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代在全国广置驿传,云南也不例外。元代在云南推行的驿传制度,与内地基本一致,而又有其特点。研究云南的驿传,有助于全面了解元朝的驿传制度和元代的云南社会情况。 一、元代云南驿传的特点 元代在云南设置的驿传,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分布广泛,规模庞大。元朝在云南行省西部边疆、南部边疆以东,以北地区(包括今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四川凉山地区),修建了纵横交错的驿道网络。驿道网络以省治中庆(今昆明)为中心,以大理、威楚(今云南楚雄)、建昌(今四川西昌)、乌蒙(今云南昭通)、曲靖、临安(今云南通海)、车里(今云南景洪)、永昌(今云南保山)、丽江等重要路、府所在地为枢纽,通向四面八方。在云南行省西部、南部边疆地区,也有驿道经过而通向今缅甸、越南等国。设置驿站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不但“蜀身毒道”属于西南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而且“蜀安南道”、“安南通天竺道”、“茶马古道”等所有当时中国西南地区对外交通、贸易的通道皆应属于西南丝绸之路的范围。回族是一个擅于商业贸易的民族,长期往来于云南和泰国之间,为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回族马帮商人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在云南、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活动带动了西南丝绸之路的发展,对西南丝绸之路北连“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接“海上丝绸之路”,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对外交通、贸易的网络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金莲 《学术探索》2005,(1):109-114
自汉代在今越南地区设置交趾郡及交州以来,交趾、交州就渐成为古代越南的代名词,直到唐设立安南都护府后,才被"安南"一词所代替。交趾,为今越南北部,自古就与中原来往不断,在经秦汉及六朝的统治后,交趾与内地的交通得到了发展,并形成了这一时期中越交通道路的特点:具体交通线路尚不明晰;主要以水路为主;功能主要为军事战争使用;交通中合浦的地位尤为重要;奠定了古代中越交通格局。由于道路畅通,两地之间人民往来不断,互通有无,使双方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交州也成为了这一时期中原与南海诸国交往的前沿大门。  相似文献   

4.
宋辽金时期,行政区划基本上是路、州(府)、县三级制。 北宋,甘肃境设三路、二十四州(府、军)、五十一县。(监、尉司)路置转运使,总民兵之事,州的县官称某某知事(简称知州),县的长官称知县。县除首都所治为赤县,首都之旁的县为畿县外,以户口多少和经济发达程度为标志把县分为五等:四千户以上为望;三千户以上为紧,二千户以上为上,千户以上为中,不满千户为下。 永兴军路,治所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辖甘肃境的庆阳府、环州、宁州。庆阳府(宋徽宗宣和七年即公元一一一九年改庆州为府),统三县:安化(今庆阳县)、合水(宋神宗熙宁四年即一○七一年置,省华池、乐蟠二县为镇,今合水县)、彭原(原属宁州,宋神宗熙宁三年即公元一○七○年划归庆阳府,今宁县)。环州,(宋太宗淳化五年即公元九九四年改通远军为州),领通远(今环县)一县。宁州,统三县:定安(今宁县)、襄乐(故治在今宁县东北)、真宁(今正宁县)。  相似文献   

5.
隋唐五代时期,又回复到秦汉的郡、县两级制。 隋文帝为改变州、郡、县三级体制过于分散的状况,于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裁并郡县,取消郡一级建制。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六○七年)又改州为郡,恢复郡统县的两级制。郡的长官仍称太守,另设司隶和刺史分部巡察,主掌监察。这一时期,甘肃境设十六郡、七十六县。 安定郡,治安定(故治在今泾川县北),统七县:安定、鹑觚(今灵台县)、阴盘(故治在今平凉市今东)、朝那(故治在今平凉市西北)、良原(故治在今灵台县西北)、临泾(今镇原县)、华亭(今华亭县)。 北地郡(北魏置豳州,西魏改宁州),统六县:定安(郡治,今宁县)、罗川(隋开皇初改阳周为罗川今正宁县)、彭原(故治在今镇原县东)、襄乐(故治在今宁县东北)、新平(今陕西省彬县)、三水(故治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北)。  相似文献   

