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所面临的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是一个有结构、分层次的整体系统,它具有一般巨系统的结构特征。从总体上看,客观世界是一个总系统,在这个总系统之下又有若干并列的次级子系统,而这些次级子系统之下又有若干再次级的子系统……,这样就构成物质世界本身的无限层次。物质结构层次的系统之间以及层次的系统之间的必然联系,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物质结构的部分层次性和整体层次性,就是思维层次分析和层次综合的基础。层次分析和层次综合,是对物质结构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体系纵向结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社会科学技术体系”和“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纵向结构”的思想,认为:传统的“社会科学”应当更全面地扩充为包括社会控制管理与社会工程操作方法的“社会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体系客观地存在着纵向的体系结构,该纵向结构依次由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哲学、社会基础科学、社会应用科学、社会工程技术等层次构成并最终落实到各项社会工程的实施;目前社会科学的各门横向具体学科以及社会管理与社会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在该纵向体系结构中都有相应的层次定位  相似文献   

3.
刘星翔同志在《对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商榷》(见《光明日报》1982年6月19日)一文中,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一定义有三个主要缺点:一是丢掉了认识的社会属性,二是并非所有的人脑反映都是认识,三是忽视了认识离不开实践的特点。这些理由固然有可取之处。但刘文在提出质疑之后,自己所提出的认识“新定义”,也同样是值得商榷的。刘文的认识新定义是:“认识是人们的思维能动的反映和指导实践的社会活动。”并一再强调“认识只不过是人们的思维对实践的能动反映和指导”。其实,刘文的认识定义,并不比原来的认识定义更确切、更科学。以我之浅见,它反而更模糊、更片面了。  相似文献   

4.
论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间和空间在思维中的具体关系,是一个十分新颖的理论课题。一、时间思维所谓时间思维,是指受时间因素制约的一种思维。它是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及其时间存在和特征的反映,是受客观事物及其时间特征制约的一种思维形式。事物存在的时间特征,作为过程而存在,表现为具有发生、发展和终止的过程。时间,就是指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作为对客观反映的主观时间思维,其内容就是指对事物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论意象思维     
一、传统思维理论的困境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思维就是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在头脑中运动、演变的过程。人们惯常理解的思维,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的理性认识及其过程,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的过程就是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按着这个观念理解的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概括性、间接性和符号性。思维活动的对象是大干世界的万事万物,它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人脑对事物的形象的认识和反映,被称为感性认识,这种认识活动被学者们排斥于思维活动之外。学者们认为思维撇开感性认识中事物个别的、次要的、具体的特征,把握…  相似文献   

6.
陈志良  杨耕 《求是学刊》2000,2(4):23-31
20世纪思维发展的巨大变化,就是知性思维向辩证思维“复归”,科学思维本身包含着“悖论”,变成一种新的辩证思维方式;从主体与客体、连续与间断、全面与方面的关系看,矛盾是思维的本质,“悖论”实质上是世界的无限性与认识的有限性、事物的多样性与逻辑手段的直线性矛盾的体现;与形式化和非形式化、完全性和非完全性相联系的是系统和非系统。现代思维的发展还表现为,当系统论扬弃机械论之后,它又自觉地意识到了非系统的存在;应从主体活动的三个层次来理解现代思维的发展,或者说,现代思维是在主体对象性活动、自我意识和反思的层次、完备的主体性和完备的客体性这三个层次中运动着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有自己发展的规律。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的内部、外部关系,主要有那些呢? 精神文明的关系结构,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层次或者方面。第一个是外部的横向关系,主要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第二个是外部的纵向关系,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人类过去的精神文明的关系,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第三个是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是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的关系。现在我想从这  相似文献   

8.
艺术真实与真实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勤毅 《学习与探索》2008,6(1):188-192
艺术真实,不仅仅是个定义和概念,更是个开放状态的母系统.其中不同艺术种类所构成的彼此区剐、相互交叉的横向子系统与不同层次艺术真实间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的纵向子系统,共同组成了纵横交织、不断运动的网状结构.从横向看,艺术真实分成五大侧面,作品类型分为纪实型、叙事型、浪漫型和现代型.从纵向看,艺术真实应该是反映一种完整运动过程的艺术活动,可分生活的真实境、作家的真实情、作品的真实性、受众的真实感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人的意识是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统一。意识之所以二重化为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其根源在于实践活动的对象性与自觉的目的性。从结构上看 ,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根本区别是他反性和自反性 ;从功能上看 ,对象意识指向外部世界 ,自我意识指向人的内部世界 ;从层次上看 ,对象意识是对客体的一级反映 ,自我意识则是二级反映。客观性是认识中的普遍性、规律性。现代科学的发展突出了自我意识与客观性的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需要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0.
单项思维与多项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单项思维是片面、孤立、简单的思维,多项思维是系统、全面、辨证的思维。多项思维对单项思维也不是绝对排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互补关系。 单项思维,就是从某一个方面、某一个层次、某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并简单地把事物归结为这一个方面。所以,单项思维不利于人们辨证地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来认识世界,是一种片面、孤立、封闭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应该努力克服的思维习惯。 多项思维不同于单项思维,它通过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考察,而不拘泥于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因素,因而能够做到“横着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似文献   

