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元勰是北魏历史上杰出的年轻政治家。他一生勤奋学习,知识渊博,品行端正,清正廉洁,对国“忠”、对父母“孝”、对百姓“仁”、对兄长“悌”、对友人“义”,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支持者,为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孝文帝逝世后,他坚决执行遗诏,拥立宣武帝登基,为稳定北魏政局立了大功。他抵制外戚擅权,不为宣武帝所理解,最终被冤杀。  相似文献   

2.
作为华夏始祖之一,史料文献对炎帝的叙述主要包括:对炎帝身世、出生地的相关记述;对炎帝祭祀的发展叙述;对炎帝后裔的变迁叙述;对炎帝影响力范围的相关叙述,等等。其叙述趋势,就是从炎帝早期只是农业始祖、华夏始祖,进而泛化成医药始祖、茶叶始祖等。从祭祀来看,唐朝以后到清朝时期,对炎帝的祭祀逐渐呈现出程序化、制度化、仪式化。  相似文献   

3.
明清文论家谢榛、李渔、王夫之、王国维对情景论予以了集中探讨,其内容主要体现在都深入阐说到情景交融的论题,对其必要性、内在关系、生成机巧、表现特征等作出了深层次的论说;其中,谢榛并对情景交融的适度性、虚拟性论题,李渔等三人则对情景表现的当下性、真实性论题作出了阐说。此外,谢榛对写景追求虚化空灵,李渔对情景的主宾界划,王夫之对情景表现与兴会的联系及写景的具体方式,王国维对情景二体的理论内涵等都分别予以了阐说。他们为古典情景论的不断拓展与深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李洪省 《新天地》2011,(12):191-192
心怀对乡土文化的热衷和对地域文化资源发掘的情结,笔者执教了我校的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火热的教学情境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文本教学,我们的课外实践,几时对学生产生过这样大、这么强烈的诱惑?几时激发过学生有这么强的探究欲望和探求冲动?!也由此,不能不令我们对教学现象,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动机、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等方面作一番审视和思考。这个妙手偶得的机缘,启示并激发我们,对校本课程教学的反省、研究与探讨。从而也使得我们对校本课程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领悟。  相似文献   

5.
春秋后期异于孔子的思想已经存在,孔子对异端,无论是在政治上、文艺上,还是在学术上、技艺上,都是坚决反对的。孔子的弟子、传人对异端思想更是力加排诋、甚于孔子的。荀传韩(非)李(斯),其对异端思想学说的攻击,直接导致两千年的文化专制主义。由儒转化的程朱理学攻击佛学,也是不遗余力。因而,无论是孔子,还是其儒家学派,对异端思想都是不宽容的。  相似文献   

6.
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与党性原则。习近平一贯强调对党忠诚,系列讲话中蕴含了丰富的对党忠诚思想。从忠诚主体定位看,对党忠诚既有对全体党员的普遍要求,也有对“关键少数”与重点领域党员严格的具体要求;从忠诚客体所指审视,对党忠诚狭义上指向对“党”的忠诚,广义上涵括对党组织、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共产主义信仰等的忠诚;从忠诚目标塑型考量,不惟有老实、干净、担当的作风要求,更有“绝对”与“纯粹”的境界追求。习近平对党忠诚思想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永生的承诺     
王周林  王小丽  李军 《老友》2012,(4):22-23
解黎明,女,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人,1925年7月出生,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5月入党,1985年从原临汾市供电局(现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分公司)工会副主席岗位上离休。入党58年来,她始终牢记和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争做对党忠诚热爱、对同志充满热情、对群众饱含深情、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好党员、好干部。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点之一是成本控制,而处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显得犹为重要。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是摆在企业管理工作者面前非常艰巨的任务。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对成本管理不当,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对成本不够了解,对其产生、变化规律认识不够,导致控制措施不利、方法不当。要有效地控制成本,就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先了解、熟悉成本的发生、变化规律,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然后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成本进行控制,达到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文强调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成本与相关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重庆市幼儿在外就餐的现状及家长的态度,以促进幼儿食育教育,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358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在外就餐的现象十分普遍,但饮食行为问题突出。幼儿家长对幼儿营养知识了解较少,对幼儿在外就餐时的食品安全、营养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等问题感到困惑,同时,对学习幼儿营养健康知识意愿强烈。建议幼儿园、家长和相关部门行动起来,既要加强对幼儿在外就餐的饮食教育,也要为幼儿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就餐环境。  相似文献   

