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判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释放夜间消费市场潜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深刻意义。以第一、二批共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平均最近邻、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揭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深层次驱动区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1)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区整体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集聚型分布格局,以胡焕庸人口线为界,东南侧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区的数量和密度均显著高于西北侧;2)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区平均密度省际分布不均衡,环核分布特征显著,主要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为代表的3个密度核心区;3)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经济状况、人口密度、居民幸福指数、高等级景区数量、交通设施与水文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且各回归系数正负值比重、高低值分布情况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回顾水利旅游的发展历程,为水利旅游的后续发展总结经验。从供给方面,探讨了水利旅游供给的代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供给类型和发展趋势;从需求方面,探讨了水利旅游需求的表现——水利旅游人次的发展趋势和季节特征,以27个水利旅游地的旅游人次分析年度发展趋势,以南京JNH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例分析季节性特征。结果表明:水库型和河湖型水利旅游供给充足,增长较快;水利旅游地旅游人次增长显著,但季节性波动明显。最后提出水利旅游供给适度均衡化发展和调节水利旅游需求季节性平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对影响水利风景区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水利风景区景观质量评价体系。首先建构了"目标层-指标层次结构",采用专家打分法建立了判断矩阵,计算出相对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然后对各评价因子赋值,确定综合评价分值以及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以差值百分比分级法把景观质量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作为水利风景区评价的理论依据。并对山西汾河水库水利风景区进行评价验证,结果表明,汾河水库风景区的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91.72,属于一级。说明该风景区风景资源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等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都很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开发空间,但应注意加强保护,制定保全、保存和发展的具体措施,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175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度系数、洛伦兹曲线等定量和定性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很不均衡的地级市分布特征,其空间分布类型偏向于凝聚型,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分布在福州、泉州、龙岩、厦门;(2)福建省A级旅游景区时间演变过程分为2001-2008年的平缓增长期和2009-2015年的快速增长期,其分布重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泉州-厦漳泉-福泉龙"的阶段势态,各地级市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拉开差距。根据福建省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分布特征,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两个方面提出福建省A级旅游景区提质增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最邻近点指数、集聚分形维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这四种集聚特征模型,对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系统在空间上表现出内密外疏的状态,都市核心区是人文景点的集聚区,自然景点则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以森林公园、温泉等为主.提出了“疏通文化景区脉络,打造环城观景走廊”,实行“藤结瓜”型旅游景区集聚发展格局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91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核密度、最邻近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集中分布于珠三角与粤东,珠三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呈点状集聚性出现,数量占总数53.85%,粤东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主要分布在潮汕地区,粤北和粤西分布较为分散。最邻近指数R为1.059 4,显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状态为均匀型。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异特征和文化特色是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自然地理因素特别是地形地貌是名镇名村空间分布特征形成的“基石”,对其文化特色(如聚落形成原因、居民习俗等)也具有一定影响;人文社会因素(包括GDP水平、交通通达性等)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发展的驱动因素。有别于我国西南、西北等地,广东省经济发展对于名镇名村发展具有反哺和促进作用,这与其形成发展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百度新闻和新浪微博搜集的高聚集游客群安全事故案例,运用季节强度指数、季节变动指数、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地理集中度等指标测度和分析高聚集游客群安全事故的时空分异规律与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高聚集游客群安全事故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即高聚集游客群安全事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聚集性与空间聚集性;(2)高聚集游客群安全事故具有明显的空间演化特征,即高聚集游客群安全事故的省域分布呈现出从聚集向均衡转变的特征,以及"南高北低"和"东高西低"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且其省域分布与省域旅游发展呈现出一致性。据此,制定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的高聚集游客群安全防控策略,以为高聚集游客群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分形理论对豫南地区城镇体系进行空间研究,通过分析其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空间关联维数及牛鸦维数比和随机集聚性维数,探讨城镇体系的空间特征现状:(1)豫南地区城镇规模分布比较集中,中间位序城镇数目较多,但规模偏小;(2)城镇空间分布较集中,主要分布于一条地理交通线,城镇间的交通网络通达性优良;(3)豫南城镇体系主要以信阳为核心,呈扇形集聚性空间特征.基于上述特点,提出城镇体系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明重要载体的传统村落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保护传统村落成为当务之急。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等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并引入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模型,结合文化生态学思想,对胶东经济圈不同等级、不同批次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胶东经济圈传统村落呈显著集聚型分布,在烟台、威海两市和潍坊市西部分别形成倾斜“T”字型和“L”字型集中连片分布带。