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陈磊 《城市观察》2011,(4):84-93
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为主线,选取伦敦、纽约和东京三个典型世界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这三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出发,试图通过从科技进步、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到世界城市这一链条研究世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阶段、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2.
高娟 《现代交际》2013,(10):10-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推进,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之间发生了代际交替,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到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阶层。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存在的各种政策、制度以及他们自身素质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其融入城市社会的进程。因此,分析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中国GDP飞速增长而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时,当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关注满足生存条件之外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时,我们开始感知“生态”和“环保”的重要性。 应当指出的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所引发的自然资源损耗严重,大气环境、水环境等日益恶化,城市垃圾无法有效清除等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西方世界在工业化初期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例如工业化起步最早的英国伦敦,一直保留着“雾都”的别称。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它涵养着每一座城市,是城市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崛起,文化的力量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迈向世界城市,我们必须尊重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遵循城市及文化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和利用文化的力量加快武汉发展,实现复兴大武汉的宏伟目标。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我们这座城市依然处于要素驱动的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工业化迈向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武汉  相似文献   

5.
如何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一般来讲,当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这个阶段,许多国家都应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而这个时候大多数市场经济的国家特别是东亚的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国家,都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为此,中国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有着极为鲜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何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一般来讲,当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这个阶段,许多国家都应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而这个时候大多数市场经济的国家特别是东亚的日本、韩国等小农社会国家,都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为此,中国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有着极为鲜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人口“超载”袭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动,可以说是“几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这种深刻的变动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数以亿计的农民离开土地向非农产业迅速转移,乡村人口向城市大量集中。这—方面为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带来了强大动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整个社会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的立交桥下区域,已成为城市的"失落空间"及城市双修阶段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区域。本文首先梳理了城市进程中的失落空间以及更新方式,然后以杨公桥立交为案例对重庆市立交桥下失落空间非正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使用者行为需求和空间运行机制,探索当下规划政策应对的盲区,并对此类空间的更新策略与治理手段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人对"幸福"一词始终有种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前几年流行的"你幸福吗"是在集群中对每个个体的调侃与拷问,而同样在近几年兴起的"幸福城市"则更多地将焦点放在人与城市的关系上。这个宏观的思考有着同样宏观的背景。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促进了城市人口的集聚与城市规模的扩大,当城市人口与产业集中超出了自然和社会的承载力,达到临界点时,城市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在城市发展史上,前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扩展是十分缓慢的,城市的产业与人口向郊区迁移只是偶然现象。从工业化时期开始,西方国家城市空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由中心向四周扩张。城市存在的交通、教育以及犯罪等问题,特别  相似文献   

11.
刘霖 《城市》2011,(5):43-45
随着城市这一有机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筑、新区域产生,同时,原有的一些旧建筑、旧区域因其特定功能的消失、迁移,渐渐成为闲置空间。当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土地资源稀缺、成本高等问题就凸显出来,为了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空间再利用”便成了展示现代城市建设水平和解决相关城市问题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建华 《城市》2007,(11):29-3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城市发展史上.前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扩展是十分缓慢的.城市的产业与人口向郊区迁移只是偶然现象.从工业化时期开始,西方国家城市空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由中心向四周扩张.城市存在的交通、教育以及犯罪等问题.特别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卫生问题.促使部分富裕人群先从城市中心区迁移到有新鲜空间与充足阳光的地带.  相似文献   

13.
石森昌 《城市》2013,(8):38-40
一、人口郊区化的含义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和相对集中阶段以后必然会走向一种离心分散化的阶段。该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被称为城市郊区化,郊区化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和城镇化被称为经济现代化的"两个车轮"。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46.6%,已进入世界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以及城镇现代化水  相似文献   

15.
王健 《城市》2010,(9):49-51
巴黎与天津同为沿河而建的大都市,在城市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河流为空间发展轴线的城市格局。但由于城市发展历史和建设历程的不同,两个城市在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等多方面呈现出巨大差异。巴黎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在城市空间规划、建筑风格保护、城市空间轮廓和城市建筑界面控制等方面拥有大量成功经验。而天津作为成长中的城市,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多元化的建筑文化以及在发展中的些微混乱与不确定性都使天津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邵继中 《城市》2015,(8):35-41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其在解决日益严重的空间资源危机、推进城市宜居环境建设等方面显现出其他空间资源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研究界的关注。笔者对地下空间历史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概要性研究,总结了人类在不同的发展历史阶段对地下空间改造设计利用的利弊,为解决当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所面临的问题、更加科学地探索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方向吸取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张家口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农用地。通过分析2005—2011年张家口市城镇化、工业化和土地利用的变动情况,总结这一时期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动原因,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保护张家口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力君  任云兰 《城市》2011,(8):19-23
众所周知,在工业经济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经历了分散一聚集一扩散的过程:工业化初期,人口和工业疯狂地向城市聚集,导致城市快速发展。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工具机动化的实现及逐步普及,人口和工业又开始从城市向郊区扩散,呈现城市郊区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城市》1989,(4)
城市化道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城市是非农产业的聚集地和生长点,是大工业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存在形式,它不仅最大限度地集聚发挥了大工业生产力,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放大了大工业生产力.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城市化与市场化相伴随。科技进步是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因此,城市化与工业化必须同步发展.这是客观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当下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人类健康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空间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具有重大意义,而目前,从局地效应角度研究城市生态空间对热环境影响还比较缺乏,影响城市生态空间降温效应的因素还未明了。因此,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广州市中心区生态空间进行识别并反演地表温度,定量刻画城市核心区内部生态空间的降温强度,以探讨广州市生态空间斑块结构特征和空间布局对周边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⑴生态空间与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高低值耦合分布趋势,生态空间越集中连片分布,越有利于促进局地热量扩散,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⑵生态空间对周边环境降温强度主要由其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位置共同决定,当生态空间的空间结构特性保持一定时,其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对缓解周围城市热环境的作用也有所差异。本研究揭示城市生态空间的结构特征及其周围环境对冷却效应强度的影响机制,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