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训诂的方法     
历代词义训诂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归纳为9种,即:故训觅义,据形索义,因声求义,对文推义,异文知义,复语明义,方言证义,文中寻义和集例见义。这些方法大多于汉代甚至汉代以前即可觅其踪迹,而至清代已趋成熟。文章在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回顾的同时,也对其应用理据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训诂学史指训诂学术的历史。训诂学术是指释读古代文献语言的学问。古文献是就释读者角度而言,要防止训诂范围扩大化。训诂学术起源于春秋。自先秦以迄近现代,训诂学史大致经历了8个时期,即:春秋时期———训诂学之萌芽时期;战国时期———训诂学之形成时期;两汉时期———训诂学之兴盛时期;魏晋隋唐时期———训诂学之发展时期;两宋时期———训诂学之变革时期;元明时期———训诂学之衰落时期;清代———训诂学之鼎盛时期;近现代———新训诂学之建立时期。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论<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尽管人们对"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理解不尽一致,有标准、方法、原则等不同的理解,但几乎所有的论者都把这看作是十几年前的提法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把"历史观点"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实,恩格斯本人前后两次提出的"历史观点"的内涵并不完全一样,"历史观点"也不能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4.
犹”的作用是把非等义的字词通起来。本文考察了“犹”字的一般使用与作为训诂术语使用时不同的内涵和作用 ,论述了训诂术语“犹”最初的不规范性 ,从而从训诂之角度更深刻地理解“犹”字作为训诂术语的内涵与功用。  相似文献   

5.
陈璐  徐朔风 《理论界》2005,(5):208-208
家,人人都有,那是一个可以让心灵得到安歇,让性灵得以沉淀的地方.从古代到近代有不少学者对"家"字作过研究,但学术界至今也无一定论.难有定论的原因在于对"家"字的构形和本义的争论.本文对"家"字进行了训诂.  相似文献   

6.
针对训诂学历史研究中理论开拓的不足,本文就纪元前后的两汉训诂著作,如《尔雅》、《方言》、《释名》、毛郑传注训诂等的理论贡献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训诂方法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已有训诂方法理论存在一些问题,认为训诂方法理论应该建立实践标准和逻辑标准;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方法的特点,以区别方法范畴与非方法范畴;并且论述了方法范畴的逻辑层位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方历史哲学在历经多种发展形式的同时也留下了在自身的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难题,“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其历史性的思维驱除了历史研究在历史本身问题上的神秘性,为历史理性二律背反的和解提供了出路,确立了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使历史知识和历史本身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由于忽视汉字构形原理人们常常在训诂上犯以今律古的错误.从汉字构形等角度来观察,反训的说法是不妥的.字典辞书的编纂和汉字输入法要充分利用汉字构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由于忽视汉字构形原理人们常常在训诂上犯以今律古的错误。从汉字构形等角度来观察,反训的说法是不妥的。字典辞书的编纂和汉字输入法要充分利用汉字构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颇丰,可分为纂辑类、注释类、发明类等三类。总观有关杨氏训诂的研究,缺乏全面、系统研究杨氏训诂的专著,重复研究颇多,而且内容主要集中在其语源研究上。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在名物训诂研究上,至乾嘉时代有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等三大名著传世。在清初三大家中王船山《诗经稗疏》在训诂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开清人《诗经》名物训诂研究之先河,此书对前贤故训能择善而从,又不因循守旧,钩沉辨谬,探赜发微,订正古注,补证成说,在继承中有发展,在训诂实践上有新说,在训诂理念上有新见,皆足以启迪后学,实为体现王船山《诗》学造诣和成就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常有人将训诂理解为对古文的解释和翻译,即释与译。这种理解不能说是不对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把释与译等量齐观。事实上,训诂学的生命力在于释而不在于译。因为只有释能够使我们对古文理解到信、雅、达,即原汁原味地理解古人的文章。有时,释之著,本身就是一部优秀的古典文献,比如《水经注》。而这些,译,是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14.
黎千驹 《云梦学刊》2003,24(2):10-14
中国古代众多的《楚辞》注本其内容大致包括如下方面:校勘文字、字词注音、解释词义、疏通文意、阐述语法、说明修辞手段、诠释成语典故、考证典章制度等等;同时也运用了不少的术语。  相似文献   

15.
古籍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文字训诂是进行古籍整理的基本功。用训诂方法整理古籍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订补出土文献释文之误;第二,订补传世训诂材料之误;第三,补充前贤时修释义之缺。  相似文献   

16.
进行文艺批评,总是离不开身在其中的文化语境,这种语境促使批评者产生特定的动机、模式,从文本中解读出新的意义,而把文本中原有的意义丢弃。然而,在另一语境下,批评者会对同一文本生发出新的意义而出现不同的解读。而恩格斯在对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创作进行评价时提出的用美学的历史的观点的艺术标准和方法,有着方法论的启迪意义。他指出: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①在评论拉萨尔的剧作《济金根》时,恩格斯再次强调用美学观点和历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注释》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全面注释《战国策》的专著,本文着重分析了该书中有关词语解释的一些问题。从不明通假、不明语法、不明古注、不明词语的特殊意义四个方面说明:传统的训诂研究在今天仍有其自身价值,是我们全面正确理解古文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诗经》的小学训诂与经学训诂包括:《诗经》之风、雅、颂与语体之口语体、正式体、庄典体的对应性。文章讨论朱熹《诗集传》经学训诂与毛传、郑笺之不同;马其昶《毛诗学》出而“经学不得废”;戴震《毛郑诗考正》的小学训诂与经学训诂考证法,以及《诗经》三体与《春秋》褒贬所表现出孔子“语体施教”的特征与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楚辞》注本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主要有:求证据以考词义、据史料以考词义、以形索义、考异文以求词义、通语法以求词义、由修辞以求词义、据语境以求词义和因声求义等。  相似文献   

20.
汉代是我国训诂学的兴盛时期,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汉代的重要训诂著作之一。本文通过对《楚辞章句》训诂理念的分析,试图揭示《楚辞章句》所反映的汉代训诂学有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