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涉藏外宣工作,尤其是2008年"3·14"事件以来,通过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发表涉藏白皮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外宣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涉藏外宣的主动性,丰富涉藏外宣手段,以适应目前涉藏对外宣传和舆论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英两国在西藏问题上的角逐,虽主要是综合国力的比拼,但是具体的人的因素也不能忽视。考察1904年英国侵藏以来中英直接涉及西藏事务高级官员的个人履历可知,两国在用人机制和人员构成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两方人员的行政能力差异也很明显:大部分英国重要涉藏人员有过在藏或西藏邻近地区工作的经验,而且一半人员来自参与侵藏的职业军人或涉藏业务基层人员。他们年富力强,大都受过西方现代教育,且深通藏务,因久居要职而行政效率高。与之相较,光绪朝以来的驻藏大臣和民国涉藏官员则普遍年龄偏大、行事保守,综合素质差强人意。且因赴藏多为权宜选择,所以他们普遍对西藏事务热情不高、办事效率低下。深入探究这些差异,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近代西藏问题复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恩威并济是清王朝藏区施政的重要方针,在处理涉藏刑事案件过程中也是如此。在整个清王朝,恩威的投放并非等量齐观,而是随着形势及王朝的统治力而有所侧重,体现出威以明恩,恩以示威,恩威不能并济,恩威不能实行等特点。这与王朝实力强弱不无关系,也受到官僚政治的不良影响。从涉藏刑案处理的整体看,恩威并济对于案件的解决,以及安定民族地方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佛腹藏物指把佛像制造好后 ,奉安的时候在佛像腹腔内装人的服装、织片等佛腹藏织物。佛腹藏物 ,除具有信仰的含义外 ,更重要的是可作为判断佛像建造时代的文化现象的证据 ,所以是重要文化遗产。本文以韩国俗离山法主寺的佛腹藏织物为对象 ,通过实物的研究 ,努力找出当时的织物和服饰文化发展的一些脉络  相似文献   

5.
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重视信息化管理条件下的高校财务人员的培养是推进高校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财务人员培养为切入点,结合高校财务人员的现状,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心理建设等方面对高校财务人员的培养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考古材料为依据,对藏彝走廊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大量存在的来自黄河上游地区的文化因素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藏彝走廊新石器文化乃直接渊源于甘青地区,是甘青地区新石器文化向南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约6000年前因气候急剧趋向干燥寒冷,甘青地区人群中的一支开始南下向藏彝走廊迁徙,由此产生了汉语语族和藏缅语族人群的分化.这些由黄河上游南迁的人群不仅是藏彝走廊新石器文明的主要开拓者和创造者.也是藏缅语族最早的祖先人群.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藏传佛教在藏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对藏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均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对于正处在整体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我国藏民族地区来说,梳理和协调好宗教信仰与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之间的关系,无疑对藏民族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葛西善藏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私小说作家,其创作生涯贯穿日本的大正时代,他不仅继承了日本传统的文学理念"真"与"物哀",并且在创作中融入自己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态度,对后世的私小说作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葛西善藏以自身为原型,主要围绕日本大正时代知识分子的实际生活与内在心理进行描写。葛西善藏塑造的知识分子在艺术、家庭与情感的世界面前选择了封闭的消极方式,正是这些人物形象所置身的社会环境、所具备的传统因子以及所持有的危机感,使得葛西善藏成为了日本破灭型私小说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9.
1940年代前期,为了查明敌伪涉藏情形、英国侵藏活动与噶厦在"外交局"等事件中的政治态度,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进行了多方调查。这些调查加深了国民政府对西藏局势的认识,促使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应对举措,并适时调整治藏政策,从而维护了中央对藏主权和治权,并使中央与西藏地方一度紧张的关系有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积弱,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列强环伺,中国边疆危机重重,在此背景下有志之士为边疆安危作出了积极探索与巨大贡献。历任蒙藏委员会常务委员、参谋本部边务组专门委员、国民政府首任驻藏官员刘朴忱便是其中一员。其涉藏活动贯穿在内地与西藏地方之间,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其一生专注于藏事的心路历程,对认识民国时期仁人志士们为挽救边疆危机积极探索的奋斗史及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史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