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卫东教授的《情感 秩序 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一书,功力甚深,《社会学家茶座》第十九辑已有李井奎的专文评价。这里只是想讨论其中一句译文。  相似文献   

2.
廖建梅 《职业时空》2009,5(3):126-127
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现实意蕴及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塑造的内涵切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塑造的现状,探讨了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塑造的意义以及实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怎么看孔子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18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两部著作,一是《国富论》,一是《道德情操论》。这两部书都是当年他在格拉斯哥大学讲授道德哲学课程的讲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书的写作顺序:先写《道德情操论》,然后完成《国富论》。这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生活中,一个人不能不懂得宽容,也不能一味地宽容。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0,(24):9-10
8月16日《广州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罗彩霞可以选择对伤害她的一些人或部门宽容,制度化的纠错和惩戒却绝不应随着罗彩霞民事案件的落幕而画上句号。因为,如果以始作俑者王峥嵘自己掏出4.5万元赔偿金以及他一家人的受罚和痛苦为代价,  相似文献   

6.
感动 《女性天地》2007,(4):42-42
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来临,又一次辞旧迎新,又一次岁月流逝,时光可以抹去很多岁月的痕迹,但是生活中一些牵动着我们喜怒哀乐的东西,却沉淀在我们心底,让我们永远无法忘怀……每每想起,总会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一件事,一个物品,甚至是一句话,让你无法忘怀,把它写下来,寄给我们,让大家一起来品味你的生活故事。可发邮件至:liangmin918@163.com。  相似文献   

7.
晨阳 《女性天地》2008,(2):48-49
身为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鞠萍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七巧板》、《大风车》里,以她那纯真、甜美的形象,自然、活泼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全国亿万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喜爱。鞠萍的儿子今年已经15岁了,一提到自己的儿子翼遥,鞠萍的脸上就会露出幸福而自豪的微笑,因为在她看来,儿子是自己永远的骄傲——  相似文献   

8.
据说温总理最近在读的书是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关心道德问题的人也许会发现,许多经济学家都写过关于道德的严肃著作,而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最初就是一位道德哲学教授,并穷其一生六次修订了《道德情操论》。哈耶克、布坎南、诺思等著名经济学家也都十分关注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谁“有可能”上天堂 1997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做了一次民意调查,问美国人谁“有可能”上天堂。比尔·克林顿的得票情况还不是很差,有52%的参与者认为天堂之门还是向他敞开的;戴安娜王妃的票数相对多了那么一点儿,有60%的参与者认为她可以上天堂;排在第二名的是特瑞莎修女,她的认可度达到了79%。那么,以87%的认可度摘得冠军宝座的又是哪一位呢?  相似文献   

10.
《反杜林论》作为反映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经典著作,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道德的本质属性。认真学习这一部经典,创造性地运用道德的社会性、阶级性、共同性、历史性等立场观点指导当前道德建设,探讨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凝聚社会共识,树立主流价值观助力。  相似文献   

11.
包包 《老人天地》2013,(3):38-38
爸妈来北京跟我们同住三年多,除了跟老爸时常因为政见不和争论几个回合,我们几乎没有发生过争吵。我唯一忍不住真正对他们发过一次火,却是因为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关于要不要等我一起吃晚饭。那时我刚换了工作。每天做完手头的事儿,稍稍避一下晚高峰再出发,开车到家一般都在晚上7点半左右。为了继续保持一家人共进晚餐的温馨——想想也是,一家人每天也只有那么半个小时左右,能围坐在一起,聊聊一天的生活和感受——爸妈决定推迟开饭时间,等我回家。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中国人应有什么样的道德价值观?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如何在新旧道德观的冲撞中求得调适与超越,以填补因体制转型和观念震荡而产生的道德隙缝?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什么?人之本性“利己”还是“利他”?市场经济有无人情?不让有钱的人有势,不让有权的人弄钱;这是经济学家茅于轼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中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最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俄罗斯生态文学作家们纷纷执笔,写下了发人深省的生态主题经典作品。其中,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瓦连京·拉斯普京通过《告别马焦拉》这部作品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人性的本质,并希望借此唤醒人类热爱故土、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4.
初中学生处于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为宗旨的综合性课程。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倦怠现象比较普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也对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现象是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外部环境多重因素作用下出现的,也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姜堰市的八旬老汉老刘因小儿子长年不“回家”,一气之下告上法院。经法官调解判决,被告小刘每周至少“回家”一次,每次不少于两小时。对此,小刘很是想不通。(8月3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6.
17.
王敏 《现代妇女》2010,(6):64-66
性与道德之间一直存在争议。《阿芙罗狄特》将性置于古希腊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前道德”社会中的性爱观,其中双性同体现象最为典型。本文通过对《阿英罗狄特》中希腊精神的梳理,阐释双性同体观念所包含的对人性完满与丰盈之美的思考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19.
姚晓嵩 《公关世界》2022,(1):104-105
榜样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其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和精神,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呈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但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利的,而且还是作为教师进行榜样教育的素材来源之一.榜样人物就是时代的标杆和旗帜,教师在教学中对榜样人物的选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贴合学生的实际,并运用正确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实现课程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说起来,社会风尚就如同钟摆,常常从一端摆至另一端。曾经有过一段时期,我们的社会是唯道德至上,大众全是“雷锋”的“粉丝”,“为人民服务”是流行语。当然,这一时期人民的幸福指数如何,不提也罢。于是迎来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风尚即刻发生180度大转弯,一夜间大众似乎全成“利益”的“粉丝”,“道德”则犹如昔日明星少人问津,难受追捧。但近20年来我们所遭遇的尴尬却是,随着GDP的一路上扬,道德水准却一路滑坡,腐败、社会不公等现象时有所闻。于是,有学者站出来呼吁,眼下“中国需要道德重建与社会建设运动”(见秋风,《南方周末》2007年2月8日“视点”)。其用心可谓良苦,但这样的道德重建运动是否有着足够的合理依据?我以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