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是尼采美学和文艺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酒神艺术被他视为表现世界和生命本原的艺术。音乐在酒神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它孕育了抒情诗和悲剧这两种酒神艺术,悲剧的悲剧性就是由音乐精神产生的酒神智慧的象征表现。悲剧的功能是给人生以形而上的慰藉和对现实的超越,它是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不只是要摹仿自然,更是要对自然现实作形而上的补充,它的根本作用是要超越和征服自然——这是尼采最基本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2.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发表于1872年,此书的副标题是"从音乐的精神而来"。在致理查德.瓦格纳的序言中,尼采明确提出艺术乃是"生命的最高使命"。这一重塑艺术形而上学的使命不仅使尼采将希腊悲剧与瓦格纳的音乐联系起来,将希腊文明与现代文明联系起来,而且也把酒神节的酒神颂歌看作是理解希腊悲剧的诞生以及打开艺术形而上学与希腊精神的钥匙;同时,他也把希腊的悲剧精神归结为酒神艺术和日神艺术的二元对立与和解。  相似文献   

3.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是尼采美学和文艺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酒神艺术被他视为表现世界和生命本原的艺术.音乐在酒神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它孕育了抒情诗和悲剧这两种酒神艺术,悲剧的悲剧性就是由音乐精神产生的酒神智慧的象征表现.悲剧的功能是给人生以形而上的慰藉和对现实的超越,它是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不只是要摹仿自然,更是要对自然现实作形而上的补充,它的根本作用是要超越和征服自然--这是尼采最基本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悲剧中的歌队这一“戏剧现象”具有神秘感和庄严感。本文拟对其在戏剧发生学、宗教学、人类学 和美学上的特殊价值给予全新的审视,试图逼近歌队的真相,并探讨悲剧作为一种体裁的发生、发展以及衰落的过 程。  相似文献   

5.
悲剧问题是贯穿尼采思想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理解尼采哲学的关键所在.但是显然地,尼采对悲剧之本质的澄清,是与其思想的内在变化和澄清相对应的.他首先在叔本华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揭开了悲剧之本质的序幕,然后进一步阐明生命的本质是权力意志,而悲剧的艺术是生命本来的形而上学活动,是虚无主义的反运动.换言之,悲剧本质上在于肯定生命的权力意志,这种肯定只有通过永恒轮回才能实现其最大可能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尼采才称自己是第一位悲剧哲学家.  相似文献   

6.
日神和酒神:尼采的二元艺术冲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神(Apollo)和酒神(Dionysus)是尼采美学的一对核心概念,代表植根于人的本能中的两种艺术冲动。前者是个体的人借助外观的幻觉自我肯定的冲动,后者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复归世界本体的冲动。这两种冲动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在世界的层次上,酒神与世界的本质相关,日神则与现象相关;在日常生活的层次上,梦是日神状态,醉是酒神状态;在艺术创作的层次上,造型艺术是日神艺术,音乐是酒神艺术,悲剧和抒情诗求诸日神的形式,但在本质上也是酒神艺术。在二元冲动中,酒神具有本源性。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于二元冲动之间达成了一种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恰当关系。  相似文献   

7.
尼采在1872年完成的《悲剧的诞生》是其悲剧哲学诞生的标志。尼采在其中阐述了悲剧的产生过程,悲剧审美体验和悲剧衰落的原因。其理论颠覆了两千多年来西方传统戏剧理论中关于上述三个问题的阐释,在20世纪颇为盛行,尽显尼采悲剧观的创新性和革命性。  相似文献   

8.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对苏格拉底进行了严格的批判,并就“逻辑的苏格拉底”“赴死的苏格拉底”“审美的苏格拉底”进行了深入分析。尼采通过对苏格拉底代表的理性、逻辑与知识的批判,强调悲剧艺术与逻辑或知识理性根本不相容。基于此,尼采强调苏格拉底代表的逻辑与知识原则进入了悲剧,直接导致希腊悲剧的衰亡。要想悲剧得以重生,就必须回到音乐与神话代表的悲剧艺术的本原价值上来,因此,辩证地分析与评判尼采的思想原则,有助于揭示尼采悲剧理论的时代新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的批判,尼采提出现代德国精神的复兴必须倚赖音乐-悲剧-神话三位一体的重生.在酒神音乐之中,个体直达生存之根本,这种审美现象拯救了希腊人的悲剧性的生命观,重新赋予生存以意义.尼采认为,现代德国精神的复兴同样建基于主体的存在意识与生命意志,从而在音乐精神中重返自身的民族神话,这种建构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基于历史-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从题目上看是谈论艺术的,但尼采实际上借助对艺术的思考进行对悲剧的哲学解释,或者借助于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旁注。历来的西方学者在解读《悲剧的诞生》时也仅仅从哲学单一维度进行解读。因而,尼采的悲剧观与尼采的哲学观往往混同在一起而无法对尼采的悲剧观作真正的解读。针对以往西方学者解读尼采时存在的不足,本文试图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综合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他性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在运用他者视角进行解读的同时,又通过他者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非我的特征观照,以进一步通过他者的确证来界定悲剧的自身特征,从而达到多视角、多维度对悲剧的自我确证的目的。总而言之,尼采的悲剧观是一种崭新的悲剧哲学,这种哲学全力弘扬生命本体特征,具有多元文化整合力。  相似文献   

