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飘飘洒洒滴落着的一滴蒙蒙春雨就可以把花季的梦挽留;如果说,每一滴奋进的汗水和每一颗不悔的泪水都能将成功挽留;如果说,冬天的白雪不消,娇美的容颜不老都只能是童话里的梦,那么,就让我们这群奋斗和跋涉在高三征途的青年掸掸身上的尘土,在心里对自己说:把梦留住!  相似文献   

2.
《人生与伴侣》2010,(2):54-54
如果说消费是一种享受,那么,理财更是一种时尚。善于理财不同于吝啬金钱,而是懂得驾驭金钱。让它更好地为自己服务,而这已成为现代知性人的一种潮流精神。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残疾人心理问题关系到残疾人能否和正常人一样参与社会实践和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同时也体现出社会的和谐、文明和进步程度。以残疾人心理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应对残疾人共有的一系列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上述心理问题的成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学历是找工作的“敲门砖”的话,那么能力和其他外界因素则是做好工作的“铺路石”。人的一生中总会面临许多选择,此时的你就好像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每条路都会通往不同的地方,可以说每条路都代表着一种梦想,如何成就梦想就看你自己怎样选择了。作为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踏上社会的一员,工作的压力不言而喻。起初可能只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走出象牙塔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然而真正步入社会后才发现,其实外面的一切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5.
一个朋友平时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可她成天欢声笑语,满脸阳光,看起来总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似乎一天到晚没什么不愉快的。有人问她如何才能做到一直那么开心。她笑嘻嘻地说,其实自己有个秘诀,那就是在心灵深处设置一个"缓冲间",把那些烦恼的、不愉快的事情,一古脑儿地存在这个"缓冲间"里,时间长了,这些不快的事就渐渐被淡忘。到最后,所谓的"事儿"干脆蒸发了,一笑了之。她用这个心中的"缓冲间",成功地过滤了许多烦恼,人自然如春风拂面。"缓冲间",原本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应用于医疗场所或某些工厂生产重地,在物流传递或者医疗过程中专门设立的一个空间,可以起到防止交叉污染,隔离污染源的作用。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试问一个人一生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有谁没有遇到过坎坷,碰到过困难?工作、生活、婚姻和家庭,都可能有一些痛苦与烦恼淤积于心,倘若我们背负心灵重担,就会陷入阴霾,郁郁寡欢,不知不觉丧失了生活原本的美好与生命的多姿。只看到别人生活中的美好,却漠视了自己的长处,忽略了身边的美景,失去了领悟与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其实,我们只要稍稍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理念,在心灵深处,为自己设置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缓冲间”,就可以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悲观、不那么沉重。当人生的路上你跋涉得太累时,就把那些不快的人和事统统装进去,犹如一道屏障,把它们和心灵深处那些美好的、温馨的记忆阻隔开来,把我们的痛苦和烦恼都抛得远远的,不让它干扰我们愉悦的心境。这样轻装上阵,就能以一颗从容的心去面对一切。当烦恼被过滤,痛苦被冷藏,这才发现,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过,原来沿途的景色这么美,原来,我们可以这样轻松前行。  相似文献   

6.
芮灵 《社区》2011,(34):60-60
在加拿大,一到公共假日,就可以看到许多志愿者,放弃自己的休息,放弃自己和家人的团聚,去养老院服务或者去帮助残疾人。他们用轮椅推着那些老人、残疾人,走上街头,走进公园,为的是让他们能有机会像普通人一样地生活,享受假日,享受阳光。那时,我就常常想:这些志愿者真了不起啊!那些不能行动的老人,他们身体枯槁,言语不清,而那些残疾人呢,更多的是智障人士,和他们相处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而且非亲非故,这需要多大的爱心啊!  相似文献   

7.
芮灵 《社区》2011,(23)
在加拿大,一到公共假日,就可以看到许多志愿者,放弃自己的休息,放弃自己和家人的团聚,去养老院服务或者去帮助残疾人。他们用轮椅推着那些老人、残疾人,走上街头,走进公园,为的是让他们能有机会像普通人一样地生活,享受假日,享受阳光。那时,我就常常想:这些志愿者真了不起啊!那些不能行动的老人,他们身体枯槁,言语不清,而那些残疾人呢,更多的是智障人士,和他们相处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而且非亲非故,这需要多大的爱心啊!  相似文献   

8.
春到英华园     
中国古典的诗词,不知道你能背出多少,能明白多少,又能欣赏多少呢?这三个数字一个比一个小?没关系,背一背,记一记,只要你脑子里有它们,总会有一天,在你经历了一些事,看到了一些景之后,它们会自动跳出来,让你觉得,没有什么语句能比它们更美更妙,更能表达你那时的心情。  相似文献   

9.
职场中,我们总是身不由己地扮演着某种角色,或是新人,或是部门员工,抑或是中层管理人员,承受着各种角色所要担负的责任。每天都会有很多纷繁复杂的人、事、物等着你去面对、处理,有些顺顺利利,尽如人意;有些则是烦恼不断,挫折频频,使你的工作状态只能用一个字来代替——烦,于是各种负面情绪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朱国勇 《可乐》2010,(12):45-45
一群人到山上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一个坑洞里。他的右手和双脚都摔断了,只剩下一只健全的左手。坑洞很深,又很陡峭,地面上的人束手无策,只能在上面叫喊。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09,(12):4-8
国际残疾人日的由来 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障碍,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享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权利,此种现象一直未能受到社会的重视,1976年,为唤起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并确定“全面参与和平等”的主题。1992年10月14日,第47届大会通过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相似文献   

