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随笔     
《老年人》1999,(5)
常说文学是人学。说到底,文学就是人生学。远离人生,也就远离了人,远离了文学。文学的最大功能,就是冶人情愫,启人心智,有利于塑造美好的人生。诗不例外。只有具备了浓郁的人生真味的诗,才能动人心旌,助人向上。这个认识,对我来说,是经过了困厄的磨砺之后,才渐渐形成的。认识形成了,写人生的诗便多起来。二行一首的,有:“人生的最大痛苦/是他没有痛苦过”;“人生的陷阱/往往是他自己亲手掘成的”;“人生是一部大书,脚印是文字/写出来了,便无法修改”。看得出,这是经历过痛苦,对痛苦的价值有了全新的审视之后,才能写…  相似文献   

2.
金庸 《金色年华》2009,(10):60-60
以前有很多人问过我,我最喜欢哪些历史人物?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其实中国历史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一生下来就是皇帝,也没皇位争夺问题,也没做过什么杀人放火的大事,一生舒舒服服当个太平皇帝,还为中国建立很大的版图,荣华富贵至死,也没什么家庭悲剧,这个人生是很圆满的。  相似文献   

3.
茅于轼 《老年人》2007,(3):49-49
再过两年我就八十岁了.人生的旅途也快走到尽头了。这几年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何在?一个人来到这世界几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想了几年,答案慢慢浮现.越来越清楚了。我很后悔.到老才认真地想这个问题,年轻时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如果我早几年想,早几年找答案.我的人生会少犯许多错误.自己会过得更顺利一些.  相似文献   

4.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富有,可以说,这两个字包含了人生中所有重要的东西—成功、快乐、亲情、友情、爱情等。那么,怎样才能变得富有呢?其实很简单。如果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我们懂得知足常乐,我们就是最富有的人,这跟钱多钱少没有多大关系。人生中最值得我们期待的事是什么?是梦想成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陈显庭 《老年人》2007,(11):26-26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部队战士的文化学习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一些战士以前能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却大字不识几个,而且一提起学文化,就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个人,他是我的老班长——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  相似文献   

6.
罗西 《老年人》2013,(11):29-29
生活中,老人往往喜欢“藏”——藏各种东西,从一封旧信、一缕青丝,到一个纸箱等等;而小孩往往喜欢“扔”——扔球,扔笔,扔苹果……扔一切可以抓到手的东西。因为“藏”而温暖,因为“扔”而快乐,这是人生旅途中的不同风号。人老了,不妨学习一些孩子的快乐方式,比如“扔东西”。出门旅游,喜欢整一大箱行李,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恨.不得锅碗瓢盆都带上,原因就是“万一要用呢”。可是旅游回来,才发现很多东西连动都没动。人生的旅程大抵也是如此,你拼命学了一大堆没用的知识,低三下四地结交了一大群你不喜欢的人,买了一柜子打折的衣服……你大约心里也曾想:一旦用得着呢。人的成熟,应是更懂得怎么放空、简单、自在。  相似文献   

7.
金庸 《现代交际》2006,(2):41-41
以前有很多人问过我,我最喜欢哪些历史人物?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其实中国历史上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一生下来就是皇帝,也没皇位争夺问题,也没做过什么杀人放火的大事,一生舒舒服服当个太平皇帝,还为中国建立很大的版图,荣华富贵至死,也没什么家庭悲剧,这个人生是很圆满的。  相似文献   

8.
刘波 《现代交际》2003,(8):23-24
“妈妈,那里的小朋友我一个也不认识,我该和谁说话?”有一天你的孩子也许会这样问你,而这个问题后面的意思是,你该教我一些最基本的社交礼仪了。 不管你的孩子在家的把戏多么逗人,总有一天,并且这一天比你预想的时间要早,人们会用一些规范来评价他们的行为,会对一些行为提出严厉的批评。而做父母的却很容易忽视这点,甚至轻率地认为不必对小孩子太过认真。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他们意识不到这样下去他们的孩子早晚有一天会当众大出洋相,更不懂得礼仪训练要在很小的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9.
你快乐吗     
对于贪杯者,快乐总在酒酣耳热之后;对于缺钱者,快乐是领取奖金签名之时。每一个人对快乐的追采和对快乐的感受是如此的千差分别,以致人们有时竟不知快乐到底是什么乐西。君不见“球盲”们对狂欢的球迷大摇其头;君不见“音盲”者对陶醉于柔漫情曲或劲歌热舞中的人投去困惑的一瞥。如果迎面而来的朋友劈头给你一句这样的问候:“快乐吗?”你是否能象回答“吃饭了吗?”那样不假思索?有人认为,无忧于心就是快乐。这是从情感上体验快乐。有一首歌叫《当爱已成往事》,头两句唱的就是“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善于忘记经历过的辛…  相似文献   

