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文艺思想与其作品内容具有矛盾性。本文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分析这种矛盾性在艺术与现实、艺术与道德关系上的体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入探究王尔德在这两方面的矛盾性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王尔德文学创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肖邦夜曲内在的矛盾性特征入手,论述了《F大调夜曲》的矛盾性因素,探究了作品矛盾性的渊源,依次对乐曲备部分进行了音乐分析.得出此曲以其独一无二的形式表现了作曲家内心无比矛盾的情结——肖邦秉持的创作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他的这一悲剧性内容的表达要求与夜曲的传统形式产生了激烈碰撞,最终形成了极具矛盾性的作品特征。作品因其完美的结构力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同时也阐明了其内在的矛盾性因素,详细论述了演奏这部作品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恰当地表现出作品的矛盾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孔子做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及儒学创始人,身处社会大变革时代——春秋末期,其哲学思想及教育思想充满了矛盾性。具体表现为天命观、鬼神观、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之矛盾,以及对教育作用、教育对象、伦理道德等教育问题的认识之矛盾。孔子思想诸矛盾之形成,有其主观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取决于孔子所处的时代。科学地分析孔子思想的矛盾性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孔子及其思想,进而科学地运用及扬弃孔子思想,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爱情作品的动人魅力究竟何在?我认为,其动人魅力在于:真切地描写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爱情与黑暗冷酷的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对这一矛盾的反映,形成了艺术结局的几种内容:团圆的、悲剧的和悲剧中蕴含作者思想感情矛盾的。而无论何种结局,都是创作主体复杂激烈的心灵活动的外射,是创作主体的情感渲泄和理性判断的矛盾统一,是作家心灵中情与理不断交织、矛盾,甚至搏斗的结果。它不仅是对爱情与现实冲突的描绘,而且是作家心灵世界激烈活动的真切表露。读以团圆为结局的唐传奇爱情作品,我们便会强烈地体验到作者心中涌现出的情感波涛,看到色彩缤纷的形象图画。柳毅的人格美不只在于他的正义勇敢,更在于他最终能爱其所爱,在爱情世界中找到理想的位置,这表明爱情在作者心灵世界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作者所讴歌的不是功名富贵,而是  相似文献   

5.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也是一部集中体现了其人生观的作品。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窥探到王尔德主张戴上各种面具伪装自己、在艺术和生活中追求唯美以及认同同性恋的复杂人生观。王尔德的人生观折射到其作品中就成为王尔德式的艺术观,也因此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与以住任何绘画风格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梦幻和潜意识的刻意、矛盾表现。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内容与表现手法的矛唇性、题材的矛盾性、构图的反逻辑性、时空的混乱错置等方面。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不断地穿梭在虚幻和现实之间,是在反叛,更是在呐喊,对自己更是对社会陈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一部唯美主义的小说。作品着意表现王尔德的艺术战胜生活,艺术和美是永恒无上的等唯美主义主题,但仍无法摆脱艺术反映自然与生活的自然法则的矛盾与困扰。王尔德提出了生活与自然都反映艺术的观点,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他所处的维多利亚时期,也显示出他对艺术的纯洁性与独立性的捍卫。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从文艺创作主体、文艺作品与文艺接受主体的斗争实践和精神需求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文艺的三个价值取向.强调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关于文艺应该从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统一的高度表现、确证、肯定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精神,使人民群众观照到自身的本质力量的文艺价值观;强调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关于艺术家思想感情上的革命性要求,目的在于使艺术家有更大的审美创造主动权,使作品有更深刻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9.
明清小说在创作上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作品内部较普遍地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二重性。这些作品既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超越与背离,又体现出对它的因袭与依附;既对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有所突破,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此加以首肯和认同。积极和消极因素杂糅,进步与落后思想并举。形成这种特征的根源在于作家本身创作思想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0.
独幕诗剧《莎乐美》通常被认为是爱尔兰作家王尔德唯美理论的完美体现.然而,通过解析此剧可见王尔德所坚持的艺术观逐渐从唯美主义转向对现实主义的思考,唯美主义的面纱下实则深深地隐含着王尔德对19世纪末英国殖民统治的无情揭露与批判.在剧中王尔德把虚幻世界中的唯美和19世纪末的英国现实恰到好处地结合在戏剧表演中,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及诗剧的意象入手,反映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文艺观;同时更好地影射了英国与爱尔兰之间自我与他者的主奴关系、王尔德“去殖民化”心理及维多利亚女王强权政治等一系列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社会批评性.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的散文是黄庭坚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他的许多重要的诗文理论和文艺思想大都散见于散文作品中.谈艺说文,评诗论画,是其散文创作的主调,但也不无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洁净简放,纵横疏朗,是其艺术风格的特征,但更有饱含深情而发出的激愤之旨、缠绵之音.  相似文献   

