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政治专制与社会动乱同它的文学成就相比较,形成鲜明的反差,这里存在一种宪政理想与政治现实的矛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近代以来已经深入人心的现代政治理念,宪政对知识分子的精神鼓舞和对统治者的某种抗拒都不容忽视。正是这样一种文化为现代文学艰难地开辟了生存空间,其中的启迪值得我们深思。为了进一步探讨宪政、法制以及政党政策与民国文学的关系,本刊约请了四位学者分别就宪政理想与民国文学空间、民国语境下的左翼文学、抗战时期民国政府文艺政策的两面性和抗战期间关于文艺民族形式的讨论等问题进行研讨,以期引起学界更多关注的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一面光辉旗帜。以《讲话》为标志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无产阶级文艺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中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个重要內容是强调“民族形式问题”蠖舅?“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①他还说:“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包含着以多种多样的民族形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巨大理论空间和迫切的实践需要,它要求厘清其普遍原则及其民族表现形式的区别与联系,倡导普遍原则的灵活运用,而不是形成“定于一尊”和“固守教条”的僵化局面。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表现形态,既不同于原版马克思主义,也不同于原版民族文化,而是在特定民族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分店”。“分店”越多,“总店”越能表现其生机、力量和影响。因此,任何一种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都不能自封为马克思主义的“正宗”或“标准模式”,而限制、排斥和否认其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总任务中,提出了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建设的问题。发展民族文化,涉及的方面很多。现就文艺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文学的借鉴,创新时,不可能不涉及到尊重并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问题。何谓“民族传统”,毛泽东同志曾把它表述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民族不同,民族的性格以及表现这种性格的方法和风格自然也就各不相同。“民族传统”,首先是指内容,即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性格,包括心理,感情和道德伦理观念。这些东西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文学作品努力表现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也是使该民族文学以独特风姿屹立于世界文苑的一个重要前提。此外,还有一个民族形式的问题。民族形式一般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学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史上,冯雪峰的文艺思想无疑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从建国初期几部中国新文学史关于文学分期和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中,即可看到冯雪峰的影响(特别是1945年底他在重庆漫谈会上以《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为题所作的发言)。以后的现代文学史著作,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观点,也大都无所超越。更重要的是,二十年代末期以后新文艺运动各个阶段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在这位不倦的文学战士的理论著述中几乎都有所反映。他的现实主义文艺观、批评观、创作观,以及在“艺术大众化”、“民族形式”等问题上令人瞩目的理论建树,无不带着那个火热的革命斗争年代的烙印。从这点说,通过对冯雪峰文艺思想的清理,我们或许能够大致看出新文艺运动及其理论的发展轮廓。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间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是抗日战争前期文艺运动中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论争。建国以来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都给予了它比较确定的地位,评述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在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之后,近年来已开始引起人们广泛地注意。这是一个好现象。在国内外的报刊和学术论坛上,围绕着民族形式论争的重新评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人们力图以新的眼光来评述和总结这场论争,因此广泛地接触到对于这场论争的历史意义、中心议题以及某些史料和史实的不同观点。我认为,即使因此而出现某些分歧,甚至发生公开论争,总比长期受到冷遇要好。因此,人们正热切地期待能深入地探讨,作出恰当的历史评价。 本文也试图对于民族形式论争的若干问题发表几点意见,为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呐喊  相似文献   

9.
在1980年九月于西安召开的唐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由一些同志发起,拟组织起一个考察队,对丝路进行一次实地的考察。后来,由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院和新疆考古所、民研所等单位联合筹办,组成了一支有二十四位同志参加的丝绸之路考察队,自1981年七月十五日起,至八月底,考察了丝绸之路兰州至乌鲁木齐一段,而后又折回兰州,参观了炳灵寺,部分同志还在西安活动了几日,在九月九日结束了全部考察活动。这次考察,我们经历了甘肃、青海、内蒙、新疆、陕西五个省区,行程一万余华  相似文献   

