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编制金融投入占用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投入占用产出的基本原理,分析测算了金融发展的前向效应、后向效应,给出1997~2001年我国金融发展的先导作用逐渐减弱而需求遵从功能不断增强的结论,并通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求得了金融资产占用和融资利用的影子价格,提出了有利于金融资产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是到目前为止最伟大而具有深远影响的发展趋势,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给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例如社会经济、金融行业、国家政治以及世界范围内国家间的关系无不受到它的深远影响。它在给人类发展带来无数机遇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问题。文中简要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给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的新的形式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大型互联网企业驱动的数字金融新业态,因门槛较低而让商业银行排除在外的众多长尾客户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在近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一个基本而无可回避的问题是:数字金融的发展会促进还是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我国1326家商业银行地级市分行的贷款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同时存在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具体地,数字金融广度发展会促进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增加18.64%;数字金融深度发展会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减少11.94%。本文分别将上述两种情形称为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在考虑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两种效应依然同时存在。本文还从区域差异性和银行异质性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性影响,并对数字金融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对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商业银行转型和金融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供应商关系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前置性关系,不仅影响企业运营资金的分配,也影响企业金融资产的配置。本文基于产业竞争理论和关系契约理论,提出供应商集中度的“风险效应”假说,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供应商集中度的“协同效应”假说,实证检验供应商集中度如何影响企业金融化。以2010-2018年A股非金融企业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集中度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机制分析发现,在拐点左侧,供应商集中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表现为“协同效应”,即供应商集中度越高,营业成本率越低、存货周转速度越快、采购中支付更少的现金,产生的这种协同效应促使企业自有资金增多而增持金融资产。在拐点右侧,供应商集中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表现为“风险效应”,即供应商集中度越高,企业被占用的资源越多、利润率被侵蚀越严重、盈余波动更大,产生的这种风险效应导致企业无力再承担金融化叠加的风险,因此减持金融资产。研究表明供应商集中度在我国企业中表现为风险效应和协同效应并存,企业应谨慎对待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建立健康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金融资产收益的波动率研究已成为金融计量学的核心领域,通过对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收益率检验,发现收益率都具有ARCH效应,过去的波动对未来的影响是逐渐衰减的,且我国两市的股指收益率都具有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构建了包含金融市场摩擦和背景风险因素的家庭资产配置模型,深入探究了收入风险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关系,发现收入风险的增加将显著降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并且市场摩擦和其他背景风险的上升均将加剧收入风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负效应.同时,本研究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理论模型的结果进行实证检验,以分组收入方差衡量家庭收入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信贷约束、社会互动与金融素养等金融市场摩擦因素均显著增强了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负向效应;在健康、住房及工商业经营和负债等其他背景风险越高的家庭,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负向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金融全球化的演进,金融已越来越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并洗劫和席卷着一切。随着欧美不断加大对中国的经济渗透并逼迫中国一步步加大金融开放,中国越来越面临一种不利的经济格局。我国对外依存度高达65%(美国、日本、欧洲等才不到20%),造成我国辛苦积累的财富大多数是以外汇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开始在各个领域发展,并对传统金融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互联网金融的“搅局”并未造成金融市场的秩序混乱,它的作用更具有“鲇鱼效应”,并推动着传统金融企业的改革和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   