10.
赫哲族通过民族风情园、民俗博物馆、艺术团、服装厂、酒家、文化站等形式来保护其传统文化,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关于传统文化开发权的争议,赫哲族的传统生活环境面临挑战,赫哲族的传统文化后继乏人,等等。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保障赫哲族的环境权,对松花江的治理,充分发挥赫哲族习惯法对其传统文化的保护作用,以及促进赫哲族群众对其传统文化保护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吴汝纶不但文学思想上承传了曾氏衣钵,其用人思想也颇具曾氏遗风.曾国藩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并在用人过程中培养人才的思想,在吴氏的具体行事中都有所体现.吴汝纶在用人思想方面受到曾国藩的影响,仅仅是其所受曾氏影响的一个很小的侧面.但是从这一侧面,恰恰可以看出曾国藩对近代文化的影响之大、之细微.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世纪晚期,市场经济思想已经得到初步发展:认为私有财产是合理的;货币具有多重属性,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也随着市场波动;物品价格和劳工工资遵循市场的供需规律;承认适当的利息是合法的,商业利润有其合理性;商人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一些重商主义性质的思想和政策开始出现。所有这些都表明,中世纪晚期的市场经济思想是重商主义的源头,与现代经济学处于同一个思想谱系,区别只在于思想范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关汉卿历史剧《单刀会》全面深入的分析,认为关汉卿在创作此剧时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发挥了自己的主观想象。关汉卿对关羽情有独钟,将他塑造成一个近乎神道的人物,不仅为后世考证关羽是关汉卿远祖的观点提供了资料依据,而且对关汉卿所怀抱的强烈的汉民族感情与拥有的严肃的正统思想给予有力支持。在中国古典戏曲史上,《单刀会》是一部既有深刻思想性又有独特艺术性的优秀杂剧,分析它对准确认识和恰当评价关汉卿的文化品格与历史地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晚清民国,以革命话语为核心的激进思潮在种种主客观条件催动下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与之对立的思潮往往遭到简单、粗暴的否定,温和、渐进的思潮就是其中被否定的思潮之一。今天看来,严复们所代表的渐进思潮,其中蕴涵的历史合理性是不容否定的。严复们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都经历了一个思想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的最大特点是放弃理想的方面,尊重现实的方面,在他们看来激进变革造成的破坏之大和收效之微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主张渐变来避免破坏过大,以点滴的进步积累成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道家最重明哲,长于远害,见时局不利就往往及时全身而退,不愿作无谓之牺牲。船山说"以几远害者,黄、老之道也",深得道家壸奥,所以他才到永历帝那里不久就心存隐退,并最后退居山林。船山于道家中最重庄子,受庄子任物自然、放达不羁的熏染,隐逸后更加洒落不拘、桀骜不驯。道教方术也是船山退居山林"爱身以全道"的重要方式。他向慕道士并同他们交往,既有同他们心灵的深契,也因此从道教医术中获益。  相似文献   

16.
孔子认为“孝”是“仁”的基础。他提倡敬重父母、子承父志、慎终追远,认为个体精神自觉是行孝的基本原则。“孝”与政治具有一致性,二者是分不开的。同时,孔子还提倡崇拜祖先,祭祀鬼神。  相似文献   

17.
谢觉哉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在处理灾荒方面有诸多论述,形成了其深刻的救灾思想。谢觉哉十分关注自然因素之外的灾荒成因,在区别解放区政府救灾与国民政府救灾的本质不同的基础上,提出新社会救灾的主体是人民,救灾是与灾荒的长期斗争,救灾是一个与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在救灾工作中应把救济款的发放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来抓。从谢觉哉的救灾思想中,我们既可感受到新旧社会处理灾荒问题的本质区别,还能发现其不可忽略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19.
清官思想是中国社会一种极为普遍的政治文化心理,尽管时代变迁却依然延绵不绝。中国古代清官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士大夫的推崇和广大民众的敬仰;这种魅力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清官思想并非与现代社会水火不容,不应予以全盘否定。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清官思想,汲取其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并引导其进行现代转化,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春秋初年的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之功为历代美谈,但对其治国思-想中的法治部分作出系统评价的却是几百年后战国末期的韩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肯定了管仲在齐国实行的变法改革,并认为变法改革是齐国成功的关键.他对管仲思想中的"刑罚""因能而受禄,录功而与官"的法术思想表示赞同,并对其思想中不成熟的方面作出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