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第一篇《秋夜》作于1924年9月15日。二十年代是我国现代白话散文诗的初盛时期。朱自清、俞平伯、冰心、王统照等都有优秀的散文诗作。鲁迅的《秋夜》是其时散文花丛中一株放着异彩的奇葩。从表面看,《秋夜》似乎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诗。它主要描写的是枣树、夜空、月亮、星星以及夜游的恶鸟、小粉红花、猩红色的栀子花和苍翠精致的小青虫等自然景物。但若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比较,就不难发现,两篇虽同为散文诗,同样意境深远、含义深刻,文辞隽美,甚至思想情绪也不无相似之处,而在表现手法上却大不相同,作品风格也迥然有异。《荷塘月色》是借景抒情。作家凭着他精细的观察,细致的纹路,缜密的结构,委婉的情  相似文献   

2.
王统照,谦虚、淳朴、恳挚,无论在生活还是艺术上.都堪称一位永远进取的探索者。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开拓着生活领域和艺术天地,以其坚实的脚步走向现实主义创作高峰,是文史界公认的新文学运动较早出现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王统照的现实主义之路有一个颇长的过程,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序言中对王统照的创作作了中肯的评价:“早年追求‘爱’与‘美’,从这理想的境界达到《山西》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而作家二十年代的创作中,作品数量最多,最能充分体现这长长过程中的种种发展变化。探索作家在二十…  相似文献   

3.
王统照是中国新文学的元老之一,他同茅盾、郑振铎、叶绍钧、冰心等共同创建了“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为现代文学的建设与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近十年对王统照的研究较之“文革”以前有所深入有所发展,不仅发表了一批有份量的论文,也出版了《王统照文集》、《王统照研究资料》、《王统照的文学道路》等著作;不过尚缺少一部全景式的对王统照进行综合研究的著述,杨洪承同志的力作《王统照评传》可以说填补了这个空白。  相似文献   

4.
<正> 王统照属于我国新诗开拓者的行列。他从1919年开始,就一面写小说,一而写新诗。解放前他共出版过五本新诗集:《童心》(收入1919——1924年的诗作)、《这时代》(1924—1932)、《夜行集》(1933——1936)、《横吹集》(1937)、《汪南曲》(1936——1938)。严格地说,王统照的新诗创作起点并不算高;但他能够踏踏实实地攀登不懈,不仅在思想上紧随时代的脚步,而且在诗艺上苦心探索,很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1 王统照的好友——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瞿世英说:在中国文学家中,最受泰戈尔影响的有二人,一位是冰心女士,再一位就是王统照,“他的思想受太谷尔(即泰戈尔)的影响很深”。王统照当时在座听了这番话,后来还将它加了按语,编入北京《文学旬刊》。可见,在唤醒王统照创作灵感的外国作家之中,泰戈尔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王统照对印度文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20年,他曾在《曙光》杂志上发表《印度诗人葛拜耳之略传与其诗之表象》的论文。不过,他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王统照的早期创作方法,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我认为,作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是同意"写实主义"的主张的.但他的早期作品,却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后来,随着时代的变革,作家渐渐面向现实,浪漫主义色彩渐弱,以至消失,终于在1932年写出了可与《子夜》齐名的现实主义杰作《山雨》.从浪漫主义的"诗的境界"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就是王统照创作方法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正> 诗人王统照在抗战前期出版的《横吹集》,收集诗人1937年8月至1938年2月的诗作12首,署名王健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于1938年4月出版。《江南曲》作为文学丛刊第6集之一,由文化生活出版社于1940年4月出版,诗集收有诗人1938年的诗作10首,1936年与1937年的诗作各2首。这两部诗集是王统照坚持新诗的探索与创作的新成果,均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思想力量而闻名于当时的诗坛。如果说当时的抗日诗歌组成了中国人民爱国抗日的一  相似文献   

8.
<正> 《沉思》发表于1921年改版后《小说月报》12卷1号上,茅盾在《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曾把它与《微笑》并列作为王统照早期小说代表作进行过评析,解放后出版的多种《中国现代文学史》在有关王统照章节中也都提及《沉思》。但除茅盾外,大多数论者都是从现实主义观点看待它,认为《沉思》是表现“美和美的理想被毁灭的主题,它反映了作家美好理想和丑恶现实的矛盾”①。这个判断是否正确呢?  相似文献   

9.
<正> 1987年6月10日至13日,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在济南召开了第三次年会,这次会议主要研讨了山东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李广田的文学业绩。一、王统照研究(一)小说研究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从前期对“爱”与“美”的抒写到后期《山雨》中对现实人生的刻画,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何评价他前期创  相似文献   

10.
王瑞华 《齐鲁学刊》2014,(2):136-142
王统照1921年2月12日至6月18日写了3大本日记,称为《民国十年日记》。这部日记不仅记录了王统照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的交往,而且记录了王统照与他的诸城同乡隋焕东的一段秘密恋情。在王统照去世40年以后,《民国十年日记》于1997年公开出版,王统照与隋焕东的生死恋情也终于公之于世。隋焕东是五四前后接受了革命与启蒙洗礼的知识新女性,她后来追随另一位同乡路友于参加了革命。作为王统照、路友于的红颜知己,隋焕东短暂而美丽的一生以她的爱与殇实践了一代新女性的追求与梦想,也照亮了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一角。  相似文献   

