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运用关联理论对模糊语言在外交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特殊功能进行分析和论证,表明模糊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策略在外交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提高外交家语言表达效率及表达力度、缓解紧张关系、表达立场维护利益、保留信息等等。因此如何灵活、准确运用模糊语言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家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模糊”的概念和理论自提出后的几十年里,人们对模糊语言进行了系统的描述性研究,但在其解释性研究方面所见不多。对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进行研究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以备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出发,指出翻译必须考虑到文化层面上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要尽可能地把这两种意图表达清楚,把原作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语言的正确理解与翻译都离不开文化。翻译的本质是文化翻译。本文拟就关联理论来探讨译者在对原语文化的认知以及在译语文化转换中所运用的关联机制,即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性;文章提出译者要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找出原作品中的最佳关联性,并将其再现在译语作品中,让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的关联而达到正确解读译语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从英汉广告翻译实例能找到广告与受众取得最佳关联的方式。广告翻译在策略上应突出与受众最佳关联的信息,以满足不同受众对广告信息的全面了解,以期获得最佳的社会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6.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指导人们的交际活动;而翻译属交际活动的下义范畴,因此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但在交际中人们只期待一个最佳关联.而翻译的核心就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即重建"最佳关联性".不同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导致翻译工作困难重重,如何使不同的文化意象在翻译中达成统一,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给了翻译工作者很大的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语用的、交际的。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文的效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交际者的意图,是否满足了受体的期待。关联理论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在处理语言形式障碍时凸显出强大的解释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交际效果放在首位,然后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的估计进行语码的选择来进行双关语的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趋同于原文以再现原文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格特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提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联翻译理论,通过分析关联理论对翻译的研究对象和翻译本质两方面的揭示,说明关联理论对翻译有较强的解释力,尽管关联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翻译中,译者应超越单维语言层面,寻求最佳关联,并获取最佳源文语境效果,以引发译入语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以实现特定修辞效果和美学效果,它可以从词汇、句法、篇章等3个层面来实现。如何实现中外文学作品中模糊语的有效传递,可以借助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原则,来灵活处理模糊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出发,用最佳关联的理论视角来看待翻译。关联理论在翻译的本质、可译性、重译、省略现象等方面都有较强的解释力。它对文体翻译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及由于其自身理论的不完善而存在着的文化缺省等因素导致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言作为自然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很早就引起了中西方学者的关注。商务书面语要求明确具体的信息与表达,其中模糊语言的使用也很常见,但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却不多。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商务书信中的模糊语言进行阐述,并探讨在关联理论视角下模糊语在商务书信中的应用以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浅析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是交际与认知。本文基于关联理论的主要内涵,对在翻译中如何利用关联理论正确理解原文并把原文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商标词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极强解释力的理论。该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认为从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建立在关联理论基础上的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内或语际)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人脑机制。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该理论对商标词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任何话语都是具有关联性的。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关联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诠释原文的时候必须在分析选择语境翻译的过程中调整翻译策略,寻求原文与译文语篇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为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译者必须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关联理论交际观,以汉语散文名篇中特有的形式量词短语及其英译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汉语特有的形式量词短语,并根据关联理论交际观,从翻译是传递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双重目的的认知交际活动的角度来解析散文中形式量词短语及其英译技巧。试图证明关联理论交际观能够指导译者过滤汉语中有文化特异性的语言形式,从而顺利传达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以《浮躁》英译本为个案,探讨汉语独特文化意象英译的翻译方法。研究表明,当原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缺失的情况下,译者只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导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通过直译加注、舍去形象意译或者转换形象都可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9.
探讨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应采取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相统一的模式,以达到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与译文读者的认知期待的最佳关联,保证歇后语翻译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翻译观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在另一种文化语境中这种暗含导致文化缺省。在翻译实践中对暗含在目的语中导致文化缺省的原语采取相应的语言手段予以明示,就能给目的语读者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而达到最佳关联,实现互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