10.
雁荡山纪略     
奇峰传百二,大小有龙湫.我爱中折瀑,珠帘掩翠楼.新松待千尺,水量当更道.煌煌烈士墓,风光第一流.这是郭沫若同志于一九六四年五月游雁荡山时,所写的一首五言诗,给予雁荡风光很高的评价.雁荡(宕)山位于浙江乐清县东北,是括苍山脉的一部分,东西、南北各距六十里许,周围长约一百八十里,面积约六百平方里.险峰峻岭,  相似文献   

1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三十周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大喜日子里,我们情不自禁地缅怀起被林彪、“四人帮”横加罪名而含恨谢世的朱德海同志。朱德海同志早在一九二九年就参加革命,并于一九三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生前,他担任过多种职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后,他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吉林省副省长、中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第一书记兼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长等职。他的一生,是光荣的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久经考验的优秀的民族干部,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共产主义战士。苦难的童年  相似文献   

12.
朝鲜族共产党员、著名的抗日英雄李红光(1910—1935年),是我党领导的最早的抗日游击队——南满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虽然他的一生只活了二十五年,然而他用行动写下的光荣的历史却长留人间。在苦难中走上革命的征途李红光,原名李弘海,又名李义山。1910年出生于朝鲜京畿道龙任郡丹参洞的一个贫苦农家中。李红光的家庭成员有:祖父、父亲、母亲、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他父亲的肩上,父亲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所得收入只能勉强使全家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和民族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自创建以来已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它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文艺创作的变化、文艺理论的更新而不断改变其形态;它在各个国家的传播,又因为该国的民族特点和文艺传统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民族形式。时至今日,地处中国,我们必须回答和解决好这样两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民族形式在我国又该是怎样?这两个问题的正确解决,既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由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作指导的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问题作一番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八四○年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对华贸易,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于六月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自此,中国的主权和独立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七月 英国军舰自浙江定海北上,蓄谋攻占天津。途中战舰侵扰荣成成山、烟台、(今芝罘)庙岛群岛的砣矶岛等处。掳掠财物补充军需。  相似文献   

15.
考察文艺“民族形式”论争思潮的发起过程可知,它是延安文化界有领导、有计划开展的一场全国性文艺运动。“利用旧形式”活动是这一运动开展的基础,毛泽东的“民族形式”命题是这一运动的理论依据。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新的民族国家的新文化,其最大意义在于一条新的文艺道路和方向的重新选择与确立———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形式”论争的发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民族形式”的思想在五思运动中已存在,但这个概念却直到1938年才确立下来。这一问题的讨论是和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以及伟大的抗日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民族形式的特征在于强调民族化,旨在克服以前文艺思潮中的欧化、教条主义以及通俗至上的偏向,在正确的政治思想指导下,以民族货币回笼大众为方向,进而建立一种“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学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五年 十二月 十六日 周恩来同志受党中央的派遣,率领由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叶剑英、陆定一、邓颖超同志组成的中共代表团,到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董必武、王若飞二同志已在重庆)。随员有李澄之(山东大学校长)、何思敬(延安大学法学系主任)、齐燕铭(中国人民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王世英(十八集团军总部副参谋长)、沈其震(中国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二十多人。  相似文献   

18.
“民族形式”论争的历史性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形式"问题是抗战期间在不同政治区域被广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民族形式"论争并不是一场自发的理论行为,而是有其深刻的意识形态背景.这场论争所接示的内容极为丰富,人们过去对它的研究采取了简单化的态度,因而造成了一定的误解.还需指出的是"唯有新文学才是民族形式中心源泉"的观点其实并非葛一虹明确提出,第一个明确提出的应该是以群.  相似文献   

19.
探讨文学艺术的创新问题,需知思想内容上的创新是首要的,但是,只研究内容的创新,而不研究艺术形式的创新,却是不够全面的。作品中的社会主义内容,不仅带有全国的普遍性,而且还带有国际的普遍性,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十月革命就是俄国革命的民族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  相似文献   

20.
“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是抗战时期我国文艺界关于文艺理论的一次最大的论争。今天我们应该全面地、历史地来评价这次论争。这次论争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