11.
狭义认识论和广义认识论在对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认识目的以及认识形式的理解上都有着重要的分歧,因此,循着广义认识论的路径,使认识论的研究综合化、多元化,从总体上考察人类认识活动,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便成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真善美反映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层次关系,因而三者的统一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认识境界。人类确实具有达到真善美统一的客观基础,这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从单纯客体性思维出发形成确立的本体论辩证法,其致思趋向是将思维的矛头直接指向客体本身,目的是探求自在世界或者说客体自身存在及发展运动的矛盾规律,其内在蕴含着的批判性及革命性是通过肯定事物自身具有矛盾、肯定事物因矛盾而永恒发展实现出来的.它主要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因而这一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可以看作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本体、本原是怎么样存在,又是如何发展的知识或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人所面临的对象世界是怎样进入人的意识领域的?人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完成其对客体的认识的? 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客体世界具有普遍相互作用的这一根本性质,既 规定着事物的存在方式,也规定着认识主体的认识方式。人的目标是要认识和改造客体世界,但首先必须将自身置于这个客体世界之中,以自己的主体——客体存在性与所认识的对象发生客观的本来的相互作用。要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除了将自身作为客观世界的一分子,并遵循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之外,是没有其它途径可供选择的。我们是产生于物质世界的客观的物质结构的人,所以,对客观…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哲学中上,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明确作出的划分。他把“存在论”和“本质论”称作“客观逻辑”,把“概念论”称作“主观逻辑”。黑格尔所说的“逻辑”应作广义的理解,“逻辑”与哲学思维方式实际上具有同等的意义。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思维的功能是要从表象上升为思想,从经验上升为思辨,对事物作“思维着的考察”,即作概念式的认识。而“对于一个概念,除了思维那个概念本身以外,更没有别的可以思维。”①因此,黑格尔的客观逻辑使本体论认识论化,主观逻辑使认识论本体论化。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思辨逻辑出…  相似文献   

15.
论模式思维     
本文就模式思维的根据、内容、特征和规律,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意见,以就教于专家们。 一、提出模式思维的根据 模式思维是对被研究对象的客观模拟,是研究适合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思维的本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人们在认识无穷无尽的宇宙,大至总星系,小到层子乃至亚层子,人们把无限对象的认识作为认识的理想去把握时,自然就出现了模式。模式思维是人们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人们认识“最大视界”和认识超微观领域的测不准量,特别是出现了量子逻辑,都以极限概念为支柱。可见,反映客观对象的极限的认识,就构成模型。实际上,当代科学提供的材…  相似文献   

16.
思维模式是反映一定阶段上人们认识能力和特征的思维要素结构和方法论原则,是包括思维认知结构、价值结构、情感结构和审美结构在内的四维立体系统。作为各民族文化传统、心理体系和思维能力的理性积淀物,它属于民族文化体系的深层结构,并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凝聚和维系起着重要的定势作用。要探讨民族素质现代化的问题,就不能不探讨民族思维模式现代化的问题,本文仅就科技发展与思维模式现代化的关系谈点认识。 一、科技发展促进人类思维模式变革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古代人类的采集、狩猎活动,以及后来以种植业、畜牧业为核心的生产活动,基本上停留在与自然之间的实体交换水平上。社会低水平的生产实践和萌发中的科学文化,对人类认识的精度要求不高。从思维的内部机制来看,由于主客体分化水平非常有限,个体意识又完全被包含在不发达的群体意识之中,并为各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和因素所缠绕,所以,只能从整体上把握对象世界的模糊图景。  相似文献   

17.
日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个案研究。个案研究通过大量占有资料、数据和实证性分析,把研究对象清晰、准确地揭示出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个案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以小见大"。即在充分考证的基础上,提炼出能够反映事物的整体性、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通过一滴水去看大海,通过解剖麻雀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认识更高层次的问题,它使个案研究超越了单纯的就事论事,具有了更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8.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主观世界里把握客观对象时采取和运用的模式或途径。单从认识过程先后和深入程度来看,可分为理论(抽象)思维方式和形象思维方式两类;再住具体层次迈进一步,就会发现,客观对象各个侧面及其运动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采用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如哲学思维方式、艺术思维方式、史学思维方式、法学思维方式以及数学、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驱使人们必须更新和发展那些形成于工业文明时代甚至于农业文明时代的传统思维方式,打破制约思维方式演进的陈规陋习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积极向上的崭新思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我们研究思维科学的,也要研究社会思维学,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研究不行。”而研究社会思维学,就必须研究社会思维的类型,这对于探求社会思维学的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社会思维的类型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和社会实践的现实性以及思维结构的复杂性而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结构。就社会思维的内容层次看,社会思维可以大致分为情意思维、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三种基本类型。 首先,社会情意思维以人们的社会动机为基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情感、情绪、兴趣、信念、意志、理想、性格、愿望以及某些偶发的直感等,它是人们…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主要是用“革命和斗争”思维去思考和认识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这一问题的.这种带有强烈斗争色彩的理论思维就其渊源关系来说,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僵化理解和教条主义解读上.在哲学认识上,过于强调事物联系的矛盾方面和性质,而忽视了事物的系统联系与和谐发展;在社会形态理论上,过于看重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形态的作用,把社会制度看作是社会形态的全部内容,忽视了生产力——技术社会形态的作用;在所有制问题上,过于关注”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性质差别,强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忽视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共生共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