6.
一些有关宁夏川区(今银川市、石嘴山市、银南地区一带地方)行政建置沿革的书刊,对宁夏川区在公元1913年至公元1929年约16年左右行政称谓的收录互有异同,使人有莫衷一是之憾。现谨就宁夏川区在民国初年,道名是否命为“朔方”;如曾命名“朔方道”,嗣后,是否又易名为“宁夏道”;民国初年是“裁府存道”,还是“改府为道”;“朔方道”是由“宁夏府”改置,还是由“宁夏分巡道”改置等问题进行探讨。为探讨方便起见,先录所阅书刊的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央政权最早在海南岛建立政权机构是在汉武帝平南越后。史载,汉朝的使节是从徐闻进入海南的,通过调查,他们得知,海南是个大岛屿,“东西南北方一千里。”①于是,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便在岛上建立珠崖、儋耳二郡(在此前后还在整个岭南乃至交趾地区建立了7个郡)。珠崖治所在瞫都(今琼山东南),儋耳治所在今儋县西北海  相似文献   

8.
<正> 清代,在西宁有个很有作为的官吏,他便是人们常常提及的《西宁府新志》的作者杨应琚。 杨应琚,字佩之,号松门,辽海(今辽宁)汉军正白旗人,清雍正七年(公元l?29年),由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其祖父杨宗仁康熙五十三年曾任西宁道,后历任广东巡抚、湖广总督,其父杨文乾曾任河南布政使、广东巡抚。杨应琚早年官居山西河东道,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调  相似文献   

9.
高戈  江南 《西部观察》2003,(12):52-55
地处四川盆地北沿的剑阁县,古名剑州.是三国蜀相诸葛亮最早在此设立"阁道"的地方.此后为历代州、府、郡、县的治所.据<剑州志>载,蜀相诸葛亮"因大剑山有险束之地,在此凿石架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立剑门,并置尉守之,始称‘剑阁"".晋张载<剑阁铭>有"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名始州;唐贞观元年又改名剑州;剑州的名称一直沿用至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方废州改县;剑阁县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0.
唐代行交州海门镇所在方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资治通鉴》卷250唐纪66载: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春正月,由于南诏攻陷交阯(今越南河内),唐王朝遂于同年六月,废安南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一月后,“复置安南都护府于行交州(海门镇)。”(《新唐书》卷222中南诏传与此同)直到咸通六年,安南都护高骈治兵海门,收复交阯,长达十年之久的安南叛乱才至此平息。对于唐王朝咸通四年设置行交州于海门镇的所在方位,历来治史者看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在今越南海防省安阳北,二说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三说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等。清代学者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卷108梧州府博白县条云:“海门镇:(博白)县东南  相似文献   

11.
眉山县汉武阳县南境,晋末被僚族占据,南齐为齐通左郡。《隋志》云:“旧置齐通郡及青州。西魏改曰眉州。开皇初郡废,改齐通曰广通。仁寿元年,改为通义。大业初,州废”,是说大业二年废州,为眉山郡也。唐武德二年(619),分嘉州之通义、丹棱、洪雅、青神、南安五县置眉州(这时的南安县在夹江千佛崖西之木城坝)。天宝元年,改为通义郡。乾元元年,复为眉州。宋太平兴国初(976)改通义县为眉山县。元以眉州属嘉定府路,至元二十年(1283),省县入眉州。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为眉县。十三年,复升为眉州,领彭山、青神、丹棱三县。清因之。民国二年废府州,仍为眉山县。因隋唐眉山郡旧  相似文献   

12.
文廷式传略     
文廷式(1857——1904),字道羲(羲亦作爔、兮、溪、希),一字云阁(又作芸阁),号纯常,又号叔子、芗德、葆岩、匡庐山人、罗霄山人等。江西萍乡县(今萍乡市)人。清咸丰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公元1857年1月21日),生于广东潮州府,时其祖文晟正署该府知府事。以父、祖久宦粤省,遂亦自幼生长岭南,曾自咏有“岭南即是吾乡”之句。  相似文献   