11.
《悲剧的诞生》:尼采哲学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 ,它预示了尼采一贯的哲学立场 ,即认为哲学是非政治、非学术的。该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 ,把它当作理解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 ,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在该书主导思想的形成过程中 ,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不容忽视。该书表面上是一部美学著作 ,实质上却是一部借艺术谈人生的哲学著作。全书贯穿着尼采一生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 :1 生命意义问题 ,表现为由酒神现象而理解希腊艺术 ,进而提出为世界和人生作审美辩护的艺术形而上学 ;2 现代文化批判 ,表现为对苏格拉底理性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悲剧》中主人公的人性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的悲剧》中 ,作者通过主人公为追求金钱、情欲和地位 ,逐步走向堕落 ,最后泯灭人性地杀害女友的故事 ,谴责了贪图享受的极端利己主义 ,揭示了在失去理想信念后 ,面对金钱的腐蚀、情欲的诱惑、政治的操纵 ,个人的奋斗只能带来人性的异化 ,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3.
原罪是基督教的观念,是人在基督教的上帝面前的精神处境。尼采以谱系学的方法追踪负罪、惩罚、良心谴责等与基督教原罪意识相关的伦理观念和宗教观念,指出这些观念源于怨恨者的心态,是虚弱生命的表达。而与基督教的“原罪”观念不同,冒犯是希腊人在诸神面前的精神处境,彰显的是人的强健与高贵,希腊人的悲剧艺术正是这种精神姿态的显现。通过这种比照,尼采意图回归古典,恢复生命本身的神性。  相似文献   

14.
道家自然观的生态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形成的自然观。道家的自然观则认为自然界的本质是生养万物并因任万物自由生长,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对待自然界的正确态度是因任自然。道家的自然观,有助于我们确立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自然观,并在实践中采取遵循自然规律的方法论,从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和重要诗人。他的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同他的长篇小说一样体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成就。本文试从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哈代在这篇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悲情色彩。  相似文献   

16.
列斐伏尔否认自然辩证法的存在,认为辩证法只是人的意识的辩证法,强调要用实践观点去看待自然,强调自然界要由人赋予意义,认为经过人的活动改造过的自然界以人为中心,提出"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但他并未取消实践的唯物主义前提,并不否定"人化自然"的客观性,而是强调自然物质是实践赖以存在的基础、前提.  相似文献   

17.
俄国作家А.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大雷雨》一直被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加以解读,文章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论述剧中女主人公卡杰林娜的原型是酒神狄奥尼苏斯,而女主人公所处的专制环境的原型为伊甸园,这两个对立的原型意象成为主人公悲剧命运必然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悲剧的诞生》落脚于"艺术形而上学",即通过艺术赋予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以一种形而上的意义,从而为世界和人生作审美的辩护.希腊的典范显示,艺术具有拯救人生的伟大作用.希腊悲剧提示了一种酒神世界观(die dionysische Weltanschauung),启示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看世界意志,把它想象为一个宇宙艺术家,体验它的永远创造的快乐.为了肯定人生,我们必须把艺术看得比真理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尼采的酒神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酒神精神是尼采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论述这一概念的提出、含义及其在尼采哲学中的地位。认为这一概念的主旨在于提倡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即积极肯定人生,尤其是肯定生命的非理性方面。这一概念与尼采哲学的其它重要概念、原则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其精神贯穿于尼采哲学的全部内容中,是尼采哲学的核心、“精髓”。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论是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核心观念和理想诉求。道家特有的"天人合一"观念表达了前主体性而非主体间性视域里的天地万物冥通、契合的境界;西方当代哲人与老庄的思想遇合,本然存有跨越时空的巨大的文化差异。依凭道家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与"西学"主体间性理论的对话来建构中国当代美学、文艺学,必须置入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双重维度,或者,将这种双重维度内化为我们不辨自明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