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当代科学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平 《东岳论丛》2004,25(6):111-116
当代科学社会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倾向:(1)默顿科学社会学的诞生受惠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默顿及其学派的许多人非常熟悉和推崇马克思主义哲学。(2)贝尔纳学派的核心成员是一批公认的准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其"对科学的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3)对于科学知识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主要的思想来源之一,也是其主要的方法论来源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对科学社会学发挥一定的作用,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科学的本质和科学在社会中的定位,既符合社会的实际,具有扎实的科学史基础,也自成系统,十分完整、严谨。  相似文献   

2.
试论马克思哲学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遵循客观性原则,反映人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服从或符合,强调主客体关系中的客观性,追求社会现象的实然性、必然性。马克思哲学具备了这样的品格,表现在它在批判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规律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具有科学真理性。  相似文献   

3.
陶清 《学术界》2003,(3):185-191
王门后学因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的内在矛盾而分化 ,并因此而诱发了一系列哲学论战 ;其中 ,关于“本体工夫之辩”和“性善本体与心体无善无恶之辩”的哲学论战 ,对于明末清初哲学思想的演变、尤其是以“黜虚崇实”为思想理论特征的实学思潮的兴起 ,有着涤旧布新、破块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陈独秀和区声白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初,陈独秀和区声白通过书信往来针对无政府主义展开了激烈论战,焦点集中在关于自由、联合、法律与契约、阶级战争与权力集中四个方面。双方除了分歧外,在反对绝对自由、进行革命以推翻现存制度等方面也达成了共识。虽然区声白的认识在理论上的偏见自不待言,但他对自由的阐释以及针砭时弊的现实关怀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观雷德鹏,阳兆祥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成绩斐然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见解深邃的思想家。他对科学史上和自己一生的许多重大科学理论发现,进行过深刻的反思,作了大量的方法论方面的探索。我们从中能够领会到他新颖而丰富的科学发现思想。关于科学理论的...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是牛顿以后贡献最大的一位物理学家。他对科学事业的贡献,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高度评价的那样,古往一切自然科学的思想和一切科学的哲理学说,都没有比爱因  相似文献   

7.
客观实在论是普朗克主要哲学思想之一,它和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水火不相容,反驳实证主义是普朗克哲学活动的突出特征.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深受马赫哲学的影响,而在研究黑体辐射和提出能量子假说的过程中,他逐渐摆脱实证主义尤其是马赫哲学的羁绊.普朗克和马赫之间的论战的焦点是:是否存在实在的外界;物理规律是否具有客观性;物理学统一的基础是什么;原子是否具有实在性;经济思维原则是否是科学的最高目标和科学探索的最有效方法等等.这场论战是科学史和哲学史上发人深思,让人震撼的思想交锋,是实在论与实证论之间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争论之一.  相似文献   

8.
丁文江是"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科学派的主要代表.过去学界在论及这一论战时,一般论者只注意丁文江与张君劢的思想差异,往往忽略了他与张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研究系背景;只纠缠于对参与论战者文本字里行间的歧异解释,忽略了他们在论争背后的"策略"运用,特别是梁启超为代表的研究系争夺话语权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建宁 《学术论坛》2002,31(6):27-30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是 2 0世纪中国哲学论争的焦点问题之一。无论是回眸 2 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还是展望 2 1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走向 ,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审视都是不可忽缺的。关于科学能否支配人生观 ,科学是否具有人文价值 ,科学是否万能的 ,如何理解自由意志与因果律 ,这些问题将长久地引起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比较系统地提出过一系列科学理论评价思想的自然科学家,应首推爱因斯坦。他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有许多独到新颖的见解,而且他与哥本哈根学派长达几十年的关于量子力学的争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是围绕着他关于科学理论的评价的观点展开的。所以他的思想对科学实践已经造成重大影响。我们对他的这些思想作些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李娟 《社会科学家》2008,1(1):11-15
当前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学科定位问题的讨论可以归结为三类观点:第一类观点是在哲学和科学"之中"为历史唯物主义找寻"归宿",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要么属于哲学,要么属于科学;第二类观点是在哲学和科学"之外"为历史唯物主义另寻"归宿",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不属于哲学,也不属于 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世界现,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历史的方法;第三类观点是在哲学和科学"之间"为历史唯物主义找寻"归宿",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介于哲学和科学之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定位问题上之所以存在诸多争论,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历史唯物主义中既有哲学思辨又有科学实证,历史唯物主义既不同于思辩哲学又不同于实证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哲学-科学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宗教势不两立这个传统的观点已为大多数人接受。然而在爱因斯坦看来,历史上的宗教与科学所以产生这种不可调和的冲突甚至引起残酷的争斗完全应当归咎于人们对二者可悲的误解或无知,只要我们从宗教的和科学的领域本身彼此界线分明中把握它们之间所存在着的依存性和统一性,那末认为宗教与科学不共戴天的看法只能得出否定的答案。什么是宗教?爱因斯坦认为,要了解这个问题毋宁先要了解一个信仰真正宗教的人的志  相似文献   