9.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形式,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正在堀起的经济大国,金融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此时,我们应如何利用相对较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曾何 《决策与信息》2009,(9):138-139
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种大趋势,它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互动作用: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既有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效应: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消极地接受全球化的影响,它对全球化有着能动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中国的网贷平台面临陆续退出或转型,重审网贷行业的爆雷事件对了解网络借贷等早期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律以及思考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路径大有深意。本文以1700家网贷平台2015年1月4日至2016年12月25日的93,674条动态的周度交易记录为样本,对比问题平台爆雷的竞争效应与传染效应,结果发现:(1)问题平台爆雷后竞争效应处于占优地位,整体反映出民众对网贷行业较为信任;(2)本文对影响竞争效应强弱的因素依次进行检验,发现竞争程度越低、爆雷平台的规模越大、投资者信任度越高,竞争效应越强;(3)从长期来看,问题平台爆雷后现存平台在未来爆雷的风险会下降。本文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民众的信任对于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同时,国家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应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来帮助行业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流动型和投资型两大类,引入传统的三期动态投融资模型并拓展到无限期框架,系统考察了金融资产配置如何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理论表明,流动性金融资产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并促进未来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即扮演着“蓄水池”功能;而投资性金融资产在提升企业杠杆率的同时会挤出未来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即扮演着“替代品”功能.特别地,流动性金融资产的“蓄水池”功能在不同期限保持一致,但投资性金融资产的“替代品”功能在长期将发生反转,资金池增加会降低企业在未来时期的杠杆率并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随后,本文基于2007年~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半年期数据,以金融资产持有份额和金融渠道获利分别作为流动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金融资产的度量指标,利用多项式逆滞后(PIL)框架实证检验了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投融资变动的时变影响,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推断.  相似文献   

13.
探究了上市公司金融化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及潜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无论从行业还是地区角度来看,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均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排除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就其产生机制而言,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是行业层面金融化同群效应的潜在机制,且该行业与金融行业之间较高的收益率差距会加剧上述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从地区层面来看,企业金融化的地区同群效应主要源于地区内的信息交流式学习,较低的地区融资约束会加剧信息交流式学习对企业金融化同群效应的影响,而较高的地区金融监管程度则能够缓解上述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2011-2020年省级数据,研究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同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协同性呈动态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存在“东高、中西低”的特征;两者协同发展能够促进共同富裕,且在共同富裕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具有更强的协同驱动效果;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在两者协调发展影响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而产业升级表现为遮掩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在其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强化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双向联动,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推进”效应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朱丽华 《经营管理者》2011,(3X):307-308
当前,金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给世界经济以及金融法治带来重大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法治亟需廓清秩序、效率、公平及安全等价值目标,以指导强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法律治理。  相似文献   

16.
资产的初始状况不是决定竞争力的唯一条件,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具有能动要素的金融人员运营资产的效率上,即金融资产转换过程中的竞争力.而只有拥有高素质的金融人力资本,才能将金融资产竞争力与金融过程竞争力统一起来,形成金融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股市下跌背景的处置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磊  曾勇 《管理评论》2005,17(3):24-29
行为金融理论偏重于研究投资者实际上是如何行动的,可以解释金融市场中的大量异象和投资者的非理性实验。处置效应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现象,它阐述的是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趋于较早卖出盈利股票而较长时间持有亏损股票的行为倾向。本文通过研究某证券营业部近万个帐户的交易行为,考查股市下跌背景下中国投资者的处置效应。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现象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金融化是否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有待检验.本文以2005年—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经济周期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情境因素差异.实证分析发现,在经济上行期,企业金融化程度提高,表明当前中国上市公司配置金融资产的“投资替代”动机较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管理者面临业绩压力越大的公司,经济周期对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越强,而在低高管持股比例、高融资约束和低行业竞争的公司,经济周期对企业金融化的促进效应被削弱.本文从宏观经济层面验证了企业金融化的“投资替代”动机,不仅丰富了经济周期和企业金融化相关领域的研究,而且对政府和监管部门引导企业适度配置金融资产、防范金融风险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打包转让已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金融债权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指导、规范管理以及监督不够,涉及不良金融债权转让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不够完善,有关政策界定不清,且没有结合金融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背景制定相应的国有资产保护和扶持政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债权过程中的简单、不规范操作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针对金融债权打包转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金融不良债权的处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宏观背景,文章研究了微观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对创新投入的消极影响,以及融资融券制度在其中的作用。以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金融资产投资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其机制在于,金融资产投资不仅引入了较多的外部风险,而且加剧了创新投入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对创新投入表现为显著的挤出效应。以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业务通过增加上市公司的风险与融资约束,最终加剧了金融资产投资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因此,应防止上市公司过度从事金融资产投资,同时对融资融券制度进行优化,促使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