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早期创立阶段,是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教育者、评估者、社工机构、社工机构管理者、一线社工、社工服务对象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方的经验都非常有限,而评估是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社工实务教学过程是督导与学生双方共同经历的自我探索历程——一个满载感受与成长的历程,一个在特定情景下的“反省性对谈”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从无到有,是一个零的突破,那么,2009年,我的师姐们带着梦想和憧憬,以坚忍的坚持和付出开辟了_一条通向东山福利院的社工路。他们让向来只有医生、护士、护理员提供服务的院舍,多了一个如今让老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名字——“社工”。  相似文献   

4.
听尹保华教授上课时说,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专业方法为支柱的专业性服务工作,社工专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社工专业方法发展的过程。的确,方祛在社工专业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实现社工专业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我所见证的社工成长中,有两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案例是:从事孤残儿童服务的两名社工,因性格不合,长期无法形成工作合力,也不服从机构管理,甚至和服务对象监护人关系也不好,最终两人分别离开。  相似文献   

6.
社工服务机构近年在广东快速发展,全省已有一百多家社工机构。这些机构是在政府鼓励下密集成长起来的,整个行业的发展基础薄弱,行业经验积累有限,如何建立社工服务机构的评估机制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是社工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2008年至2014年的6年间,深圳社工流失率逐年攀升,如何留住社工人才,营造社工良好的成长环境已经是政府和社工机构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联”)在努力留住社工人才,营造良好的社工成长环境层面做了积极探索. 事业留人.对社工机构来讲,除了以社会组织的宗旨安身立命外,依然要常常思考是“为钱活”还是“为使命活”.社工机构既要坚持自己的宗旨和使命,在形成专业服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又要关心社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如在机构发展时要给社工人才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机会,并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晋升空间和渠道,总之要把社工个人的成长与社工组织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做社工已一年半之久,早就得知我们有“退修日”的安排,一直很期待。这天,我终于盼来了“退修日”。“退修日”,是让社工暂时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与工作岗位,与督导和同工一起进行团契、灵修、娱乐等活动,使社工团队更和谐,增强社工团队能力,促进社工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9.
日前,上海市杨浦区民政局和杨浦区社工协会合作举办了杨浦首届社工节,并从今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定为杨浦社工节。 此次社工节活动围绕三个环节开展。在“回顾过往,总结经验”环节,杨浦区社工协会特别制作了宣传片《娘家》,在回顾了杨浦区社工协会成长发展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杨浦社工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成为一名医务社工已经两年了,我经历了从“学生社工”到“职业医务社工”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转变。对于我来说,从理论学习转入实际的专业辅导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没有直接督导辅助的情况下,这一过程显得更为艰辛。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经常收到的小组计划书中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社工在小组计划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初期绝大部分都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过了一段期间,部分社工换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再过一段期间,则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这种一窝蜂地运用理论的方式,正反映出社工没有详细了解组员的实际需要。以上三个都是基础理论,广泛地描述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个人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2.
督导答疑     
《中国社会导刊》2013,(1):56-57
驻校社工怎样让教师更好地参与社工服务 社工A问:驻校服务一年多,我感觉学校教师对于社工活动的参与度不太高。比如:在生涯规划成长课中,有教师参与到课堂中来,但在课前沟通及课后的反馈交流中,教师几乎没有意见。驻校社工怎样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并参与社工服务呢?  相似文献   

13.
鞋子变形记     
汶川地震过去三年了,我在汶川水磨也已经做了两年多的社工。回首这段酸甜苦辣成五味杂陈的旅程,该拿什么来纪念呢?突然想起了我的那些不会说话的特别的伙伴——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鞋子。它们见证了水磨日新月异的硬件重建,见证了社工持之以恒地致力于社区文化的发展,也见证了我由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大学生,到一个走街串巷的水磨人,又成长为一名持续推动水磨社区文化发展的成熟的社工。于我而言,变换的是鞋子,蜕变的是青春,绽放的是梦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导刊》2013,(1):57-57
社工B问:我在医院做医务社工。社工办公室是开放的,有时服务对象到病房拿药,在等待排队的过程中也会顺便到社工办公室“坐坐”、“聊聊天”。但此时服务对象未必需要即时的辅导,社工花时间陪着他们聊天也不是,不陪着也不合适。我们一般会安排一个同事接待他们,这样正常的工作难免会受影响。这类情况该怎么处理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4,(9):21-21
辽宁大连西岗区社工刘桂玲: 希望“两会”代表、委员能关注到社工缺乏清晰的职业上升通道的问题。我们社工是以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为主旨的专业人士,却没有像医生、老师那样有清晰的上升通道。迄今,高级社工师评价办法还未出台。督导是社工前行时的领路人、困惑时的指导者、失落时的支持者、成长中的陪伴者.是社会工作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现在督导缺乏资格培训和认证,也禾被纳入职业资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如何面对谎言 如果涉嫌犯罪的青少年们在社工面前撒谎,社工该怎么办?的确,社工也是一个凡人,并没有什么超能力,也并不具备像警察一样的侦查权力,我们只能通过社会调查的多面验证、逻辑推理分析以及专业经验等进行判断。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发现案主对自己的信息加以节选、夸张、加工、美化,甚至编纂等都是很可能发生的,而且这种现象在社工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并不少见。彭飞就是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7.
由于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原因,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被种种无法自我排解的问题困扰,进而导致行为和心理异常,甚至自暴自弃,排斥社会。幸运的是,在传统的家庭和学校之外,如今还有了一双双来自青少年社工的手,他们活跃在社区中,牵引着问题青少年克服障碍,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阳光青少年事务中心宝山站社工黄芳芳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相似文献   

18.
深圳、东莞等地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过程中,将“社工督导”作为一种“传统的工作方法”演变为“工作晋升职位”,这不仅成为目前机构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工作方法,也为前线社工发展提供了成长空间。香港督导在社工理念与价值观、工作技巧和方法上为社工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并培养出了一批内地本土督导(或督导助理)。  相似文献   

19.
自从加入社工行业,我在社工前线实务及管理岗位一做就将近5年.就在从事社工职业快5年之际,我做了一个很重要也很艰难的选择:和几个社工朋友一起创办社工人才培育方面的公司. 很多人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不继续做社工而要办公司?我回答:我们并不是不再从事社工工作,而是以另一种形式支持社工行业的发展,也就是以社工的成长为需求,以社工为服务对象,培育社工,服务社工.  相似文献   

20.
被委派到社区的社工经常被问到与居委会的关系问题,其实我们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我们有共同的目标一一为居民提供服务和便利,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同的工作方向:社区居委会的工作重心是为社区居民办理业务,为居民提供便利;而社区社工的工作重心在于带给居民更大的尊严,使居民得到成长,居民的感受对社工而言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