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明威不愧是叙事艺术的高手,通过对他小说中叙事人称、叙事聚焦和叙事方式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他小说的精湛和高明之处.当然,叙事情景中的人称、聚焦和方式是可以相互交织的,比如,叙述者可以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的方式客观叙述,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外聚焦的方式客观叙述,海明威的作品都是对这几种方式结合使用,同时不停变化的.比如由内聚焦可以转变为外聚焦,第一人称可以转化为第三人称,一般间接引语可以变成自由直接引语.通过对叙事情景的演绎,海明威构筑了一个个变化莫测的瑰丽的小说世界,同时也导演了一场场精彩的人生戏剧,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是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确是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突破以往的固有模式,在艺术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对之进行客观的总结,于今后小说创作的发展,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概括地说,新时期小说在艺术探索上的收获主要在于: 一、“人学”内涵的廓大文学是人学。但是以往的小说在对“人学”的理解上是有缺欠的。绝大部分作品注重情节、故事,偏重铺写生活过程的外在层次,相对忽略了对人自身的深入探索,因而常常使作品中的人物缺乏独立的美学价值。“文革”中,“帮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更只是诠释特定政治概念的符号,毫无作为正常人的丰富  相似文献   

3.
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在艺术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小说传统和追求技巧上的革新。其具体表现为:描写对象上的大胆更新、构思结构时的新颖奇特、要求读者参与创作、追求语言文字的变化等等。本文认为,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革新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也存在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把新小说置于小说史的总体构架中,从淡化故事情节、淡化人物形象、文本的空白和未定点、创造性的阅读和文本的具体化四个方面来论述新小说不确定性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一开始起,年鉴派史学家不仅需要阐明研究总体史的方法,而且还需要阐明总体史的范围、内容和结构。多少年来,在这一问题上进行最全面论述的仍然是费弗尔(Febvre)和布洛赫(Marc Bloch)他们在最初提出来的主张中,反对传统的、以外交和政治事件为主的历史,而倡导一种新的总体史,这种总体史包含整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期以来,哈萨克族小说家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吸收和借鉴中外小说界最新的创作经验和成果,开始进行了作品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探索。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在叙事模式、塑造人物形象、语言运用上表现手法有所丰富,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表现有了更加宽广的视域。  相似文献   

7.
尽管已有人著文批评和嘲讽过近年理论、批评界出现的“新”的泛化和滥用现象,说时下有人只是在旧概念前面加上一个“貌似具有现代意味的形容词或名词”,就随便“组成一个个新概念、新名词”,而在使用这些新概念、新名词时又常常出现语义上的混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使人啼笑皆非”、“莫衷一是”云云,但我还是坚持写下了这个“新”乡土小说论的题目。这并非故意在唱对台戏,而是为了尊重—个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包括乡土小说在内的中国小说创作确实发生了一些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平民教育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平民教育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周春燕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难深重的旧中国,一切旨在“重造国民”的平民教育运动曾风行一时。当时一批既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又富有传统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纷纷走出故纸堆,从斗室书斋来到偏远农村,欲从改造农民、建设农村入...  相似文献   

