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存在着本质区别.宗教道德是调整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则是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属于世俗道德;宗教道德体现的是神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则是一种人道主义;宗教道德通过神的力量发挥其社会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则通过社会舆论和人的良心发挥其社会作用.在理论上明确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将有益于青年人的社会主义道德信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摩西十诫"与西方文化衍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晓旭 《社科纵横》2006,21(3):139-141
“摩西十诫”作为西方文化中最早的宗教戒律之一,经历了从旧约到新约再到世俗化的演变,深深影响了西方文明中的社会道德、行为观念和政治法律等。本文重点分析了“摩西十诫”对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影响及其演进过程,以探讨西方宗教文化与西方世俗道德、法律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中西政治传统存在鲜明的差异,这可以从人性论、国家论、政教关系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儒家设定的中国人是道德人和政治人,基督教设定的西方人是宗教人;儒家设定的国家是道德教化的共同体,基督教设定的国家只是管理罪恶此岸的有限工具;儒家与政治形成了亲密的合作关系,基督教则与世俗政治保持距离、予以限制和防范。上述三方面集中彰显了中西政治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就其宗教方面的重要性来说,重新确定了世俗和神圣的定义。在把人类从自然界众神的统治之下解放出来等方面。基督教把世俗化引进了西方文化的知识结构。早期基督教神学是围绕着作为造物主的上帝和作为救世主的上帝这两个中心发展的。有区别地承认耶稣基督是上帝或人,这对基督教来说是重要的,这比承认上帝是超越宇宙的造物主和立法者更为重要。由希腊玄学引申出的化身思想,为世界的重新神化提供了方法。作为化身神学的表现,西方中世纪社会对基督教会的渗透,造成了大量世俗东西神圣化和神圣东西世俗化的混乱现象。16世纪  相似文献   

5.
论西方古代文化从希腊多神教向基督教的转化·赵林·基督教作为一种高级宗教虽然产生于公元之初,但是构成其核心和灵魂的彼岸意识与唯灵主义,却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就在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土壤中孕育滋生。尽管基督教的圣教历史、律法道德部分来自于犹太教,但是它的基...  相似文献   

6.
苏格兰与英格兰实现合并后,苏格兰长老会教推行宗教世俗化。休·布莱尔采用扩大宗教的道德约束力、强调基督新教的入世性和放大基督新教中的人性三种方式,促使宗教从神性回归到人性,将宗教从天国拉回到现世,成功地完成了苏格兰宗教的世俗化,将宗教嵌入到人们的日常世俗生活中。苏格兰启蒙运动时期宗教的世俗化即是基督新教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与时俱进,同时也反映出当时苏格兰资本主义市民社会正在形成的历史状态。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与批判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的批判者在近现代不满现状的社会思潮中,总是可以看到,知识分子于其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近现代的异端思想,更几乎无例外地与一些知识分子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在近代西方,薄伽丘的《十日谈》赤裸裸地讴歌世俗的情爱,无情地嘲讽宗教的道德,马丁·路德把得救的钥匙送到了信仰者手中,莫尔提出了一个比现实更美好的乌托邦,康帕内拉展示出一个光彩照人的太阳城,无政府主义者公然怀疑世俗权威的作用,圣西门、欧文以自己建立的“新村”向现社会挑战。这一切异端都是知识人提出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提出了托古改制的方案,孙中山主张共和代替君主,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刺向传统道德,一伙大学教授、学生,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所有这些异端思想又是知识人提出的。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基督教教义孕育了现代法律的理念,已成为法律历史学家和法律社会学家共同的看法。在16世纪以前,宗教、道德和法律混合在一起,成为古代社会控制的主要工具;16世纪之后,随着人类理智的开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法律的世俗性质日见突出,宗教对法律的影响由显性转向隐性。即使如此,现代法律制度也无处不显示着基督教教义的影子。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的研究阐释也进一步证成了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9.
杜丽燕 《求是学刊》2004,31(1):45-51
如果没有希腊文化,基督教的产生是不可想像的。基督教思想的产生得益于希腊哲学,基督教思想的系统化,同样是希腊哲学征服基督教世界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基督教思想是穿着宗教外衣的希腊哲学。不过,希腊哲学究竟在哪些方面为基督教做出了贡献,似乎西方哲学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希腊文明与基督教的关系。第一,智者关于好公民的讨论和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对于好人的讨论成为基督教定位人的信仰的重要参数。第二,善的理念为基督教的上帝论提供了道德的形而上学蓝本。第三,毕达哥拉斯和新毕达哥拉斯派以及柏拉图的灵魂不灭与轮回思想,为基督教爱的理论和末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斯多亚学派的世界主义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拓清了道路。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阐述,作者力求表明,希腊哲学是基督教思想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0.
曹蕾 《求是学刊》2006,33(4):110-114
从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起,“忏悔”日益成为西方自传的一个重要主题。《忏悔录》以“忏悔”构建全篇,体现了强烈的基督教观念。奥古斯丁对自己内心的详尽的体察标志着西方人自我认识的发展;对个人隐秘行为和隐秘思想的揭示,使追求自我的真相,展露自己生活的私密成为西方忏悔意识较强的自传的重要内涵。在自传形式上,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蕴含了西方的历史自传和哲学自传的萌芽,对后世宗教自传和世俗自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法的品质——兼谈宗教、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治社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法律何以获得良好品质,并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通过研究西方社会宗教、道德和法律的历史和关系,我们发现,是宗教和道德赋予了法律的精神品质,这就是正义、自由、平等、秩序和博爱;法律与宗教、道德的精神是一致的。而我国过去的法律精神与道德精神并不一致,因此,要实行法治,必须使法律具有正义、自由、平等、秩序和博爱的精神品质,并使法律与道德精神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哈维·考克斯(Harvey cox)是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和神学家,尤其是一位宗教社会学家。20年前著有《世俗城市》、《世俗时代的人》,在世界引起广泛影响。《世俗城市》介绍了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罗马教皇与波兰工会的密切关系;活跃在美国电视网上的基要主义者;拉美解放神学的兴  相似文献   

