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朝鲜古代小说的滥觞,是9至10世纪的《新罗殊异传》中的志怪、传奇一类的作品,如《竹筒美女》《首插石楠》《虎愿》《仙女红袋》(又名《崔致远》或《双女坟)》等。在这些作品中,《仙女红袋》和《金现感虎》(又名《虎愿)》中的女性形象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善良、宽容的品质和忍辱负重、坚韧持守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发现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具体分析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3.
潮汕作家群代表洪灵菲、戴平万、丘东平等创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叛逆的知识女性形象,勇往直前的女革命者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多少受到潮汕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两性关系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文学作品中亦如此。尤其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社会现实中,男性作家与其塑造的女性形象之间的微妙关系成为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学术议题。这些议题多以两性对立冲突的立场为出发点,而实际上,文学艺术中男性与女性作为人类生存的主体应该存在和谐美好的一面。在男性主权社会,男性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的审美过程中所体现的生理、精神方面的融通更能体现这一和谐特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40年代 ,男、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塑造现代女性形象时是两种文本、两种声音。同是女性对个人的坚执 ,男作家看来是自私、残忍 ,女作家看来则为对自我的尊重 ,对自由的尊重 ;同是女性对欲望的狂炽 ,男作家看来是淫荡 ,女作家看来则是自我生命成熟的标志 ,自我生命意识的张扬。男作家看来 ,如此 ,女性解放走上了反面 ,女作家看来 ,如此仍不够 ,仍不足以撼动男性中心世界的根基 ;男作家的创作有一股郁结之气 ,女作家创作则让人感到世界荒凉。对于人们进一步思考男权社会里女性处境、地位和命运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梅娘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沦陷区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紧紧围绕女性主题展开,在此过程中她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形态各异的男性形象,即父亲、丈夫、情人和包括婴孩、侏儒、好色成癖的男性等在内的四大系列六种类型。借助这些男性形象,梅娘巧妙地完成了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与批判,实现了对女性主题全面而独到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女性小说从“对人性的追寻中凸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痛苦历程、躯体写作”三部分阐述了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肯定了女性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格局中的重要影响,同时女性文学也面临挑战,需要自省和净炼。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体认 ,对乱世人生的感悟 ,都极富别具一格的女性色彩 ,她的小说中也相应凝聚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月亮的意象及家庭婚姻两方面 ,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心理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为在“五四”新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杨绛从小说创作开始就努力摆脱男权意识的影响,用其独立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她的小说在塑造了一批女性经典形象的同时,也描绘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男性形象。这些男性角色主要是知识分子,他们品格虽有高低之分,但爱情都充满失落无奈,事业上少有成就,且性格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和弱点。杨绛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消解了男性霸权,冷静地呈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的工作和生活,委婉地反映出人生的局限和社会的荒诞。解读杨绛小说中男性形象的丰富内涵,是欣赏杨绛作品艺术、探索知识分子内心、解读社会现象的有效途径和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在"五四"新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杨绛从小说创作开始就努力摆脱男权意识的影响,用其独立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她的小说在塑造了一批女性经典形象的同时,也描绘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男性形象。这些男性角色主要是知识分子,他们品格虽有高低之分,但爱情都充满失落无奈,事业上少有成就,且性格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和弱点。杨绛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消解了男性霸权,冷静地呈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的工作和生活,委婉地反映出人生的局限和社会的荒诞。解读杨绛小说中男性形象的丰富内涵,是欣赏杨绛作品艺术、探索知识分子内心、解读社会现象的有效途径和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1.
古代朝鲜的女性汉诗创作在整体上具有感伤的特色,这种感伤特色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在它的影响下,女性汉诗创作在艺术上形成了温润委婉、细腻柔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滥觞于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在叙事上虚实结合,既充满传奇性,又富于现实性;在文本上融文、史、经于一炉,既有文学意味,又有史传色彩和宗教寓意。故使其总体上呈现出泛文化和浪漫抒情的美学风格,但古代汉文小说的内在精神和审美特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现了韩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扇子表现了中国古代女子独有的含蓄美、韵味美,妆点和美化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本文分析了扇子作为单纯实用的器物与女子的诗情画意的象征意象境界,对中国古代女子的扇子情结进行了思考和解答,揭示中国古代男权压迫下的女子与扇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是清代社会、历史、文化大背景下产生的蒙古族运用汉语创作的作品,是蒙古族文学特殊的存在形式,也是清代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的产物。本文中从三个方面具体解析了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中马意象的体现方式,从而肯定了马意象在蒙古族汉文创作中的文学功能,比较分析了汉族和蒙古族文学中马意象的不同文化精神,论证了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中亦存在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汉字不但记载了中国文明,而且塑造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该文认为汉字对中国人传统的形象思维、综合思维及统一思维方式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并分别从汉字的作用、这些思维方式的表现及其利弊等角度进行了论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中古时期,汉语文化(也即中原传统文化)一直是吐鲁番地区的主流文化。作为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史学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传播的汉文史学典籍主要有经书、正史、别史、杂史、地理类史书。这些汉文史学史书在吐鲁番地区的传播,对当今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相士形象虽然在古代小说中大量存在,但以往很少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其实中国古代命相文化非常发达,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相士形象在古代小说中也多姿多彩、成分复杂。明清之前小说中相士形象总体上显得苍白无力,情节模式单一;明清小说中的相士形象则逐渐变得丰满生动,其情节叙述在袭用传统模式的同时有了某种突破和发展。相士形象在古代小说中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增强小说吸引力等重要的文学功能。他们在古代小说中的大量出现与时代、作家和作品等因素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唐人小说以虚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既具有世俗女性的优长,又拥有特异能力的奇幻女性形象,这些奇幻女性形象可分为女仙、女妖和女侠三大类型,其悲欢离合的人生际遇,真实地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婚恋状况,同时也折射出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及个人理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唐代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分为玩偶型、受伤型、美人型三类,并阐述女性形象的审美变化及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说话高度发展于南宋,真正的通俗小说的编写和刊行则是始于元代。目前所见能确定时代的通俗小说刊行本没有早于元代的。元代有着十分有利的通俗小说刊行条件:元代重视实利和重视享乐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消遣性的通俗文学作品刊行;元代一些杰出的文人被迫进入娱乐业,从事通俗文学活动;元代开始了白话文创作的良好氛围;当然元代的商业、科技、交通、城市等条件也客观上为通俗文艺发展铺平了道路。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产生于元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