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人事厅厅长林艾英谈省直机关首次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为了增加考录公务员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把考录工作搞得更好,经省政府批准,将举行省直机关首次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一、近年采我省机关补员考录工作的简要情况实行考试为各级机关补充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是公务员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保证。目前,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工作开始走上正轨。为使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工作尽快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下面几个问题值得注意和思考。 一、缘何“博士生考不过硕士生,硕士生考不过本科生” 在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关,即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包括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等)中,人们发现一个普遍性的有趣现象,就是“傅士生考不过硕士生,硕士生考不过本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其一,就现行的公务员笔试内容设…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目的是促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行政效能的提高。如果说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以前的行政机关人事管理制度有什么区别,那么国家公务员制度最根本的就是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录用公务员,而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和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实施公务员考录制度已不容置疑地成为人事录用工作的主要方式,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和优越性能的考试录用为“不避亲疏、不论贵贱、为才是举”做了新的注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但是,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实施,从中也暴露出了考录制度初始阶段的…  相似文献   

4.
实行公务员考录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公务员暂行条例》到现在实行的《公务员法》,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从不成熟逐步走向完善。在借鉴西方考试录用模式的基础上,我国的公务员考录制度得以建立,最开始是沿用中、高考的办法考语数和政治,到1990年考政治、哲学、法律、科技、写作等,到1992年增加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自从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正式实行以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激增。2005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达54万,其中31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台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高达37.3:1。2005年报考人数比2004年增加18万,拟录用人数却仅增加500人。2006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共有97个部门1028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据人事部统计,报名期间,共有50万余人通过了招考部门的资格审查,报考与录取的比例达到48.6:1。全国有36万人参加这次考试,考试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约为36:1。公务员考试已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考试。  相似文献   

6.
《人才瞭望》2009,(2):47-47
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规范。一是公务员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结合实际,出台了《开封市公务员职位管理实施办法》、《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和《公务员奖励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法规完备、管理规范的公务员管理体系。二是公务员考录工作逐步规范。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大胆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从招考计划、公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录用、培训和纪检监督、考官队伍建设等一整套考录制度和办法;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运作起点和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越来越凸显出一些内在的制度性障碍和现实性问题.比如考试科目与内容设置不科学、录用级别与考试档次设置不合理、考试方式区分度不高及新陈代谢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阻碍了政府机关吸收录用社会优秀人才.因此探索完善和改进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立、实施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为应试者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为党的事业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人们将公务员录用考试形象地比喻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对于考生来说,面对严格的考录机制,备考自然成为走向成功的重要环节.这里就如何积聚备考中的正能量,提一些建议,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人民政府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此前已以政府令的形式签发的《陕西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办法(试行)》。据悉,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公务员考录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于1946年10月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法》、1949年12月颁布了《地方公务员法》,经过对公务员法的数十次修订补充,日本现已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善的公务员制度。 一、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 日本公务员的录用对象是高中和高中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录用原则是成绩主义。录用办法是竞争考试。特殊官职,如外交官、税务官、刑务官、压生、护士等,采用特别考试或选考办法加以录用。 根据日本人事厅的规定,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分为三种:(1)具有大学毕业程度的高级考试,主要是选择国家机关的高级科员,试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从事事务和科学研究工作,年龄一般在21—33岁之间。(2)具有短期大学、高等专  相似文献   

11.
长春是全国11个报名现场之一 [本刊讯]中组部、人事部26日发布了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告。公告说,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将在近期将组织中央、国家机关77个部门考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约1000人(从高等院校2001年优秀应届毕业生中计划录用用约800人,部分特殊职位从社会在职人员中计划录约200人);同时组织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和中央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近200个单位考试录用公务员约3500人(计划录用应届毕业生约3300人,社会在职人员约200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做好2003年吉林省县(市、区)乡(镇、街道)党政机关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和工作人员考试工作,加强面试考官培训,我们编写了三个专题的有关面试组织与管理的培训资料,供全省从事考录工作人员参考,以便指导全省面试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公务员录用面试有效性浅析王慎修董少华面公务员录用面试有效性浅析■王慎修董少华试是公务员考录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阶段,面试的信度、效度指标直接关系着招录人员的素质、水平。为此,做好公务员录用面试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准确把握测评要素、测试点,是试题...  相似文献   

14.
录用公务员考试中的主要难题和对策胡绍敏王凤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国家行政机关传统的进人方式是一个根本性变革。河南省的录用公务员考试工作从1996年正式开始,在考试工...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考试不指定考试复习用书,也不举办任何考前培训班。各科目考试范围以《2003年中央、国家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经历了从不成熟到逐渐完善的过程。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考试录用制度得以推广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合理之处,既不利于社会稳定,浪费优秀人才资源,也将导致了社会资源配置平衡。在此,我们结合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创新构想,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向你敞开大门郝银1996年,作为公务员制度确立的基本特征和标志之一,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在全国各省好戏连台。从中央到地方面向社会招考国家公务员及党务工作者的考试录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窗口,它展示了人事制度改革一道美丽的风景。河南...  相似文献   

18.
中人 《人才瞭望》2008,(12):52-52
考试录用工作必须适应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要求。考试录用为党政机关聚集优秀人才提供了制度保证,是公务员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渠道。把严公务员队伍入口为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考试原本是教育机构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已逐渐被运用到人事管理的实践中。当前,公开招考已被当作选人用人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手段而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公开招考选人热 自从1984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制定《国家机关人员法》(1987年更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后,伴随着《条例》的制定和考试录用单项法规的试行,公开招考选人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开始升温。在机关,绝大多数省、市都依据公务员考试录用单项法规,先后制定了通过考试补充机关工作人员方面的意见,并开展了机关补员考试。进行公务员制度试点的部分国家机关、先行试点的部分市还进行了过渡性考试试点。 招考选人的升温不仅表现在招考的用人单位、招考的岗位、招考的人数的显著增加上,还表现在应招人数的增加上。某市1988年开展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考试时,报名应考人数与选招人数的比只有2.82:1,随着人们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利益意识的增强和对招考工作  相似文献   

20.
英国的公务员制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期间尽管历经了多次改革.但文官制度仍保持着作为它基本特征的基本原则:竞争考试原则。常任原则、服务原则以及政治中立原则。考试录用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中的考试录用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文官的录用权限下放给政府各部门。二是简化录用程序。三是在录用中强调平等的就业机会。四是考试录用的决策权由文官专员办公室行使,考试录用的执行权由录用评估服务署行使。高级文官的录用权仍在文官专员办公室。由于这些改革措施,英国目前的笔试、面试方法较过去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