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在中国科学理解或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对不同历史主体在同一或不同历史时期解读马克思主义经验及教训、同一历史主体在不同历史时期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经验及教训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这事实上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比较视域。  相似文献   

2.
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现代解释理论及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研究和探讨。文章认为这一探讨要获得成功,一是必须对所运用的解释学理论和术语作明确界定,二是必须正确地提出问题,三是就问题展开具体研究。本文所做的正是上述三项工作。这些工作虽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完成,但勾画大致思路却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个热点问题被讨论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深度地、立体地、多维度地来认识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一种解释理论——大众化解释学。特殊的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渊源以及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革命性,决定了"大众化解释学"与一般解释学有诸多不同,它以面向生活、面向大众为出发点,以理论实践化、革命化为基本视域,以民族化、通俗化为根本方法,它是一种独特的解释系统。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哲学解释学的"传统"理论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视域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式,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实践基础及其理论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和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共同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视域;直接解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解读实践,以社会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解读以及反思解读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解释实践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实践基础;理性地分析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形成的实践基础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建构,实现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向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升华,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学理来分析,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方法内在地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与方法论;总的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了调查研究方法、解释学方法以及实践思维方法,与之相适应,实证主义、人文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则分别成了这些研究方法确立的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研究科学理解与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解读主体是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三者的有机统一;这就决定了"个体理解、群体认同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三位一体"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学科合法性问题是我们从事这一学科研究之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目标与现实社会实践之间的融合性是确立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学科合法性”的根本依据;深入展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学科合法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政治意义以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学科合法性问题是我们从事这一学科研究之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目标与现实社会实践之间的融合性是确立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学科合法性"的根本依据;深入展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学科合法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政治意义以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阐释,始终是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几年在很多领域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现代解释学的视角,就理解之前的“前见”和“前结构”、过去与现在的“视域融合”、在“效果历史”中发现自身的情景、“意义”发现的“无限延伸”等4个方面,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学术界出现的解释学研究热,使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分析两者的历史渊源,比较两者的历史观,揭示了两者的本质区别:马克思哲学追寻的是客观真理,而解释学则是在文本中进行意义的考古,甚至消解意义,驱逐真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作为一门在中国科学诠释或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学问,它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境界,在整个马克思主义解释史上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当前推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会通与融合,须悬置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性质的争论,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对话与沟通。学理上共同的论域、共同的现实基础,全球化的语境使二者具备会通与融合的可能。而双方的研究成果对于彼此而言所具有的互补性使会通与融合更显得必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目的、研究重点取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需要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学术论争。其中三个最重要、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论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性质问题的论争。在当前,汲取论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休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编写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原则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在阐明生产关系所必要的范围内,也要连带研究经济运行的某些基本方面,包括它的运行规律、基本体制和作用机制;二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关系的分析,主要是运用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结构,主要应由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两部分组成;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由吴兆雪教授主编的《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新视野》一书,是若干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多年的教师们集体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对于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一重大课题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阐发的灌输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仍需要继续坚持和发展这个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民是历史赋予共产党的神圣使命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灌输同注入式教育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