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孙钰  焦晶 《城市》2012,(10):21-23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幅增加,给城市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垃圾管理已经成为近十几年来热议的话题。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生活垃圾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这给垃圾分类处理及高效利用造成了严重阻碍。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垃圾源头进行分类的建议。住建部于2000年6月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厦门和桂林8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目前看来,这些试点城市的垃圾分类回收效果都是宣传大于实际,垃圾分类收集率仍然低下,垃圾分类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关乎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大气、土壤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不足导致垃圾分类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合作机制,认为应从主体协同、政策协同和资源协同三个方面入手来推进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治理城市生活垃圾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牛桂敏 《城市》2017,(12):75-79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运输、 处理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其"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运输、 处理体系是推动垃圾"三化"的关键,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体系,即在前端确定合理的分类方式、 配置相应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在中端配备"干湿分类"专用运输设备、增设餐厨垃圾预处理节点,在末端增设综合性的干、 湿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保障体系,即统筹规划天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体制的机制创新,加强宣传引导和民间推动.  相似文献   

4.
保定市新市区2010年生活垃圾总量达到160000多吨,但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中存在对垃圾分类标准认识不一、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脱节、垃圾回收部门缺乏责任心等多种影响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因素.文中通过多保定市居民社区的实地调查.对该问题现状和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重视家庭初次垃圾分类处理、完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回收意识等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机器化生产和爆发式的生产能力,点燃了人类对物质产品无休止的欲望和追求,与此同时,也把人类带入垃圾时代。垃圾,犹如现代城市的皮屑,随着资本和物质洪流的滚动而抖落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每天夜晚,当无数辆大大小小收集和运输垃圾的车辆从我们美丽的城市驶出,我们可能不会意识到,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正以相当于GDP的增速向前推进。随着北京、上海、南京、南昌、深圳、武汉、青岛、温州等多个城市陷入"垃圾围城",在全国660座城市中,已经有1/3城市被垃圾"大军"所包围,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高达1.3亿吨,而29%的城市尚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很多人以为,每天把垃圾扔出家门,倒入垃圾箱,远离人们的视线,一切就算万事大吉了,孰不知,这仅仅是生活垃圾漫漫旅途的开始。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它们并没有消  相似文献   

6.
佟宇竞 《城市》2018,(4):71-77
生活垃圾分类面临新形势,国家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宏伟蓝图,广州对生活垃圾分类做出新部署.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现有垃圾分类模式缺乏可持续性,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的作业场地不足,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生活垃圾分类急于求成,居民参与率、 投放准确率有待提高,以及垃圾分类后端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笔者提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 长效化运行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有机融合,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大城管"格局,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以及建立生活垃圾监督考核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已成为世界潮流,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及资源化处理现状,拟探讨如何从认识提高、法制建立、产业化建设、技术问题等方面推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进程,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通过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创新,搭建由政府、社区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垃圾分类回收,保护地球环境的体系解决这个难题,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本文还简要论述了可持续环保理念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木勺 《女性天地》2014,(7):12-13
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大,与城市的繁荣一并出现的,是每天产生的巨量垃圾。由于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中国现在已经有近三分之一的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而目前认为能妥善处理垃圾的唯一途径就是做好垃圾分类与垃圾回收。让我们来看看先行者是如何做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城市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垃圾对我国城市造成的危害已不容忽视。我们必须采用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城市垃圾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垃圾分类主要以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为主,没有全国统一的生活垃圾分类法规.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长期存在,防疫垃圾也会继续大量产生,为了更好地实施疫情防控,同时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应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垃圾分类法律,增设防疫垃圾类目,并完善不同风险地区的防疫垃圾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积极到位的宣传工作有利于大众对垃圾分类形成正确且深刻的认识,更加重视垃圾分类,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进。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机制。研究发现,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整体到位,但仍有所欠缺。在宣传主体、宣传形式、宣传内容和长效性方面存在问题,需要系统改进。并基于此提出了北京市要建立多主体化、多层次、多样化和长效化的垃圾分类宣传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然而我国的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目前和日、德等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成熟。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了解该校区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不足,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每年都有不少房屋被拆掉,建筑垃圾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维修、装修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相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具有体积大、运输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如何进行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是当今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让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让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当今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苦苦寻求的破解之题。台北市大力推进实施的"垃圾不落地"、"资源回收计划"和"垃圾费随袋征收"有力地促进了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使生活垃圾回收、运输和处理整个渠道畅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处理链和经济圈。这些措施、办法的综合实施,大大促进了垃圾逐年减量。  相似文献   

16.
在垃圾治理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作为主要承担者,以合作的形式构建了良好的共治局面。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沟通机制,政府通过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福利待遇、技术研发等措施给予参与垃圾分类处理企业一定的激励,并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进行交流,以法律标准为依据,从线上线下平台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构建起了友好互动、高效协作的政企合作机制。当前,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政企合作机制建设还存在着法律规定不完善、分类投放监督难度大、政企目标不一、盈利模式不清晰、参与形式单一、政府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应当从完善法律法规、落实监督考核制度、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建设服务导向政府、开辟多元参与方式、适当下放权力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刘金栋  任利明 《城市》2012,(8):68-70
按照每人每天0.8公斤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测算,一个1000万人口的地区或城市,每天的垃圾产生量为0.8万吨.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等.虽然卫生填埋与其他几种垃圾处理形式相比占用较多土地,但经济性、稳定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即使以焚烧为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城市也会保留垃圾填埋场作为备用.  相似文献   

18.
杨燕 《现代妇女》2014,(8):239-239
广州陷入“垃圾围城”困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健康及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广州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由于缺乏有效执行垃圾分类的政策扶持和配套措施,分类评估机制难以应对垃圾分类需求,公众意识不足以支撑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公众参与热情不高、参与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程缓慢,需要广州市政府主导与公民参与的合力才能破解“垃圾围城”困境。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因工作关系,我曾在法国生活过一段时期,法国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它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  相似文献   

20.
贾毅 《现代妇女》2014,(4):91-91
垃圾分类,在全国的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本文通过对兰州大学亚洲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调查,进一步研究分类垃圾桶只"装"不"分"的各方面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此种情况,提出完善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