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学术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于1986年9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印方代表团由德里大学经济增长研究所经济学教授、印度计划委员会前委员哈努曼塔·拉奥率领,中方代表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董辅礽率领。两国学者在会上宣读论文20篇,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印期间,已同印度社会科学理事会达成一项关于今年冬季在新德里召开双边讨论会的协议。这次会议将由中印双方各派八至十名学者参加,讨论的问题包括:农业、经济管理、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对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这是中印两国学者联合召开的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届时两国学  相似文献   

3.
庆南山之寿 ,三千士声闻侍坐 ;诞东海之滨 ,五百年名世间生。临清季先生 ,生负异姿 ,少多至性。躬耕陇亩 ,负笈清华。既而万里西行 ,多师转益。天竺梵书 ,沉潜悉遍 ;焉耆残卷 ,解释无遗。载誉归来 ,秉铎国子。学津布护 ,教泽周流。林宗名盛 ,遂为多士之归 ;荀卿道高 ,克符祭酒之望。操翰成章 ,发言为论。氵存成文集廿四册 ,自传卅万言。耄耋之年 ,康强犹昔。虽力谢纷华 ,性安恬淡 ,而中外仰延 ,后进依为模楷 ;生徒倚赖 ,群贤奉为宗师。以是外事纷繁 ,内务丛脞。夜答电函 ,日应会议 ;晨了文债 ,夕接学人。所至车马群归 ,在座英杰广聚。席上常…  相似文献   

4.
中印学者第四次对话会议于 2 0 0 1年 3月 2 2日至 2 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中国方面出席会议的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顾问程瑞声 (前驻印大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吴妙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叶正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马加力、国务院亚非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伟。印度方面出席会议的有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执行 )瓦德瓦、前外秘迪克希特、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召集人苏布拉曼尼亚姆、前陆军参谋长马立克将军、国防研究与分析所所长辛格空军准将、前驻华大使任嘉德、《印度教徒报》高级编辑拉贾…  相似文献   

5.
据苏联《近现代史》杂志1989年第2期报道,1988年10月24—26日在高尔基大学举行了题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成就与困难》的国际学术讨论会。马里工学院、楚瓦什大学、莫斯科、列宁格勒、高尔基、喀山、基洛夫大约四十名学术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的教师参加了会议。15人作了报告。列宁格勒国立大学科学共产主义教研室主任Д.З.穆达基洛夫教授作了《社会主义世界改革的经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的报告。他对学术讨论会的工作做了总结,在学术讨论会的过程中尝试研究一些当  相似文献   

6.
1990年11月2至4日,90年代南亚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该讨论会由中国南亚学会主办,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外交部、中联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州外语学院等单位正式代表45人出席,提交论文32篇。中国南亚学会副  相似文献   

7.
中印经济发展阶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1991年印度新的经济政策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两个发展中大国开启了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进程。经济对外开放意味着两国将外部市场作为一个新的自变量置入本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在开放的初始阶段,外部市场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使得两国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进程中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即中国走的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通过发展制造业渡过工业化的初始阶段,而印度走的是非传统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服务业,来拉动经济增长。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将步入由国内市场来主导经济发展的阶段,将会继续沿着工业化的标准进程前行,而印度仍处于外部市场主导经济发展的阶段,这也就预示着印度的服务业发展仍将持续一定时期,同时印度将推进制造业的发展,以启动传统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1988年9月18-20日,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了全国“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学术讨论会”。该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三个所——南亚与东南亚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系、常熟市佛教协会共同举办。全国11个省市30个单位的53名代表(其中列席代表8名)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由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和兰田县人民政府共同发起筹备的王维诗歌学术讨论会,经中宣部批准,定于今年五月初在西安召开。这是国内首次举办专题王维诗歌学术讨论会,也是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首次举办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为了开好会议,筹备组于今年二月开会,聘请霍松林(国务院学位评审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我校兼职教授)、傅璇琮(中国唐代文  相似文献   

10.
11.
中印学者第三次对话会议于1999年10月4日至7日在北京和平宾馆举行。中国方面出席会议的有程瑞声、孙士海、郑瑞祥、马加力、沈丁立、叶正佳、刘学成、文富德、任佳、孙培钧、王宏纬和徐伟等12人,印度方面出席的有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潘纳迪卡尔博士(Dr.V.A.PaiPanandiker)、该中心研究员切拉尼博士(Dr.BrahmaChellaney)和瓦德瓦博士(Dr.CharanDassWadhva)、国防研究和分析所长辛格空军准将(AirCdre.JasjitSingh)和前外交秘书迪克西特先…  相似文献   

12.
亚太地区国际问题学术讨论会1991年8月1日至6日在青岛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代表与会。 与会代表就90年代世界新格局的特点、日本在世界上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中苏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亚大区域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5年第2期报道,第五届社会主义国家“亚非国家文学理论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在瓦尔纳举行。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近6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1980年6月27—29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了布哈林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英、美、法、意、奥、加拿大等国著名的研究苏联和布哈林问题的专家,波、匈、捷、罗、南斯拉夫和中国也有代表参加,共约五十多人。讨论会分五个专题进行。一、布哈林和“社会主义建设”;二、布哈林和革命中的国际关系问题;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布哈林;四、在斯大林主义最后确立情况下对布哈林  相似文献   

15.
1981年10月9日至11日在意大利特兰托市召开了纪念卫匡国(Martino Martini)国际学术讨论会。应邀前来参加会议的17名报告人中,除意大利学者外,还有来自中国、美国、西德和奥地利的学者。卫匡国(1614年生于意大利特兰托,1661年卒于中国杭州)是三百年前在沟通中西文化上作出卓越贡献的意大利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汉学家和地图学家。他在1643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12日至14日,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布雷萨诺内,举行了由意大利著名的帕多瓦大学组织的第八届校际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诙谐:语言和技巧”。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意大利各主要大学、文学理论研究机构和来自美国、法国、德国、奥地利、加拿大、瑞士等国的著名学者、教授、文学理论新秀共150多人。正在意大利进行文学研究的2名中国进修生,也应邀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受到热情欢迎。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日本唯物主义哲学家安藤昌益逝世230周年,“中日安藤昌益学术讨论会”于9月22~24日在济南山东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华日本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亚太所、日本安藤昌益会和山东大学联合发起的。与会代表共61人,其中中方代表36人,日方代表25人。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此次会议代表们集中围绕着安藤昌益与中国传统文化、安藤昌益思想的现代意义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上还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18.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比中国解放要早两年多。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1950年1月26日)却又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晚了将近4个月。独立前的印度与解放前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毛主席在建国后不久给印共总书记兰那迪夫发出的复电中曾经指出:“印度过去的命运和将来的道路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印度前总理尼赫鲁也说过:“印度和中国尽管在许多方面有差别,但非常相像。”五十年代初期以来,中国执行了六个五年计划,现正进入第七个五年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当前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贯彻卫生部门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这一指导思想,搞好医疗预防保健体制的改革,甘肃省卫生经济学会,于10月27日—29日在兰州召开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论文作者56人,大会收到经验总结材料和论文共59篇。 这次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卫生事业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人的尊严和生命科学的和谐,由国际交流基金主办的“生命科学与人”讨论会于3月19日至22日先后在日本东京及箱根举行。去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在威廉斯堡7国首脑会议上,强调了生命科学对人的生命及尊严的影响。本届会议就是根据这一倡议而举行的。来自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19名有影响的生物学家、哲学家、宗教学家出席了会议。为使会议讨论自由,各与会者均不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