9.
我总觉得,在时下的文坛上,再没有比新写实小说的处境更尴尬的了。接连不断的研讨、铺天盖地的宣传、读者颇高的期望,与天南海北难布战阵的艺术群落、千呼万唤终难面世的宏篇佳制,形成了那么强烈的反差——这些,铸成了新写实小说的现在时态势。作为新写实小说的那些主将,无疑也处在焦灼之中。他们如同一度为全国人抱憾的朱建华一样,虽然重抖雄风,一鸣惊人,却总是难以超越昨日的辉煌。种种态势说明:新写实小说远非成熟的流派,过高的评估无助于它的发展;它是亟待实现自我超越的、仍需不断调整完善的小说艺术。现在,该是我们摒弃激动,冷静思索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期出现的艺术制度理论,强调艺术活动和人文价值的社会性基础和文化条件,揭示了艺术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要素,颠覆了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的文艺和美学观念.布达佩斯学派在清理艺术领域与制度领域的关系中,从艺术生产、接受、传播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 从而认为,艺术从根本上说不可能被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小说学是对传统小说学的一种反拨。她弱化小说情节 ,而大张情绪 ,并且糅进了诗味 ;她间离了小说的艺术空间 ,以不完全的叙述 ,强化了艺术空白 ;她反人物的描绘转向负面的群体 ;而在追忆式的体式中 ,融化了风俗画的色彩 ,以象征的笔墨 ,增强了作品的内蕴。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的“龙头凤尾”,是说好的文艺作品,应特别注意开头和结尾。本文拟以小说为例,着重探索一下结尾的艺术,赏析一下各种独具匠心的结尾,这无论对于文艺鉴赏还是对于文艺创作,都是一件有益的工作。 ①故事叙完,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在苏维政权建立后曾因对革命后的现实不满而对革命产生过怀疑,这一情绪在他的创作中也有体现。他通过塑造人物,发掘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描述了一些人在革命中的表现。本文试通过对高尔基《1922-1924年短篇小说》中的《卡拉莫拉》这一作品的分析,研究高尔基在作品中的新的艺术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朴趾源小说的近代思想因素与艺术形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岩朴趾源是十八世纪朝鲜最杰出的实学思想家和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朴趾源活动在朝鲜封建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时期。他一生为改变社会的落后和停滞状态,改善人民生活而探索奋斗。他忧国忧民的爱国衷情,追求先进文化、先进技术的科学精神,对那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社会制度的改革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为他的实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小说的讽刺中渗透着的苍凉气息,时代、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影响,是这种独特审美情致形成的原因.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对乖讹的展现,苍凉的底色的铺设以及独特情致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16.
余华小说的时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余华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启迪实现了时间意识的觉醒,开始了在时间艺术上一系列的探索。他通过对时间的割裂、扭曲,建造了自己的语言迷宫;用“宿命时间”组织小说,创造了新奇的形式感;通过词语的堆积,阻滞时间的流逝,创造了仿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海明威小说的悲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1年以来,对海明威的研究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出版他的遗作,再版他的作品,对他本人及其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纷纷撰写他的传记,甚至还把他搬上了荧幕。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刻画的准则英雄(CodeHero),体现了美国民族的冒险精神,富于勇气和做人尊严等优秀品质。他们的那种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精神和从容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的美,体现出作为一个人为在大千世界中生存下去而应具备的永恒精神。在此以悲剧这一美学角度为切入点,论述了海明威一贯的硬汉精神,阐述其悲剧性的世界观及其悲剧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说家池莉的小说笔调温煦,对笔下的人物充满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式的宽容和理解,但这不妨碍她对假恶丑的东西的无情。本文分析了池莉讽刺方法的独特性。池莉还在其小说中描写了新形势下人们心灵的骚动与欲望的喧嚣。笔者还对池莉的写作理念及写作风格作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有人称苏州作家陆文夫的小说,象苏州秀气的园林,淡雅清峻,玲珑透剔。陆文夫自己也以园林比小说,说“网师园是个短篇”,“它小巧秀气,比例、尺度缩小。十分怡人。”对于陆文夫小说的读者来说,这不难体会。然而,作为一座园林,不能设想其色彩是单调的,除了其布局结构的精巧独特外,色彩的丰富和斑斓不可缺少。陆文夫的小说对于色彩艺术独到的运用,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探索陆文夫小说的色彩艺术,对了解这位艺术家的创作经验不无裨益。陆文夫还没有作过关于小说色彩艺术的理论阐述,这也许是他正埋头创作、精心构筑之故。然而,他的小说色彩感是何等浓烈!自然界和社会本身是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陆文夫是善于对社会世象进行调色的作家。尽管陆文夫作品中对色彩描写的词句那么少,有时几乎整篇作品中也找不出多少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表色字眼,但色彩感依然十分鲜明。那么,其奥秘何在?依笔者浅见,陆文夫小说色彩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陆文夫对小说色彩追求的是整体性艺术效果。在小说创作的艺术实践中,陆文夫深谙小说这种文体的整体性优势。曾有人说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写得很美,陆文夫却把“美”归功于苏州这个整体,他说:“如果真是比现在写得美的话,那也不能归功于我,得归功于苏州。苏州的姑娘长得美,园林美,小巷也有一种深邃而宁静的美。”(陆文夫《〈小巷深处〉的回忆》显然,其色彩艺术也最宜于在整体性中表现。美国学者利昂·塞米利安在《现代小说美学》一书中曾精到地指出:“一部小说就是一个复杂的画面系统。”他把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