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桑噶举为噶举派四大八小中属八小分支的一派,它传承于帕木竹巴多吉杰布,于1206年由雅桑·曲吉门朗所创。后来,逐渐得到了发展,形成强大的政教势力集团。萨迦时期,其为十三万户成员之一。由于史料不足,史学界对雅桑地方势力及雅桑万户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文章通过史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13世纪以来雅桑地方政教势力的形成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藏汉文史料,对元代西藏地方势力的内部政教组织结构作了探讨。认为,元代西藏地方的行政组织,在用人方面具有僧俗并用的性质,理事亦皆军民通摄,独具特色。虽然政教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却并非含混不清。就表面言,萨斯迦是政教合一,其余各势力则为政教结合,政教两者各有其主、各司其职,自为系统。就内涵言,萨斯迦教主受皇帝任命,得以参与地方事务的决策,地位特殊;其余各派教主要参政,需兼任行政长官─万户长,成为喇本(bladpon),否则无权决定本地方势力之军政大事。在元代西藏地方,真正发挥行政职能的行政系统只有一个,这就是归宣政院辖下、乌思藏宣慰司直接管理的万户,及其下设的千户、百户和什户等各级组织。  相似文献   

3.
张亚辉 《中国藏学》2013,(1):92-100
文章详细梳理了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巴丹益喜前来承德朝觐过程中有关礼仪安排与实践的史料,论证了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之间关系随空间变换而调整的方式,并将这种方式与上古史和封建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六世班禅朝觐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教关系的基本格局的呈现,并非清代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陈沛杉  蒋璨伊 《中国藏学》2023,(4):49-56+212
在中国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的过程中,西藏地方数量众多的政教首领竞相向中央政府请求职官封号而被纳入中央王朝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层面交往交流交融的集中体现,西藏地方政教首领的请封与中央政府的册封奠定了二者政治隶属关系的基础。西藏地方政教首领从自封到请封、从请封赞普到请封地方职官等一系列转变的发生主要源于藏族自身顺势而为的愿望及发展需求,是其自我反思与自主选择的结果,由此而形成的权益认同、政治认同和制度认同可以视为其之于中国国家认同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5.
甘孜藏区封建农奴制下的政教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甘孜藏区封建农奴制下的政教关系(或称政教制度)问题,目前存如下认识:一种认为是“政教合一”;另一种看法是“政教联盟”;还有一种未见睹于著述,但正在酝酿讨论过程中的认识,是“政教合一”与“政教联盟”并存。诸多著作和文章对于政教制度的提法,总趋势是以“政教合一”居多。然真正开展这个问题专题研究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三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土登嘉措是历代达赖喇嘛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教领袖。他的一生正处于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其功过是非,众说纷纭。研究任何历史事件及人物都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观察,对十三世达赖喇嘛也不例外,我们就此查阅了一些史料,试对其新政及历史地位作一些论述,以求教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学界习惯将蒙古史上的"政教并行"制度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忽必烈汗开创的有元时代,第二个时期是俺答汗效法忽必烈汗,开创"政教并行"制度直到北元灭亡这段时期。本文认为,两个时期的"政教并行"制度不可等量齐观,而且后者与前者之间并不存在实质上的效法关系。俺答汗所谓的忽必烈汗施行的"政教并行"制度并不真实存在,它不过是该集团基于当时的"生存发展"需求,由彻辰·洪台吉主笔,借用"伏藏经"模式,假托忽必烈汗盛名,以《白史》作为工具构建出来的。忽必烈汗"政教并行"制度与俺答汗"政教并行"制度的关系是"虚像"与"实像"的关系,忽必烈汗"政教并行"制度是俺答汗集团政治理想在历史上的投射。  相似文献   

