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之下的官方报刊,是朝廷审定和许可的一种纸质媒介.其内容以传布朝廷政令和动态为主,基本的读者对象是各级官吏和知识阶层.从宋代至清代,皇帝的诏令是管束官报内容获取途径、许可发行与否的准绳和规则,随意性较强.且常常是就个案发布指示、影响全体.未能形成严格、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官报发行管理的责任机构,宋代是都进奏院,明代是提塘.清代也指定提塘为官报的发行管辖机关,并开始由提塘设立公报房.官报的发行透过官方的驿站、塘站系统发行.明代官费订阅邸报现象普遍,邸报发行数量已达一定的规模,发行速度也因循朝廷的相关规定,出现翻印现象和中国新闻史上最早有姓名可考的职业报刊发行人.清代的官报发行业态是明代业态的延续.新式官报诞生后,传统官报淡出历史舞台.纵观传统报刊发行管理和发行业态演变历史,可以得出结论,流通渠道管控或者叫发行通道管控,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时期传媒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北宋和南宋各经历了九代皇帝,三百年的时间给今天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物质生产领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宋代传播领域掀起了一次革命;传播活动方面,“邸报”作为中国古代官方报纸统称在这一时代细化起来:“邸报”代替了“进奏院状”,官方信息传播系统更加健全,“小报”这一民间传播方式出现,引发了争议;教育活动方面,书院作为教学机关更加完善,理学思想传播范围广泛。传播媒介在宋代得到了改善,传播思想在宋代得到了发展,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更加发达。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报纸起源很早,据有关文献记载,起码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已有统治阶级官办的“邸报”出现了。邸报所刊载的内容,多是皇帝的命令、文告,臣下给皇帝的奏章,以及官吏的任免情况等等。它是封建统治者用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工具。到了宋代,除了统治者官办的邸报(这时亦称“朝报” )外,出现了一种多登载“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等内容的所谓“非法”的私人报纸——小报。这种小报产生于北宋中后期,盛行于南宋。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丧礼就是中国最为隆重的礼仪之一,宋代也不例外.就现存资料来看,宋代士大夫阶层提倡实施规范的丧葬礼节,并为此不懈努力,他们不仅继承总结先秦以来儒家的丧葬制度与理念,而且也依据宋代社会的实际状况加以改进完善,进而形成为一套较为系统的"礼法".这些礼仪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有些甚至成为朝廷颁布的政策或法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礼法"未必完全符合两宋社会现实,因而民间丧葬之"俗"便成为庶民百姓约定俗成的惯例.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却也相互协调,进而共生共存,这是宋代丧葬民俗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宋代赈灾所用资金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其中中央资金占主导地位.宋代用于灾害救助的资金主要有常平钱米、三司与户部资金、内藏库、朝廷封桩钱物、上供米和军粮以及地方的省仓等,它们是宋代灾害救助的主要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古代是否产生报纸,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报学界认为:"邸报"就是我国古代的报纸,它又名"邸抄"、"条报"、"杂报"、"朝报"、"录报"、"塘报"、"驿报"等等,道光以后称为"京报",因而"一部中国古代报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邸报'史".而史学界却认为,"邸报"根本就不是报纸,而是十足的官方文书.本文仅就报学界提出的我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先秦或两汉之说,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7.
张文勇 《北方论丛》2010,(4):140-144
韦伯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司法官员是非专业化的,因而司法审判不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西方则与之相反.通过对宋代科举考试和法律考试的内容进行考察,可以发现通过科举和法律考试选拔出的司法官员基本具备了较好的"法理"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总的来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宋代司法官员的知识结构能够满足宋代司法审判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 宋朝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辉煌时期.但目前研究宋代教育的著作多属通论性质,如果不认真地把一些基本制度搞清楚,教育史研究恐怕难以深入.教师和职事的选任,对朝廷教育方针的贯彻及学校的兴衰有决定性的影响,并集中反映了官府和学校的关系.宋朝还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教师考选制度.本文试图对宋代国子监、太学和州学的教职员选任制度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宫学与宗学是宋代两种宗室教育模式,两学设立的时间、宗旨和管理等各不相同,不能混为一谈.南宋承北宋中后期以来的变化,最终实现了宫学向宗学的转变,这是朝廷宗室治理制度的理性选择,也是宗室走出王府宫院、融入社会的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宋代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贫富分化的矛盾显得十分尖锐。而朝廷主要通过调整土地占有政策、实施平均赋役措施、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进行各种救助来控制这种现象,但由于当政者本身的历史局限性,他们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从总体上看,宋代朝廷对贫富分化的控制效果是不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