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东莞市民政局获悉,东莞将以督导小组的形式,聘请相应数量的香港督导作为东莞社工机构的顾问,对一线的社工进行“传、帮、带”。据了解,过去几年,香港督导在东莞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他们对相对年轻的一线社工进行传、帮、带,为东莞构建起督导制度。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东莞市民间机构的社会工作实践始于2004年。这一年在东莞市横沥镇定居的香港“外展社工之父”徐祥龄和夫人创办了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开始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新莞人子女帮扶和公民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3.
深圳、东莞等地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过程中,将“社工督导”作为一种“传统的工作方法”演变为“工作晋升职位”,这不仅成为目前机构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工作方法,也为前线社工发展提供了成长空间。香港督导在社工理念与价值观、工作技巧和方法上为社工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并培养出了一批内地本土督导(或督导助理)。  相似文献   

4.
去年6月起,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政府率先进行企业社工试点,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派两名社工进驻美泰玩具二(这是东莞官方为企业购买社工服务的首个案例。如今一年过去,相关社工的工作开展得如何?他们给企业带来了什么?回望“探路”历程,企业社工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与此同时,长安“试水”企业社工,在东莞企业界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5.
由在香港做督导,再到广州、深圳、东莞及山东、四川做督导,然后回到香港,就会有很多同行问我:比较香港及内地两地的社工及学生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6.
日前,东莞社工团队“启航计划”发布《东莞市社会工作者专业耗竭现状调查报告》,称社工极易产生耗竭的状况。而统计数据发现,近七成社工自认为社会地位偏低,因此认为社工人才极易流失。对此,有评论指出,留住社工要靠“面包”和“掌声”。作为一名东莞一线社工,笔者认为,薪酬可以在短期内满足和解决社工的诉求,但长期而言,留住社工还要靠事业和感情。对于刚毕业从事社工的人来说,薪酬往往是其考虑进入社工行业的第一要素。为此,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可以首先吸引有意愿从事社工事业的人进入这一行业。而要充分发挥这批社工的作用,还要管理好、服务好、使用好他们。例如,通过组织集中培训、老社工的传帮带、用人单位的接纳和指导,让新人职社工感受到这里是可以留下来开展工作以及实践自己职业目标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社工除有“北斗星”之誉外,其工作也被称做“社会润滑剂”,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分忧解难。社工概念在香港早已深入人心,而在内地则鲜为人知。香港回归后,随着两地交流日益密切,到内地工作、生活的港人数量大幅增加,香港社工的服务范围也随之扩大。梁秋莎便是第一个北上服务的香港社工,也是“穗港及海外分隔家庭辅导中”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上海社工界最近流传一则颇为“轰动”的消息:浦东社工界三位“元老”相继离开浦东的社工机构,一个进了政府,一个进了事业单位,一个进了大学。放在平时,个把社工离职或跳槽简直是社工界的家常便饭,根本不会引人注意,这次为什么会引发一场小轰动乃至骚动?我想,问题正出在“元老”二字。当然,说这三位社工是“元老”,确有夸张之嫌,毕竟他们离法定退休年龄还很久;但要说他们“资深”,则一点不为过。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9.
近日,为表彰先进,激发活力,树立榜样,推动社会工作各个领域领军人物不断涌现,提升社工人才实务能力,发展壮大全省社工队伍,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首届“广东省优秀社工”、“广东省优秀社工导师”、“广东省香港社工督导嘉许”、“广东省社工之星”系列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0.
香港无国界社工成立于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之际.具有丰富的灾后支持经验。5·12地震发生后第三天,由他们派出的专业社工团队“心灵天使”赶抵了灾区!  相似文献   

11.
自2007年以来,香港同行在深圳社工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帮扶作用,而“深圳计划”就是香港督导对深圳社工发展事业所作巨大贡献的生动写照。“香港督导”,深圳社工的一张最闪亮的名片时间回到4年前,2008年3月,作为全国首批发展社会工作的试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图片新闻     
《中国社会导刊》2012,(13):F0002-F0002
1 广东省“岭南社工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从左至右为:香港中联办社工部副部长李运福,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江海燕,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柳拯,广东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监察专员林惜文。2.“岭南社工宣传周”开幕式上,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发布其主编的《广东省社会工作案例精选》和《用生命影响生命》两本社工知识普及读本。  相似文献   

13.
最新出炉的《2011年度东莞市社会工作发展综合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全面剖析了广东省东莞市7家社工机构在过去一年的各项工作,各大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报道,其中“社工离职率近20%”、“东莞社工存在职业耗竭”等特别吸引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14.
彭盏福督导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是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永久会员,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注册社工。如今担任香港戒毒会的专职项目总监,并兼任大陆一些社工机构的项目督导或顾问。2000年荣获香港禁毒工作最高奖项“香港杰出禁毒工作者白金奖”,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日益蜕变为一个什么都得管的“小而全”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的“行政化社区”;社区服务不适应居民需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社区冷漠症”,尤其是城市社区和谐互助文化难以形成,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迫在眉睫.为此,我国许多城市开展了以购买社工服务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探索.其中,广东珠三角城市抢抓机遇,如,深圳在社区购买社工岗位服务的基础上,于2010年在龙岗区启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开始探索购买社区社工综合服务的发展模式.同年,广州借鉴香港等地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在街道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实施社工综合服务进社区的策略.2011年后,东莞、中山、佛山、惠州等地也相继开展购买社区社工综合服务的示范点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香港,一提到某人是社工,大家都会非常尊重他。因为在他们眼里,社工服务于社会,是“社会医生”。社工已成为香港的一张名片,其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验引发外界纷纷仿效。  相似文献   

17.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09年开设东莞首个社工专业之后,首届40多名学生超过三成是“官二代”,之后报考人数一路飙升,今年该专业录取人数110多人,是前两年的总和,而三成“官二代”这个比例却依然坚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学校社会工作发展上,基本上以“一校一社工”模式为基础,并已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相继出现具体服务。内地推行“一校一社工”的地区,是参考包括香港在内的相关工作模式,从中得到启示的。而事实上在香港,“一校一社工”的模式自有它的历史因由。  相似文献   

19.
励娜,资深社会工作者,在香港非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和界内有较强影响力。—直以来,她特别关注内地社工发展,2004年创立香港社会福利服务从业人员协会及“无国界社工”;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1月.香港刚刚举办了第二届“社企民间高峰会”。类似的社会企业培训及会议近期亦在成都、北京、深圳等地举办,内地社工机构也积极参加。接着引出的讨论是.社工机构应该办社会企业吗?若答案是肯定的.又该怎样进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