13.
石昕晖 《中州学刊》2004,(5):172-174
斯多葛派哲学不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糅合在一起的折衷主义,也不是多种哲学观点简单拼凑的杂拌,其哲学的性质是泛神论形式下的唯物主义,哲学方法是理性主义的方法.它崇尚理性和理性的作用,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4.
现在人把老子五千言当作一个人的著作,并且以为就是礼记曾子问篇所说的,“孔子问礼子老聃”,那位老子所写的东西。我认为这样说法是有很大的问题,恐怕距离事实太远。这里面的理由,我以前在“老子考”里已经提得很多;现在还要按照这一方向,加以补充。至于和孔子同时,是  相似文献   

15.
<正>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官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为明代重要哲学家。湛若水著述颇丰,主要有《春秋正传》、《格物通》,《文集》,后人总辑为《甘泉全集》。 湛若水哲学受其师陈献章心学的影响,又接受了张载的“气”论,表现为二元论的世界观。湛若水哲学的二元论倾向与同时代的心学大师王守仁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方面,由于湛若水哲学中的心学思想与王守仁相同,因此湛、王二-人“意之所在,不言而会,论之所及,不约而同”(《别湛甘泉序》,《王文成公全书》卷七),  相似文献   

16.
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既是科学研究领域里的重要问题,也是科学认识论中的重要问题。爱因斯坦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和杰出的哲学家,对这一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精彩的论述。本文的主旨正在于廓清爱因斯坦关于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的基本思想,并对爱因斯坦在对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上的是非得失发表一点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7.
谈哲学和科学的统一道尔吉希日布人们,包括那些同样重视哲学和科学的人常说,哲学和科学要结合、要联盟。据此,许多人又说:科学要由哲学来指导,哲学要以科学为基础和基本动力。如果抽象地看,我觉得这里说的前半句话是可以成立的,但后半句则是需要仔细加以考虑。这是...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和哲学的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哲学的分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分界问题的实质,在于探究科学认识作为人类理智活动的一种形式之区别于哲学和艺术这两种非科学形式的本质特征所在。在科学和哲学的分界问题上,科学哲学家们提出了种种学说,开展激烈的论争。这些论争推进了分界问题的研究,发展了有关理论。我们认为,现在是到了可以对分界问题的学说作出必要的综合和发展的时候了。本文认为,要搞清楚科学和哲学的分界,关键在于抓住这样一个基点:科学是多质的复杂认识活动过程,不能抽象地和孤立地讨论科学和哲学两者的分界,科学和哲学的分界判据是多元的,它们构成复杂的体系。分界问题应当放到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三维构架中加以具体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翻开人类的历史,战争与和平就象一对孪生兄弟,交替充当着历史的主角。战久必和,和久必战,时而战,时而和,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永久的和平,也未有过永恒的战争。战争与和平应该和人类历史一样长。无论什么性质的战争,事实上都在对人类及其生存的这个星球进行着血与火的洗礼,不仅吞噬着人类的血肉之躯,也吞噬巨大的物资财宫。短时间内,战争还不会被送进历史的博物馆,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还将认真思考战争与和平问题。站在世纪之交,我们更要思考这一问题,以认真地对待21世纪。一、百年回眸就人类战争史而言,20世纪的战争和…  相似文献   

20.
预设是科学不可或缺的前提,但科学常常忽略预设,不是因为它们没有必要,而是因为它们语境特征的规定。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到康德的哲学,都不同程度地探讨了预设、证据和常识的关系,使得预设逐渐成为科学的合法和必要部分。康德之后的哲学,特别是从实证主义到逻辑经验主义,拒绝科学中的预设,而当代科学实在论则把预设看成是科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并给出精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