8.
冯智 《中国藏学》2006,(2):130-137
本文据《八世达赖喇嘛传》等藏汉文原始史料,阐述和评价了八世达赖喇嘛一生主要的政教业绩,论述了他在清朝治藏中的历史作用。他一生务识大局,服从和支持清朝在西藏推行的各项改革制度。他与驻藏大臣关系良好,与几任摄政活佛相处融洽,为增进西藏地方与清中央政府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在抗击廓尔喀的战争中表现十分突出,具有远见卓识,贯彻圣旨、支持清军、征集粮饷、参与章程制定并积极贯彻执行,得到乾隆首肯。他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八思巴在元代为蒙古皇室成员撰写的一系列重要的书信是研究元朝历史以及蒙藏关系史的珍贵史料。1266—1278年八思巴曾为蒙古王子只必帖木儿撰写多封书信,收录在《萨迦五祖全集》中的《致王子只必帖木儿之教诫·宝鬘》是其中篇幅最长的一封,结合了世俗与宗教两方面内容,具有教诫性质。文章通过对此书信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等的简要阐述与分析,认为该书信对于了解八思巴"政教二道"观与当时的蒙藏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孝明 《中国藏学》2023,(4):82-92+213-214
明朝时期,帕木竹巴、仁蚌巴和辛厦巴先后成为西藏地方的主导力量。仁蚌巴历经近百年的西进和东扩之后,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权势盛极一时,架空帕木竹巴并成为当时西藏地方事实上的掌权者。1517年帕木竹巴势力恢复后将其击败,仁蚌巴失去对前藏的管辖权后退回后藏。位于仁蚌东北部的尼木是仁蚌巴向东扩张的第一站,也是仁蚌巴兵败退缩时的最后防线。在明朝中叶仁蚌巴与帕木竹巴分庭抗礼、角逐权力的历史背景下,尼木成为双方激烈争夺的焦点。文章通过解读相关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藏文史料,将目光聚焦于尼木政教局势的演变,通过介绍16世纪中叶仁蚌巴与尼木当地贵族之间的合作与冲突,以期增进对仁蚌巴从称雄卫藏到彻底垮台这一历史过程的理解,并为研究明朝中央政府的治藏政策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1.
噶玛巴活佛系统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最高活佛系统,该系统对多康藏区的政教影响巨大,其与多康藏区间的关系成了11世纪以来藏区政教关系的一大特点,在错综复杂的古代藏区政教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噶玛巴活佛系统宗教实力是以西藏及多康各地属寺和信徒为基础,以周游各地,传法收徒,调停地方纠纷,联结地方势力来保持的,从而加强与多康藏区的互动关系,在多康藏区拥有众多信教群众,并有部分地方性政教势力.同时,在西藏地方与多康藏区、多康藏区与历代中央王朝间的关系中也起到积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事唐代吐蕃研究者所参考的基本史料中有不少失实之记载,惜至今仍未见有此方面之专论,仅散见于各类藏学的研究成果之中,且仍有前人时贤所未发现之错误,亟待修正.本文采用史学方法,兼取人类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之观点,以记载唐代吐蕃的诸基本史料,就唐代吐蕃社会文化的各个主题,诸如族属、国号、饮食、居住、文字、礼仪、妇女及政问题、宗教信仰及政教相关问题姓氏及身份分类,以及伦理亲情等,先撷录各书记载,再以唐代吐蕃所遗留的第一手史料--吐蕃金石铭刻及敦煌古藏文卷子、后期藏文文献(如<贤者喜宴>等),并参酌当代西藏社会的生活习惯、文化礼俗及民情风俗等,作为考据时之依据,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13.
元朝统一中国,汉藏两族文化交融的步伐空前加强。在此背景下,内地文物源源不断地输入藏地,对藏族人民的物质、精神和政治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内地宫廷和民间使用的器物也受到藏族文化的浸染,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这些文物材料上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文通过对藏地存世和内地受藏族文化影响的元代瓷器进行梳理,结合图像器汉、藏文史料,从汉藏文化交流和元代西藏特殊政教环境的视角,对元代瓷器所映射的特殊功能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代以来,学界对清代提督的研究集中于人物、制度、相关史料的整理论述三个方面,并且近年来的研究更加关注对新史料的解读,在官方史料与民间史料相互考证的基础上,对已有论证进行纠正与补充,研究视角呈多面化。从提督制度的研究看,已逐渐纳入职官制度史的视角下,学者们通常结合绿营、兵制、地方行政制度、军事史进行阐述,但因史料零散,对清代提督群体的系统研究目前尚未得到学界重视,缺乏对具体性问题的突破性成果,值得进一步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德格土司辖区的政教关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献、档案资料和实地考查为依据,研究证明德格地区的政教关系不同于其它藏区的政教合一,而是政教联盟。  相似文献   

16.
赵国栋 《西藏研究》2023,(1):99-110+158-159
1950年西藏东南部发生大地震,相关史料中保存了有关震后救济的文本情况。拒绝救济的文本话语及与之相关的话语体系深刻反映了当时旧西藏社会的群体状况,以及地方治理方面的问题。对这些史料的话语研究表明:史料中的历史是一面观察社会的镜子,特定历史中的社会群体、个体的真实境遇能够通过史料中的话语逻辑得到体现。充分重视史料中的细微之处,突出对文献史料话语运用的研究,可以为民族学、藏学研究提供一种具有启发性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试论西藏政教上层与满州清政权的初次互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和戴青绰尔济喇嘛为首的西藏政教上层的使用,于公元1642年到盛京与满洲清政权联系,这是西藏各派政教首领与满洲清政权正式通使的开端。在此稍前,满洲统治者皇太极也曾派出过一个以察汉喇嘛为首的使团前往西藏,后因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中途作罢。此后,满洲清政权对西藏各派政教首领的初使得以在同伊拉古克三使团回返西藏时随行而完成。这种联系为西藏地方与清政权的关系发展打开了局面,对  相似文献   

18.
史料记载,清朝雍正五年,维西康普纳西族女千总禾娘率其统辖的澜沧江、怒江、独龙江流域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属民归附清朝.2007年,在寿国寺发现一幅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壁画,经初步考证,该壁画绘于清乾隆年间,其内容生动反映了禾娘率属民内附的场景和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实为研究清代云南西部三江流域历史、政教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风貌的珍贵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9.
千家们是瑶族历史上的祖居地之一,也是瑶族人民心目中的圣地。由于岁月的流逝和民族的迁徙,千家们的确切地理位置迷失了。作者通过对收集到的流传于湖南、广东和广西交界地区瑶族民间的28篇《千家们》史料进行综合分析、考证,提出了千家们在都庞岭一带的看法,即以都庞岭的主峰韭菜岭为中心,包括灌阳县东部、道县西部、江永县西北部地区。瑶族民间保存的《千家峒》一书具有比较可靠的史料价值。《千家峒》用汉字写成,每篇大约二、三千字,标题各不相同,流传在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的十几个县里。笔者十多年来研究千家峒,陆…  相似文献   

20.
三难而后成其书评马亮生主编《湖南回族史料辑要》李天一马亮生先生主编、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湖南回族史料辑要》一书,日前已与读者见面。这部15万字中等规模的史料辑要,集中囊括了回回民族自元代落籍湖湘以来七个世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特点突出,资料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