12.
言文 《社区》2009,(36):24-25
一到假期,社区总会想方设法为学生们找点有意义的事做,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或开办关于"文明、孝道"等方面的讲座,一些条件不错的社区还举办了英语,美术等各类兴趣爱好班。但这些活动显然都是一种短期行为,假期一结束活动也宣告结束,其举办的意义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那么,有没有一些可持续性的、可在家庭中完成的活动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有关“事”的哲学意义的不同看法作出若干回应。“事”的考察首先涉及事与人的关系,作为人之所“作”,“事”并非凝固不变、仅仅以某种现成的形式存在。与人自身的存在会经过一个从早年到晚年的过程一致,人所作之事也存在相应变化。同时,尽管事在因人而作这一意义上不同于本然之物,但二者并非毫无关联。事非凭空而起,而是以物为对象;物则通过人之所作而进入事,由此扬弃其本然形态。作为“物”与“人”关系的一个方面,“日光、空气”等自然对象与人的互动,也应作具体分析。在人的存在过程中,空气、阳光等自然对象之满足人的需要不仅涉及新陈代谢意义上的自然之维,而且也与人的多样活动相关。就本然世界、实在世界、现实世界的分梳而言,所谓本然世界,主要指尚未进入人的知行之域,没有在观念和实践的层面为人所作用的存在;所谓实在世界,在宽泛意义上指不依赖人的存在;所谓现实世界,则是进入人的知行之域,为人所作用,并对人呈现多重意义的存在。进一步看,需要区分形而上层面的逻辑论述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假说,哲学应以科学为根据,但不宜还原为科学。  相似文献   

14.
河南信阳,一人懒死了。 这人名叫杨锁,人称“天下第一懒”,是一个23岁、四肢健全、不呆不傻、身高一米七的小伙子。去年冬天,在父母过世5年后,他终于把自己给活活饿死了。  相似文献   

15.
王国华 《社区》2013,(20):45-45
重读国学大师钱穆著《师友杂忆》,记其中学读书事,越读越感慨。上个世纪初。钱穆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其同学中有一人就是后来的刘半农:有个小他两级的师弟,就是后来的瞿秋白;有个老师,竟是文史大家吕思勉。一个不起跟的学校,走出这么多耀眼的人。一定有其独到之处。而钱穆记录的几则师生轶事,恰可体现彼时的学风。即,讲规则,有错必究;重个性,全面发展。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6.
写作的乐趣     
在我看来,世上幸运的人——惟一真正幸运的人是那些以工作为乐的人。这类人并不多,起码不如人们常说的那么多;并且,作家也许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幸运这个角度来说,他们至少享受着生活中真正的和谐之乐。我觉得以工作为乐,是人们值得为之奋斗的一种崇高荣誉;别人会羡慕这些幸福的人,这也不足为奇,因为他们在快乐的激情里找到了生活的方式。对他们而言,工作一小时,也就是享受一小时,休息——甭管多么有必要——都是让人厌烦的插曲,甚至连休假也差不多是一种损失。  相似文献   

17.
每个时期,都有一些奇异的现象出现。手拎收录机,放大着音量招摇过市,这是80年代初期的一道风景线,今天不见了(现在有以“大哥大”显示派头的)。当然,这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中国自禁了许多年,开始解放思想了,录音机也是稀少的时髦货,一路拎着,一路放着,算是潇洒一下,也表露一下富有,懂得歌曲怎样“流行”了。然而,结论只能是:这是百分之百的肤浅! 肤浅,是文化素养不高、政治近视、思想幼稚、心理机制不健全的表现。一个肤浅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新经 《金陵瞭望》2008,(18):30-30
北京2008年残奥会已经开幕。如果说奥运会让人们品尝的是竞技盛筵。那么,残奥会则更让人们体会到人性的美好,并且进一步懂得如何更好地尊重残疾人。  相似文献   

19.
做人之道     
佚名 《山西老年》2012,(10):33-33
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常常让人感到累得慌。那么这些繁杂的知识中有没有最为主要和核心的东西呢?也就是说,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识,只要了解它们就足以立身处世?有!说来倒是简单,只有三个字:礼、命、言。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苏嵘  董阎礼  钱喜梅  石志勇 《社区》2005,(15):15-17
西安,千年古都,似乎每一块秦砖汉瓦,都蕴藏着数不尽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吸引着四海的目光。如今,在古老的三秦大地,一个名字和她感人至深的事迹被报道以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尽管,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性,在一般人的眼里只是个居委会主任,但是,为了小区的水管及时修复,她毅然跳到下水道里;为了小区的祥和安宁,她东家安抚西家劝慰,给残疾人.特困户送去救济金;为了小区能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空间,她自己垫资,不分昼夜清运了多年积存的垃圾,硬化路面,带给人们一片绿意;洒下爱心一片,感化浪子回头,她说是不给社会埋下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