10.
简单的快乐     
我是个崇尚简单的女人。 这种简单表现在我对物质的要求很低,对精神的需求极高。 在生活中,我是个恬淡随意的人,我比较懂得自得其乐,懂得知足。 正如我在服装上追求简洁明朗一样,我也希望能有一个简单的人际关系和简单的爱情。 简单的人际关系是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和朋友不要有事没事便凑在一起,人生少不了朋友,但生命太短暂,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朋友相聚时很快乐,但过于频繁便会感到很累,无形中成为一种负担。 和朋友相处,不要功利性太强,不要以职业和地位来确定朋友的高低,朋友之间是没有级别的。朋友就是朋友,你的喜…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一个人要做到摒弃烦恼、快乐终身,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却有人做得到。近日,—位私营企业的亿万富翁在说到其成功的经验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熟悉我的人不止一次问我:“你创业摆地摊卖老鼠药时整天乐呵呵的,现在成了亿万富翁仍不知愁滋味,你一生之中难道就没有烦恼的时候?”我回答:“我也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当然有烦恼。  相似文献   

12.
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有些在平常偷懒耍滑,无意于学习的学生,考试时靠千方百计作弊,总能顺利过关,且成绩不低。这样的现实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如果只是一个人的事,可以不必去理他,但是这件事情的本身却可以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学与不学,最后结果都一样,这对于是非观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谁又肯再费心劳神地去学习呢?我因为是专业老师,教的总是二、三年级的学生,所以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个同学第一学期学习挺好的,在班上能排前几名,但再以后就越来越不爱学习了,成绩越来越差。这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便经常有意去接触这些学生,经过交谈,我得到的答案都是这样的:学不学都一样,所以我就懒得学了。或者:某某平常一点都不学,考试还照我的抄呢,结果成绩还比我高,所以我再也不想学了。听到这样的回答,做老师的当然只能正面引导。谈些诸如学习是为自己,不是为他人,考试不是我们的目的,学到真本领才是我们的目的之类的大道理。但在那些不学习的人照样及格,照样毕业,照样分到好工作的现实面前,这些话又有多少说服力呢?而且,到了三年级,这种厌学的情绪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情况,而变为面上的情况了。这个问题一直困忧着...  相似文献   

13.
减法做人     
贾天 《当代老年》2008,(2):39-39
有位作家曾这样说过:“人生的快乐在于你会不会减法做人。” 人生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哲人说人生如车,其载重量有限,超负荷运行促使人生走向其反面。人的生命有限,而欲望无限。如此看来,学会辩证看待人生,看待得失是十分必要的,有时,我们也应用减法,减去人生过重的负担,否则,负担太重,人生不堪重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4.
人生四堂课     
第一堂课:学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在护理学校学习时,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测验。我很轻松地答完了大部分考题。但看到最后一道题时,我想教师可能是在和我们开玩笑。那道题是这样写的:“我们学校清洁工的名字是什么?”我曾多次看见过那位女工,也能描述出她的模样,但我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呢?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后来教师对我们说:“在你们今后的生活中,将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对你们都很重要,值得你们去关心,哪怕只是向他们微笑一下或问声好。这就是我出这道题要告诉你们的。” 第二堂课:随时随地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15.
5月13日是小波的生日,一帮朋友在人民大学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纪念活动,下面是我的致辞: 王小波身后出现了一个奇特而略带神秘感的现象,那就是,有不少读者不约而同表达过这样一种感觉:王小波就像一个接头暗号,这些人从别人对王小波的喜爱程度辨别对方是否同类。我们当然知道,这些人并不是什么圣殿骑士,他们也没有什么关于圣杯的秘密盟誓,那么,这些人所感觉到的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他们引为同道的是些什么样的人呢?这个问题使我陷入沉思。想来想去,想到了下面一些东西,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问题的正确谜底:  相似文献   

16.
云轩 《老人天地》2013,(4):48-48
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活着,钱没了!”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幽默,可也道出了老年理财的紧迫与隐忧。几年来,我一直遵循理财的三充满快乐。多年的理财实践告诉我:老年理财,还真是门学问。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四个阶段 我所划分的人生四阶段是:第一阶段是生活与工作的准备期。这个阶段所经历的事情包括接受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获取各项专业资格,在他人指导下从事工作,以及探索故乡以外的世界。“成型”(formation)这个词颇能贴切描述这一阶段。这是“形成”(forming)某一个人的阶段,其中.正规的学校教育只是“形成”过程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8.
爽朗的笑声     
据说,只有人是会笑的。我活在这个大地上几十年中,曾经笑过无数次,也曾看到别人笑过无数次。我从来没有琢磨过人会不会笑的问题,就好像太阳从东方出来,人们天天必须吃饭这样一些极其自然的、明明白白的、尽人皆知的、用不着去探讨的现象一样,无须再动脑筋去关心了。  相似文献   

19.
开列一份“快乐清单”No.1以手写心什么是快乐?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去探求答案,也一直在追求快乐。瓜田乐文/亚瑟·科莫(美国)我奉派去看守西瓜田时,已有十四岁了,这份工作我做了好几年。有一天拂晓时分,我从田间的床爬起来,望各东方,晨星在杜杜尔山上空明亮灿...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来,听到铃声走进课堂也成为约定俗成的戒律,为了考试走进课堂这是不用言语的共识。于是,课堂成为求学者的牢笼。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这是课改所提出的问题。我想,如果能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快乐的学习历史,那课堂就可以成为实现梦想的天堂了。为此,我作了一些尝试,美其名日“快乐课堂”。下面,我就此谈谈一些体会。 一、音乐渲染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