从市域和县域尺度看,传统村落呈集中分布,分布不均衡;2)胶东经济圈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遗产资源与距行政边界距离是其主要驱动因子。传统村落总体呈现低海拔、低坡度、向阳坡、沿河流指向,集中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偏低、交通闭塞、文旅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研究展览场馆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对推动展览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我国展览场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展览场馆数量与面积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总体呈“东密西疏”的结构特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呈“双核双次环核群—集聚散点”分布,与国家战略布局在地域空间上相耦合。两个高密度核心区分别为环珠三角城市群和环长三角城市群,两个次级核心区分别为以北京、天津和廊坊为核心的城市群以及以济南、淄博、潍坊和青岛为核心的冀鲁豫环核延伸群;展览场馆在空间分布上呈正向自相关,地区展览场馆集聚度与其邻近地区呈现相似特征,“马太效应”显著,局部呈“双高型、双低型、低高型”三种关联模式;展览场馆空间分布格局是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政府指导、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营商环境等多种因素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鉴于各区域间非均衡现象较为突出,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展览业体系合理布局、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謇被称为"中国近代两位水利导师"之一,淮河的治导是张謇费心力最多的水利问题。以张謇导淮为契机,中国开始逐步培养专业水利人才;张謇导淮时所设北洋政府导淮局(后改为全国水利局)是国家级流域管理机构雏形;区别于传统的治水,张謇导淮把工程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早期近代型水利工程设计的思路;在中国水利史上,张謇导淮上承传统官僚治水、经世致用之学治水,下启近代专家治水、科学治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农田水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决定着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然而我国农田水利存在农田灌溉条件和技术落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农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与农田水利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凸显。从科学规划农田水利角度重新审视现代农业的农田水利建设内容、标准和功能,从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溉区方面推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中的灌溉水源开源和节流技术推广,从市场化供给农田水利方面促进现代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管理效率将成为补齐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水利短板的有效措施,使构建动态、全面和综合的现代农业体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代,是中国水利工程开始大规模兴修的时代。这个时期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达到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而且其工程命名都充满着中国文化的元素。这些水利工程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继春秋战国我国第一批水利工程之后两千多年来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工程意义和命名对今天的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朱海风教授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4年第一期发表的《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命名的思考与建议》一文中将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分别称为"和谐渠、梦成渠和天福渠"的一组命名,用"水到渠成,梦想成真"之意蕴,最具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4.
水利借款与近代外债出现的根源具有同质性,即是出于国家财政的困窘.以导淮工程为中心,介绍了张謇在民初力图借用外资治理淮河的主张.晚清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水利借款,却印证了张謇利用外资解决中国水利问题的合理性.水利投资应视为生产性投资,水利事业的特殊性决定在借款过程应得到政府财政的担保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水文化产生于人类的水事活动,水利实践是水事活动的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水利作为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使中国当代水利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当代中国近60年水利事业的新面貌,不仅体现为水利工程的巨大成就,也体现在水利精神的开拓、创新。这既是对优秀水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中华水文化精神的发展和弘扬。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从黄河、长江到淮河、海河等大江治理和大型水利工程,方寸之上的水利建设邮票从一个侧面记载了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光辉里程,体现了深厚的水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区的众多独立小流域在明清时期已经发育出了较为完备的传统水利秩序,支持了其流域内的中小城镇及附属灌溉农业区的存在。本文以古浪县大靖河流域、景泰县大沙河流域和察布查尔县阿帕尔河流域为观察样本,叙述了其自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水利秩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西北干旱区小流域传统水利社会的形成原因、演变轨迹和运作特点。指出西北小流域在水利制度上的封闭性导致其成为现代水利事业的阻碍。新中国成立后,正是在打破这一封闭性对流域内人口的制约和束缚之后,西北干旱区的农田水利事业才有了大的发展,实现了现代水利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最近三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的对比 ,分析总结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状况 ,提出了今后实施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黄三角"发展带来良好机遇。但是"黄三角"生态脆弱,淡水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因长期超量开采使用日趋枯竭,地下水位大范围下降、水质遭到污染,并引发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严峻的现实决定"黄三角"开发必须重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走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之路。要在"黄三角"开发的大背景下维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必须完善法律机制,以形成制度保障。"黄三角"地区应应时所需,针对现行立法中地下水资源保护基本法缺乏、相关制度可操作性欠缺等不足,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加快立法步伐、完善制度设计、加大惩处力度等,以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因此水利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水利事业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大事。傅作义在担任新中国第一位水利部长期间,兢兢业业,奋斗在水利战线的第一线,用他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为人民造福的赞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