13.
派系及其治理:休谟社会政治理论研究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国 《社会》2018,38(1):134-159
基于历史观察和其思想的内在逻辑,休谟将“派系”问题及其治理作为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休谟分析了“派系”产生的人性基础和基本类型,进而提出派系治理的三种路径。首先,商业、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可以促进人们理性的增长以及相互之间的同情,从而可以瓦解极端的信念和增进社会的团结;其次,文明的政治秩序的构建不应当依赖于道德,而应当建立起派系之间的相互制衡;再次,宗教派系的极端性对社会秩序构成了重大威胁,为了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必须在宗教宽容的基础上保持世俗政府对宗教的控制。休谟的派系治理思想具有立足商业社会的现代视野,既致力于减弱和消除极端派系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又使温和的派系成为促进社会繁荣与发展的动力,在近代西方社会秩序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儒学以讲人伦、倡道德著称于世,其为道德之载体乃题中应有之义。然而也应看到,与宗教相比,儒学这种道德载体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使得道德的阐发和推行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宗教也充满着道德,与道德不可分离。印度伟人圣雄甘地甚至说:“宗教的本质就是道德。”“宗教和道德是二而一的东西。”①与宗教相比,儒学作为道德载体,存在着如下局限性。一、别离性由于宗教把所有的人都视为神灵的子女或仆人,所以无论是享受被神灵庇护的权利,还是履行捍卫神灵、遵守神灵的道德的义务,天下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例外。世界三大宗教均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欧陆人本主义哲学的现代命运李朝东在某种特定的意义上,以欧洲为核心的西方民族是个哲学的民族。亚里斯多德认为,西方哲学起源于希腊人的“惊讶”,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一切存在者在存在中”这样的话使希腊人惊讶不已。由于希腊人的这种惊讶,哲学就有了起源。哲学就...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9):86-89
在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中,宗教是其重要关注的对象,批判性地审视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组成部分的宗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的重要维度。在马克思看来,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都无法完成对宗教的世俗基础的批判,只有立足现实生活才能揭开宗教之谜。宗教既产生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虚幻反映,同时又对人的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它已经渗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真正解决宗教问题的方法在于把对宗教的批判引向对产生宗教的社会现实生活的批判,这样才能达到对于宗教的最后的解构。  相似文献   

17.
李金鑫 《社科纵横》2012,(9):92-94,100
作为新教改革家的路德,在处置宗教和政治问题上表现出了将政治范畴与神学范畴进行区分、使二者相互分离的方法。在宗教的非政治化和重建神学教义中,路德赋予政治秩序以权威地位,世俗政府的权力具有不可抗衡性。尽管路德对政治秩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治正当性丧失了其最后的道德支撑,但是他关于政治秩序的思考却涉及了一系列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为反思神学与政治的关系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18.
宋王朝建立后,为了消除唐藩镇割据的因素,缓和与应付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的措施。而专制统一的思想首先要求重整封建伦理,把三纲五常系统化,把忠君爱国提到日程上来,并进而使伦理本体化。处于每况愈下中的宋王朝还需要神灵的支持,使宗教神学为自己的统治以灵光圈的印证和保护。世俗哲学和宗教神学共同成为维护王朝统治的意识形态。但是,长期以来那种三教鼎立、世俗哲学与宗教神学并存而又对立的局面已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它们面临着各自的艰巨任务。世俗哲学有必要在董仲舒等人对先秦儒学改造的基础上再来一次全面改造,使之进一步神学化;宗教神学则务必全面世俗化,以更有效地为现实政治服务。因此,儒学的宗教神学化和佛教、道教的世俗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融合吸收便构成这一时期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陈涛 《社会》2017,37(6):71-104
要把握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对其基本思维方式进行辩护和反思,我们应将它置于它曾经努力挣脱的学科体系中,并把它视为对现代伦理学的一种回应。本文通过检讨涂尔干和列维-布留尔的道德科学对伦理学的两点批评来触及社会学的基本主张。针对伦理学把自己理解为一门立法科学的定位,社会学强调只有从对道德事实的实证研究入手,才能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有效的规范。针对伦理学把实现人的本性作为道德的目的的观点,社会学主张从社会功能出发来界定道德。可以从这场争论中看到社会学如何试图通过对经验现实,特别是非西方民族的宗教和社会形态中的合理性的把握,突破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典范地位,进而为人们构想现代社会和道德提供不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各种宗教不仅有其自身提倡的道德,而且其强调道德修养、持戒和维护道德尊严的信条、手法,远远超过一些非宗教的伦理学派。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服从于阶级需要,适应于一定时期一些人们的心理,对于教徒有巨大的约束力量。检讨宗教道德的动机与效果,离开阶级实际利益分析的空谈说明不了问题。在我国现实条件下,社会主要矛盾已不是对抗性阶级矛盾,宗教道德的许多信条、戒律,作为人民内部的一部分信教群众行善去恶、遵法守纪的动力,其个人动机和社会效果都是良好的,这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根据。必欲从动机上计较有神、无神之别,科学、迷信之分,是“左”的残余作怪。宗教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有本质差别。在社会道德总体中,共产主义道德属最高层次,宗教道德属较低层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正经历着一个发展与扬弃的过程。共产主义道德不包括宗教道德,宗教道德也不是共产主义道德的补充。今天,对宗教道德,应本着求同存异、因势利导的原则,促使其在信教群众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