12.
试析藏族舞蹈《高原》的民族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在于作品的艺术个性。民族舞蹈艺术个性的表现,在于牢牢把握民族精神本质的东西——民族性格。本文以藏族男子群舞《高原》的创作实践,阐述了只有运动中的矛盾性——对比才能产生威力,这威力便是性格的显现这一观点,进而探讨民族舞蹈创作继承与发展的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与“文革十年”通常被认为是新时期以前。在这二十七年中,其文艺思想在总体上体现了国家(政党)伦理的价值取向,但过度地强调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导致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化,并与潜在的个人伦理(人道情怀与艺术规律的追求)产生冲突,从而引发难以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是康熙时期一位著名的满族词人,在中国词坛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分析入手,对他及作品产生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意义进行了阐述,评价了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特别对其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表现出的明显矛盾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激发起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主要原因在于阿加莎的作品超越了传统侦探小说自身的局限,在一个更高的社会层面上探索正义与法,表达着伦理与法律和谐发展的现实诉求。选取其最具代表性的三部小说从特定的角度逐步分析,探索阿加莎如何通过刻画人物的复杂人性,凸显国家法律权威与公众伦理正义之间的现实矛盾,并回溯作家面对这一文明困境时的思考轨迹。  相似文献   

16.
唯美主义和消费文化之间关系已得到广泛认同,唯美主义可以被进一步归类为消费社会中的奢侈品消费。王尔德及唯美主义对于纯粹形式美和艺术去道德化的关注与奢侈品消费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奢侈品消费者所追求的个我影响和人际影响在王尔德的文学创作中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并最终导致了其个人和英国唯美主义的没落。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清代四王艺术特质形成的深层原因,立足于心灵机能,运用康德哲学的先验研究法。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知性、想象力和反省判断力、品位几种心灵机能共同的产物,而清代四王的艺术能力之长在于知性,其短则在于想象力与反省判断力,品位也差强人意,其心灵机能的长短就形成了作品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8.
南唐后主李煜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特殊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与经历,形成了他自身的人格,从而进一步形成了其词独创的艺术风格特点。本文通过解读李煜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与具体个人经历,阐述李煜词风格形成的原因,借以更深刻地理解李煜作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羊脂球》是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其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既源于作家对现实的深沉思考,更源于作家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尤其是构思布局的巧妙、情节的精心安排,在照应、反复和对比中圆满地表现了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倾向,显示出思想性和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这对我们重新认识英泊桑小说创作的“客观性’不无启发.“布局的巧妙决不在于有激动力或者令人可爱,决不在于引人人胜的开端或者惊心动魄的收煞,而在于那些表现作品明确意义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组合。【11英泊桑中短篇小说结构的杰出之处,正在于他对诸多“小事”的“巧妙…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我意识强烈是当代大学生的突出特点。与此同时 ,自我意识的不完善和矛盾冲突成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和成才的不利因素。从总体上揭示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分析了导致其自我意识矛盾的现实原因 ,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