11.
<正> 《山雨》是王统照的长篇巨制,也是他的主要作品。除了《山雨·跋》之外,作者自己很少谈到它的孕育过程,但我们从《山雨》问世以前作者的其他作品,诸如散文、诗歌、短篇小说等,还是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它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的。这诚如茅盾所说,王统照所以能“走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一《山雨》的背景是紧靠胶济铁路的陈家庄和帝国主义侵占下的T市,内容是写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盘剥下农民的悲惨命运及其觉醒。作者在探究农民的痛贫根源时,始终沿着两  相似文献   

12.
李标晶 《阴山学刊》2003,16(1):48-52
许淇的散文诗把对北方大地的赞美和对勤劳淳朴的兄弟民族的讴歌作为主旋律。进入新时期后 ,他写下《掀开世界画册》和“城市交响”组诗、《细砂集》 ,取象从微观转向宏观 ,由自然转向社会。他的《词牌散文》诗拓展了散文诗表现领域。许淇在散文诗体式上作了多方面探索 ,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和散文、词牌等文学样式中吸取营养 ,丰富了散文诗的表现力。他的散文诗结构多变 ,手法灵活 ,语言优美。  相似文献   

13.
<正> 王统照(1897—1957),是我国新文学史上著名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优秀的作家和诗人。长篇小说《山雨》,是他的代表作。当这部小说在一九三三年出版的时候,文学批评界曾把它和茅盾的《子夜》并列在一起,作为那一年革命文学创作丰收的一个标志。这样提,固然对《山雨》的称誉过高了一些,但也确实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王统照这部长  相似文献   

14.
<正> 雨果说:“未来仅仅属于拥有风格的人”。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都是以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人生的悲欢故事,使读者读过作品就能准确地说出作者的姓名。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王统照是个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不仅以别具一格的诗歌、散文驰名于五四文坛,他的短篇小说也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一、“一个真诚作者的真诚心思”瞿世英曾经这样评论王统照的小说创作:“剑三的做小说,不是硬做的,不说时一句话  相似文献   

15.
(一) 刘再复是“文革”后文艺界出现的著名理论家和散文诗人。近几年,他在出版和发表大量文艺理论著作的同时,创作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诗作,结集出版的已有《雨丝集》、《告别》、《深海的追寻》,《太阳·土地·人》、《洁白的灯心草》。他的散文诗以其深邃的思想、雄奇的想象、宏大的构思、奇妙的文笔、诱人的美感赢得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谈及中国现代话剧的创作实绩,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曹禹、夏衍、田汉等人的剧作,很少有人知道诗人兼小说家的王统照“五四”时期也曾在戏剧园地里进行过笔耕。事实上,早在1921年王统照便发表了论文《剧本创作的商榷》,稍后又于1922年发表了七幕话剧《死后之胜利》。他在话剧理论倡导与剧本创作方面不仅时间早(《死后之胜利》与陈大悲的《爱国贼》、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同年发表),且剧本为多幕剧。在此之前,除陈大悲等少数人的剧本之外,一般以独幕剧居多。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文章具有鲜明的现代美学观念和剧本独创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王统照(1897—1957)是五四文学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先驱者之一。他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艺理论等领域留下了四百万字的著述,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王统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 当年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的巴金,曾经在创作小说的同时,抚摸着旧中国母亲的伤痛而写过十多本散文集;建国后,当他拥抱着社会主义祖国母亲的时候,一直以他的散文为新生活而倾心歌唱。近几年来,他创作的散文汇编成《巴金近作》一、二集,《随想录》、一、二、三集,后两者又称《真话集》、《探索集》。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方面都有奇异的光彩,正如老作家黄裳所说,都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五四"新文学中,实力雄厚的文学研究会作家群,是一向主张文学为人生.倡导现实主义的.但这个流派中的一些代表作家的风格,又有若干差异.而且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例如王统照写于从"五四"到"五卅"期间的短篇小说(多收入《春雨之夜》、《霜痕》).就表现着相当独特的风格:笔触清新婉曲,情调沉郁伤感,主观的抒情重于客观的描写,渗透着哲理,荡漾着诗意.这种散文诗、写意画式的格调风韵,在"五四"小说界是独树一帜的.本文试对王统照前期短篇小说风格构成的因素、形成的原因以及这种风格应占的历史地位等.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时期兴起的“问题小说”中,王统照的作品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家。认真探讨他的这方面创作,对于全面认识这样一种文学现象以及作家的思想,是大有益处的。一在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和立志改革社会的抱负驱使下,年轻的王统照广泛地接触了社会各个方面,他开始更多地思索着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种种问题。妇女问题,便是他致力新文学后最先反映的一个方面。一九一八年八月他的第一篇白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