13.
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党项部首领李德明(公元982—1031年)将本部割据地区的军政中心,由灵州(今吴忠市附近)迁到怀远镇(今银川市老城),并改称之为兴州。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奠定了后来西夏王朝两百年建都兴庆府的基础,扩大和加速了宁夏平原的开发,而且开创了11—12两个世纪以兴庆府为中心的西北各族经济文化密切联系的新局面,影响深远。这是党项西夏王朝对祖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内江地区现辖内江市、内江、资中、资阳、简阳、乐至、安岳、隆昌、威远,共一市八县。兹将各县地名考释如下:一、内江县(附汉安、清溪)内江县在秦与前汉时为资中县地,后汉又分资中置汉安县,属犍为郡。犍为郡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开南夷鄨(今遵义)、符(今合江)、南广、汉阳、(存阝)(马阝)、朱提、堂琅等新县(后详),并割巴郡江阳县与蜀郡武阳、南安、僰道、牛鞞、资中六县置。其武阳(今彭山)、南安(今乐山)、僰道(今宜宾)三县分布岷江天社山以下的首、中、尾三  相似文献   

15.
徐天麟,字仲祥,临江(今江西清江)人,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进士,做过抚州教授,临安府教授,奉议郎武学博士,惠、潭二州通判,撰有《西汉会要》和《东汉会要》两部颇有价值的会要体史书,本文拟根据有关材料,对之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6.
卷186《雍泰传附张津传》(页4932):“[张津]预平富贺贼……”(中华书局本,下同。) 按:“富[川]”、“贺”,都是当时的县名,同隶于广西平乐府,见卷45《地理志·广西·平乐府》。这里把两县混而为一,不妥。“富贺”中间应加上顿号,标点作:富、贺。卷199《李承勋传》(页5266):“临安、蒙自盗贼复兴……”按:“临安”是府,“蒙自”是临安府之属县,见卷46《地理志·云南·临安府》。临安和蒙自是从属  相似文献   

17.
东丹,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国以后,在渤海故地改建并隶属于契丹(辽初建国号曰契丹,下同)的地方政权。东丹建于契丹天显元年(公元926年)二月,天福城(原渤海王都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为其都城。天显三年(公元928年)十二月,辽太宗耶律德光下令迁东丹之民于辽东地区,迁东丹都城至南京(即后来的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这一事件,史称东丹南迁。  相似文献   

18.
近代,甘肃省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专区、县三级体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省、道、县三级体制。当时甘肃设七道、七十七县。 兰山道,治皋兰县,辖十五县:皋兰(今皋兰县)、狄道(今临洮县)、红水(一九一三年由皋兰县析置,今景泰县)、导河(改河州置县,今临夏县)、宁定(一九一九年在导河县太子寺设宁定县,今广河县)、洮沙(一九一四年由沙  相似文献   

19.
秦汉统一岭南和桂林建城年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定岭南应分三个阶段,秦象郡南端位于今越南中部,汉象郡在今广西贵州境内。兴安秦城在几百年中向为军事要塞,未形成为桂东北中心城市;吴甘露元年所建始安县城、郡城,对桂林古代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桂林建城年代定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是正确的,因当时所建始安县城址与今桂林城区基本相合,而且已形成为桂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城市,其城市功能已为以后历代桂林城所延续、继承和发展。确定汉武帝元鼎六年为桂林建城年代,在世纪之末纪念桂林建城2110周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怀安县为历史重镇.古往今来的学界对于怀安县历史沿革的考证分歧很大.而关于唐代以前怀安县建置沿革的看法,分为源自于夷舆县、下落县和怀荒镇三派意见. <宣府镇志>卷一、<读史方舆纪要>卷一八、清乾隆<宣化府志>卷二和民国<怀安县志>卷一均记载怀安县来源于汉代夷舆县.此派观点的依据为<辽史·地理志五>:"怀安县.本汉夷舆县地,历魏至隋,为突厥所据."而<水经注>和<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等均记载汉代夷舆县位于清代延庆州东北,属上谷郡.(<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卷二"夷與,西汉县,上谷郡,今直隶宣化府延庆州东北")对照地图便知,延庆州东北与现今怀安县驻地(柴沟堡)、唐代设置的怀安废县(今旧怀安)和怀安城(今怀安城镇)的距离都很远,中间隔着居庸、且居、茹县、下落等县.故可以断言,怀安县非源自于汉夷舆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