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倡议联盟框架提供了长期性政策变迁的一般范式,但对公共突发事件中短期“公众观念”的突变缺乏深层次的阐释。公共突发事件对该框架外部系统与政策子系统具有极大影响,短期内引发“公众观念”的非常规性突变,导致政策子系统的中断与割裂、新联盟成员的非常规重组与占统治地位联盟的突变、政策制定的非常规性考量与政策预期的突变等。以我国省界高速公路收费站拆建政策的非常规变化为例,在倡议联盟框架基础上推演由公共突发事件引起“公众观念”突变的非常规政策变迁三个阶段,包括“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与介入”“新信仰联盟的形成”“政策调整与常规变化恢复”等,并提出了基于“公众观念”突变的非常规政策变迁模式。  相似文献   

2.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开明的现代经营管理观念。它的建立使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得以和谐发展,使社会组织、公众、社会三个方面的利益得到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共关系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公共关系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述了公共关系学的公众利益观念、形象意识、传播沟通及信息管理、创新管理等观念和技能对大学生养成现代生存观念和生存能力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心理不悦类邻避事件频发,对社会安全与稳定构成极大威胁。本文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方法,对比剖析20个典型的心理不悦类邻避事件案例,基于组态视角探求影响事件结果的因素和组合路径。研究发现:公众参与和风险感知分别是邻避项目停迁和不停迁的必要条件。致使邻避项目停迁的组态路径可归纳为利益受损型、民意不畅型和威信缺失型三种类型,引致邻避项目不停迁的组态路径可分为公开透明型、权力信任型、利益保障型和服务满意型四种。结合研究结果,从公众参与、法治建设、利益补偿与观念引导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和谐的前提是不同社会主体间实现利益平衡,社会主体的物质利益与精神文明呈现良性互动的发展状态.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必须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把公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公共决策中,保障决策的正确性;创新政府服务机制,完善公众利益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立法作为利益表达的最主要渠道,其作用发挥的是否充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立法过程中公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利益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立法中的相关制度来保障公众能畅通的表达个人利益,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公众参与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但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公共行政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更新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观念、完善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制度、健全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组织三个方面分析了健全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为公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坚实的物质条件。为了适应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扩大公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保证了公民获得维护和满足自身利益诉求的权利,并通过社会共同体内部的利益综合,进而维系了社会共同体内部的稳定,而且通过利益表达可以维系公民与政府间的沟通以及彼此间的信任,确保了政府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美国商标俗称的经典判例进行分析和对其贯穿的公众使用规则进行思辨性的探讨,并对公众使用规则的内涵进行梳理发现:除现有学者所研究的公众使用规则所包含的俗称对应者的类似使用和公众使用之目的两步判断法之外,还应包含规则适用的对象范围、禁止反言规则、通用名称之抗辩以及保护消费者原则和在先原则之平衡等。公众使用规则中针对具体案件情况中的利益衡量机制,为我国近年来饱受争议的商标俗称案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行业垄断在我国公用事业领域广泛存在,它限制竞争、损害公众利益、造成资源浪费、助长社会不公平、滋生腐败和违法现象,已成为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障碍。本文就我国行业垄断的表现、危害、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我国目前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构建土地利用规划制订、实施和修编过程中公众科学合理的参与机制是有效解决规划实施效果欠佳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提出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引入利益相关者平台(stakeholder p latform)来构建公众参与的新机制,并且以市级土地利用规划为例,对利益相关人的鉴定、选择和利益相关者平台的构建、运行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邻避项目不断爆发信任危机,究其原因是邻避项目的负外部性、信息不透明、企业的逐利性和公众对邻避项目认知缺乏。社区利益协议要求信息公开、平等沟通、互利合作使其对化解邻避项目信任危机具有优势。我国已经具备引入社区利益协议的基础,但在协议的适用范围、社区利益代表、内容和政府定位等方面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社区利益协议的制度建设需要合理界定邻避项目和相关公众,明确社区利益协议适用范围;设置科学的公众利益代表机制,确保公众利益的实现;将政府定位于服务者和监督者,保障社区利益协议的签订和实施;引入第三方组织参与,推动社区利益协议的专业和公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著作权理论建构出发 ,沿袭著作权立法精神 ,平衡作者权益与公众利益 ,着意弄清“著作人主观观念上利益”的具体内涵 ,并与传统民法“人身权”比较。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表明:利益对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而意识形态能动反映并反作用于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益格局、利益观念、利益需要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利益变迁推动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的变化,而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最终聚集为多样化的意识形态。利益变迁视域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应重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的利益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基于利益的思想理论建设、宣传影响建设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以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对大连地区纳米技术公众认知的实证调查,分析了我国公众对纳米技术认知的基本状况,并对不同群体进行了分类研究,指出我国公众对纳米技术的认知度较高,但是由于认知的被动性和风险意识的缺乏,极易导致公众对纳米技术态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提出应该主动加强公众对纳米技术认知的普及教育,让公众全面了解纳米技术的利益与风险,以提高公众对纳米技术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之公众参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有其政治的和行政的理论基础,故随着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公众也在发挥着其独特的参与作用。政府的公共性、公众作为政府工作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及公众参与的价值功能,使公众参与成为有效政府绩效评估的必然要求。同时,公众参与自身的比较优势和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使其更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可以从公平和效率两个指标对建设绩效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公众参与水平对建设绩效有着重要影响。第一,公众参与水平高可以促使建设更加公平,确保公众共享建设成果。我国村干部具有多重利益身份,他们既是国家利益代表,又是村民利益代表和自身利益代表,公众参与水平的提高可以促使村干部更好地代表村民利益并克制自身利益,在推进整体增益的同时更加重视分配的公平。第二,公众参与水平高可保障建设过程更加顺利,提高建设效率。公众参与水平的提高增加公众对村干部的信任,使公众自愿配合村庄建设的推进。故在乡村建设中,可以从公众的参与权利、参与渠道和参与能力三方面着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广泛的利益冲突,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利益平衡机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公众参与在流域生态补偿利益平衡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公众参与存在严重的法律障碍。应通过完善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和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公众参与制度实现流域生态补偿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王军 《社区》2009,(15):10-10
什么是公益?从字面上理解,“公”乃公众,“益”即利益,“公益”合为“公众利益”。那么,做“公益”事就是做“公众利益”的事吗?其实不尽然,或者说这只是公益的一个方面。“公益”的另一面应该是大家的利益,“公众”即“大家”,“大家”也包含自己在内,做公益的事就是做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20.
立法是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一种方式,也是利益协调的过程。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人们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和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通过参与立法为本集团成员争取和维护利益。目前我国的利益集团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参与地方立法中存在组织方式不成熟、集团力量不平衡和参与方式不规范等问题。为了平衡利益集团的利益,提高地方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地方立法机关应该采取遏制与平衡的策略,加强观念培育和制度建设,在地方立法中为利益集团建立有效的利益妥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