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最早的社区工作是在城市里首先开展起来的,葛学溥建立的“沪东公社”具备了社区工作的雏形,后面要介绍的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也是早期城市社区工作的典型。但是,真正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社区工作是晏阳初主持的平民教育运动,它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计划”的精神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把平民教育运动的宗旨概括为“除文盲、作新民”,“除文盲”只是手段,“作新民”才是目标。要想使农民真正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对农村社会进行改造,平教总会因此设计出一系列增强农民团结力和公民意识的团体组织,即平民学校毕业同学会、家庭会和公民服务团。  相似文献   

3.
卫生教育是要培养人民的强健力。晏阳初在定县推行的卫生教育实验,是真正的中国式乡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开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当时实验的情境和范围。  相似文献   

4.
1923年8月26日,晏阳初、朱其慧、陶行知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以下简称“平教总会”),会址设在北京石驸马大街22号,推举朱其慧任董事长,晏阳初为总干事,开始在河北及北京通县附近推行乡村改造计划。  相似文献   

5.
比晏阳初稍晚一些,梁漱溟也开始了他的改造农村社会的工作,并称他的工作为“乡村建设”。尽管同属于农村社会工作的范畴,梁漱溟的着眼点与晏阳初有着不小的区别,在工作内容和方法上也不尽相同。由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主要是在山东省的邹平县开展的,所以被称为“邹平实验”。  相似文献   

6.
赵洪波  黄晓利  吴岚 《职业时空》2008,4(9):219-219
晏阳初是现代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他在长期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论。在当前,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应有之义。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一个特殊的阶段。考察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可以发现他们仅仅是实现了地域和职业的转换,但在身份认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转换上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要实现农民工向市民的成功转化,除了制度安排、体制障碍、社会环境等因素外,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也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春日的一天,我怀着久慕的心情来到河北定州市,走进了晏阳初旧居。 寻访伟大的平民教育活动家晏阳初的念头,起因是在十多年前。记得2000年12月,在《风雨如磐——“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西德尼·D·甘博中国摄影展上,看到了一组晏阳初在定县(今定州市)开展乡村教育运动的镜头,那是他正为农民“扫盲班”上课,穿的是粗布长衫。  相似文献   

8.
邹平实验和定县实验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注重乡村建设人才的培养,注重训练能够留在当地的人才。不同的是,邹平实验设立了一个训练乡村建设人才的中心机构,这就是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相似文献   

9.
乌江农业推广实验区以农会作为社会改造的中枢,把原先一盘散沙式的农民组织起来,增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也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中绝无仅有的鲜例,乌江实验的最大特色也正是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平教会定县实验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促进了定县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平教会开办巡回学校,提倡“表证农家”,传授切实可行的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工具,研究高产的优良品种,引进培育生长快、瘦肉型的“波支猪”并发展成为文明全国的“定县猪”。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1927年,他在南京城外的晓庄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这不仅是对教育实践的一次伟大探索,也是农村社区工作的早期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在我国的具体实践方面,主要表现为社区建设。在城市社区建设的带动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之后,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也开始正式启动。在没有历史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各地开始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大村庄制”是山东省临沂市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适合当地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1928年2月,江苏民众教育学校成立,1930年6月,该校与江苏省立劳农学院合并.改称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并先后在黄巷、北夏和惠北三处设立民众教育实验区,进行改造农村社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1922年在上海召开的基督教全国大会将劳工问题纳入了讨论范围,根据这次大会的决议案,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下成立了工业委员会,旨在在民众中宣传社会及劳工问题,改善工人的工作和生存条件。基督教男女青年会积极响应协会的号召,1923年协会第九次全国大会确定将劳工事工具体划分为两部分:  相似文献   

15.
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区坚持“富教合一”的方针.在教授农民致富方法.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村金融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农民进行自治意识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引导.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乡村建设模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1928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决定选择一个村镇进行农村社会改造的试点,于是他们找到了距离北京德胜门9公里的清河镇,开始了为期近10年的实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改造农村社会的所有实验区里,只有燕京大学主持的清河实验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性实践,因为参加实验的人员均是受过社会学专业训练的燕大师生,所以这一实验的解剖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17.
1933年,中华职业教育社与荣氏兄弟(荣德生、荣宗敬)合作,在江苏无锡申新三厂办理劳工自治区,对工人施以文化技术教育,起到提高生产水平、改良社会风气的作用。在今天看来,劳工自治区属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内容,但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它更接近于城市社区工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深入民间: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北京社会实进会是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步济时于1912年创办的,目的是组织学生参与基督教的社会服务工作,以达到改造社会和救治中国的目的。它的最初名称是北京学生团社会实进会,由来自北京3所教会学校和3所公立学校的40名学生组成,隶属于北京青年会。1914年6月得到内务部的批准,被承认为“服务社会的组织”,名称也改为北京社会实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