献   

17.
奝然是北宋时期第一位来华的日本僧人,他对于五台山文殊信仰在日本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来华前,奝然所在寺庙虽与五台山有着较深的渊源,但奝然却经历了一个从并未将志向定位为五台山到志在五台山的过程;来华期间,在五台山的朝礼给了他心灵的冲击,终于使其下定决心建立日本五台山;回国后,奝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由他的弟子建立了日本的五台山.文章通过对裔然来华前、来华期间、回国后的考察来分析奝然对五台山文殊信仰在日本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国家在清水江流域雷公山地区苗族聚居地方的司法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认可苗族习惯法的法律地位。直接进行控制的法律措施主要有完善地方行政建制、实行民族同化、直接受理民事和刑事案件、禁止栽种鸦片和开始征收赋税等。国家也重视利用当地的习惯法资源。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湖州市是历史上著名的物产富饶、人文荟萃之地,而此处梅花的自然分布,尤其是经济和观赏栽培也展示出明显的优势。南北宋之交乌程菁山梅景连绵十里,在古代梅花风景名胜中,出现时间仅晚于大庾梅岭和西湖孤山,而规模则远过之。其后武康烟霞坞、乌程栖贤山、长兴川口和合溪等地梅景也都以规模称胜。如此大规模梅景的密集分布、辗转出现,在整个古代州府一级的行政区域中极为罕见,由此形成的深厚产业传统亦传承至今。湖州地处江南腹地,介于苏杭之间,其梅花盛况构成了这一地区梅花种植深厚的地缘基础,大大丰富和促进了这一地区梅产业和梅花风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重视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的形势下,研究武陵山区阳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陵山区阳戏具有形态多样、佛教氛围浓厚的特点,前者指它的表演形式有仪式戏、仪戏结合戏和民间小戏三种基本形态,后者指在武陵山区,佛教的传播要早于阳戏,并且阳戏在传入伊始即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该地区阳戏与佛教文化的汇融经历了文化碰撞、渗透,最后混融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