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生态书法是一种现代书法,是“天人合一”的书写方式,追求人类主体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文字书写方式,是当代“生态艺术”(人体艺术、自然介质与动植物艺术)的一种。生态书法取意“道法自然”,依据儒学的生态思想创立。通过自然万物的客体意象与主体审美观念的辩证作用,形成中国现代书法特有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书法原则。而日本现代派书法则继承了禅宗书体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精神,使得东亚现代书坛具有多元性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书法的创作思想、艺术表现手法受楚辞影响,在神韵上与楚辞相契合,其艺术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现代书法作者可通过研究楚辞,汲取其精髓,以丰富现代书法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汉文化独有的艺术,熊秉明先生称其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说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它是对中国传统的理性精神最地道的阐发和表达。本文通过对书法这一“文化核心的核心”进行反思,反思的角度是由现代书法的案例透视传统书法,从现代与传统的对抗中领会书法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4.
"现代书法"的内涵是指与古典和谐美不同的现代性(或现代精神),在美学形态上主要经历了崇高、丑、荒诞三个发展阶段。现代书法审美理想的嬗变是:追求丑、崇高,呈现出逐渐脱离古典和谐美的基本趋势。一言概之,现代书法的审美理想是"丑"的自我演变。  相似文献   

5.
书法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对它施加的影响,而书法的创新又力图挣脱传统对之的束缚.因此,传统与现代,是互为因果的--传统的当下形态是现代,现代的最终形态是传统.  相似文献   

6.
书学论纲     
中国书法的诞生与汉字的生成一致.中国书法家成功因素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中国传统书法审美特征是线象化、整体观、致中和.至于说现代书法,应向实用与审美、科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结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书法与室内设计虽属不同的艺术类别,但两者关系密切,书法艺术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多种创作思路。文章从书法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再进一步从两个方面探讨了书法对于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一是书理对于室内设计的借鉴作用,二是书法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装饰应用。旨在探索室内设计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沈子善(1899-1969),又名沈六峰,江苏六合人,生前为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主席,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家。他于现代书法教育极为投入,因而也是他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所在,兹从以下几方面分别说...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国书法笔触对现代汉字标志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字标志设计中书法笔触的应用屡见不鲜,文章从汉字书法和笔触的角度,分析中国各种书法字体和笔触的特点,探讨了这些设计元素在汉字标志设计中被更好地应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中国书法笔墨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书法笔墨艺术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的三大优势,即将书法笔墨艺术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中,既可以丰富标志设计的视觉语言,又可以突显标志设计的民族特性,还可提升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在标志设计中运用中国书法笔墨艺术元素时,既要注意中国画笔墨元素的传承,又要重视笔墨元素的创新,以创建统一和谐的秩序美。  相似文献   

11.
书法的传播方式在当代有了大的转型,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书法网络传播给书法艺术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昭示着书法网络时代的来临。本文主要阐述古代书法的传播模式、现代书法的传播模式以及论述了当代书法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产生传播转型的种种特征,并运用举例论证方法展开论述,以此说明互联网迅速推动着书法艺术向前发展,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自由的互动空间。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不可靠性有时也会让书法艺术在视觉传达上失去自身本来的面貌,建立良好的书法网络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书法艺术的形态、美学品格、哲学思想、艺术精神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特征。中国书法艺术对现代设计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应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字与画》是闻一多艺术类型论系列论文中的一篇。这是一篇现代书论 ,在该文中 ,闻一多运用现代艺术理论和最新的语言文字学的成果 ,对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书法的审美性质作了精辟的阐释 ,对其发展的历史作了大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艺术当随时代而变,当代中国书法呈现多元化特征和全方位表现的倾向,这既体现了书法继承与发展的必然走势,也符合现代大众对书法的不同审美期待。当代书法创作脉络表现为:1、坚守传统,祟尚传统格调;2、注重视觉魅力,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创新。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书法分帖学和碑学两大创作流派和发展阶段。帖学未能很好继承前朝成就,碑学理论和实践存在诸多不足,后期沈曾植等人在碑帖相融方面作出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尚显稚弱。反思清代书法,可为当今书法艺术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艺术大师刘海粟在书法上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曾师从康有为,专攻大篆和魏碑,后又学宋人,得米字神韵,他主张“艺术是生命的表现”,强调创作性灵性与激情,并将书法的线条运用到绘画中,确立了自己粗放豪迈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汉字书写特点的基础上,解读了汉字书写在形成中国文化思维和美学思维中的作用,进而审视了中国书法的内在文化意义。分析认为,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孤独性、变异性以及原生的一系列传统,更加激发其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构成其与现代文化接轨的内在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