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文化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水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本文在生态文明视阈下,对弘扬生态与水文化的价值、建设当代水文化的基本规则和创新当代水文化的建设思路等方面作了探讨,以期为强国利民、愉悦身心的绿色水文化建设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探索传统水生态文化的历史嬗变、哲学转型与当代价值有重要意义。从历史维度看,传统水生态文化经历了从畏水文化到乐水文化的嬗变;从哲学维度看,传统水生态文化发生了由以客体为中心的水生态哲学思想到主客合一的水生态哲学思想的转型。传统水生态文化的双重嬗变启示我们:要传承和挖掘优秀传统水生态文化;弘扬和倡导优秀传统水生态哲学观;树立主客合一的水生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浅谈水文化内涵、研究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文化是当前文化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通过水文化研究路径的探讨,可以推进水文化研究的深入展开。文章对水文化概念作了初步界定,指出水文化的实质是通过人与水的关系反映人与人关系的文化,并从科学性、行业性和社会性上定位水文化。水文化研究的推进,也对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绵延的精神动力,水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增强水利行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分析了我国水生态建设的概念、内涵,阐述了水文化建设对贯彻可持续发展治水思想、促进民生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并重点探讨了我国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水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系,提出推进水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论水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三种基本形态。水既是农业文明产生的动因,也是农业文明发展的命脉;漫长的农业社会史始终是围绕着水这个主题展开的。水也是工业文明产生的重要机制,以水电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先驱;水在工业文明中的双重变奏,也使人类反省自身的生存环境,关注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建设一种新型的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命题。基于2010—2021年黄河流域地市层面数据,采用时空极差熵值法测度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利用标准差椭圆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特征,识别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地区差异看,下游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上中下游呈“低—中—高”状态。从空间格局看,全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西北—东南方向分散、东北—西南方向集聚态势,方向性有所增强。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而人口密度以及产业结构具有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上述发现为加快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水和谐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7.
水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各种原因,水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忽视,水利工程缺少文化元素。在人水矛盾日渐突出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水文化的普及,使全社会都认识到水的文化价值,转变用水观念,达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8.
水文化的实质就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立足水文化来研究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有利于发展生产、保护生态、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但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人与水的关系不和谐、对水的文化属性重视不够、水法规制度文化缺失等问题,必须通过培养高度的水文化自觉加以解决: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强化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水文化坐标系;推进水法规制度文化建设和宣传,促进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观,它不仅蕴含着关于生态文明的信念与理想、价值哲学、伦理道德关系转型和思维方式转变等道德哲学问题,也对推进人水关系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多层次的伦理诉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水伦理既要在原生自然之水、社会生活之水和理想信念之水等三个层面上追求人水和谐的三重境界,又要在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束缚的同时,确立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相统一的水伦理价值观,通过多形态水伦理的融通共进和水伦理研究范式的转变,建构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的水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利风景区是现代城市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水文化已逐渐成为水利建设新亮点,以水为媒、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打造系列水利品牌。从社会、经济、文化、生态、资源环境效益等方面阐述水文化建设的正能量,以期提高人们的爱水、节水意识,并希望引起对水文化建设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水是生态环境最活跃的控制性因素,水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核心要素。针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经验,在“新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指引下,结合江苏省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系统提出江苏省生态文明适应性建设的战略思想及路径,以“水脉”计划规划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实施“水敏”建设,开展红线管控,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2.
水文化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水文化教育,对于弘扬传承中华水文化、宣传普及国情水情、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华夏历史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目前,积极开展水文化教育已成为社会大众教育,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无锡的水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精髓,助力无锡水文化建设,是无锡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智慧之举。  相似文献   

14.
水伦理关注不同水事工作背后的基础性伦理议题。在中国当代水伦理研究逐渐起步的学术背景下,应该在明确水伦理建设主体、主题和方式的基础上,吸收中国古代水伦理精华,借鉴西方水伦理优点,尽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当代水伦理价值体系,以更好地为包括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治理等在内的整个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伦理指导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龙子湖大学城以水为空间造景的核心,分析水景观与水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水文化角度阐述对水景观从环境到意境的认知。以龙子湖大学城的滨水景观为例,探讨城市水景观文化的构建要素,提出人水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是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总体战略中。本文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三农”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要构建的生态型水文明,梳理了生态型水文明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双重变迁史,提出了要弘扬生态型水文明的价值与精神,探索了构建生态型水文明的本质与规律,构建了当代生态型水文明的基本规范,并探讨了建设当代生态型水文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从“人水和谐”理念出发构建水文化规划建设框架,为如何将水文化应用于资源开发与规划提供思路。“人水和谐”理念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健康、发展与协调,分别指导着水系统、人文系统及二者关系,也指导着水文化规划建设中的水资源现状、水文化发展趋势,以及空间布局优化、功能结构完善和与外部和谐发展的内容。本文以陕西水文化规划建设为例,依此理念搭建规划主体框架,有助于厘清水文化规划建设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水文化是当前水文化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城市水文化体系的构建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水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构建城市水文化体系的重要意义,并从理念、制度和物质3个层面构建了城市水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水利要繁荣发展,离不开注入文化血液以提升自己。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水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政策和策略、目标和行动,注重先进水文化的引领和 支撑作用,注重治水过程中的文化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要牢固对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体现观念的先行性;要向生态文化领域拓展,体现人水相亲的和谐性;要向建筑文化领域拓展,体现水工建筑的艺术性;推进要向城市文化领域拓展,体现水营造“山水城市”的灵魂性;要向制度文化领域拓展,体现体制机制的保障性;要向精神文化领域拓展,体现“软实力 ”的支撑性。  相似文献   

20.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对于优化生态体系、促进人水和谐、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郑州都市区建设主题的应有之义。郑州都市区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握郑州市水情市情,科学回应水生态建设主题,有效解答水环境保护问题,精准破解水资源开发难题。要转变发展观念,科学精准规划,营造舆论氛围,完善体制机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