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11月22日,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与旅游学院专门史重点学科、《唐都学刊》联合举办的第九届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文理学院隆重召开。来自中日韩等国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就长安与丝绸之路文化、关学、西安历史文化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为深入挖掘古都两安历史文化资源,促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建言献策。原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朱士光教授,原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西北大学黄留珠教  相似文献   

2.
《唐都学刊》2012,28(1):10
西安文理学院坚持举办“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已历六届,本着“挖掘历史,古为今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针,积极推动相关研究。12月3日,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唐都学刊》编辑部、西安古都学会联合举办的“2011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暨西安古都学会年会”在西安文理学院召开。来自山西、河南及陕西延安、宝鸡、咸阳、汉中、西安等地的100多位研究长安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多家媒体记者前来报道。  相似文献   

3.
长安,乃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历史上自西周开始,就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后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此,总建都时间超过千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都城,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隋唐之际,达到顶峰。作为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安关中的文化发展辐射全国乃及世界。当时的长安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是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长安以及关中地区形成的区域文化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影响巨大。长安文化也是当时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象征。无数士子商人流连忘返,他们不远万里奔波汇聚于此,带来的不仅是对理想的讴歌和失落的感伤,伴随的还有不同诗风的汇聚融合,并形成一种新的诗歌典范。我们常说的梦回大唐,在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徜徉那水月凑泊的唐诗境界,也就是回梦那唐诗产生和发展的摇篮———长安以及长安文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先生的大作《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就带我们梦回了一把大唐,梦回了一次长安。作为第一部系统研究都城长安以及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关系的专著,...  相似文献   

4.
刘宁  王建国 《唐都学刊》2012,28(3):127-128
2011年12月3日,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唐都学刊》编辑部、西安古都学会共同举办的"2011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暨西安古都学会年会"在西安文理学院召开。来自陕西延安、宝鸡、咸阳、汉中、西安等地及河南省、山西省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共49  相似文献   

5.
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唐都学刊》编辑部、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西安古都学会联合主办的“2009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1日在西安文理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长安历史地理研究、长安文化的古今融通、秦俑属性的相关探讨。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教育学院等十几个单位研究长安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全体成员和《唐都学刊》编辑部的全体成员、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代表参加了会议,陕西省文史馆、西安市社科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记者前来报道了此次会议。2009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主题报告深刻而广泛。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朱士光先生就《长安文化形成之地理环境基础及其历史文化之核心内容》做了科学的阐述:长安文化实际上应是以陕西省关中盆地为中心,以陕北黄土高原与陕南秦巴山地为两翼之陕西地域文化,所以也可称为“三秦文化”。基于这一认识,朱先生即以陕西地域范围为对象,对其形成之地理环境基础以及其历史文化之核心内容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唐都学刊》2010,(1):F0002-F0002,F0003
2009年11月21日第四届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由西安文理学院《唐都学刊》编辑部、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西安古都学会联合召开。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刘宁  王建国 《唐都学刊》2011,27(5):4+129-F0002,F0003
2010年11月27日,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唐都学刊》编辑部、西安古都学会共同举办的“2010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在西安文理学院顺利召开。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社科院、陕西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长安学榷议     
李小成 《社科纵横》2009,24(6):128-130,133
地域文化的研究在今天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以及徽学等概念的提出,也随着对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的认识和西安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思索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长安,从周、秦到汉、唐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种文明的背后有一种理性的文化符号,对此可以将它升华到一种系统的理论的层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9.
西安是中国的大古都之一,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也是西周、秦、西汉、新(莽)、隋、唐等几个统一王朝的都城,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汉唐时期长安的都城制度为当时全国其他地区的城市所模仿,而且影响幅射至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由于西安建都历史悠久绵长、文化遗存丰厚无比,加之西安独特的古都风貌,使得有关古都西安的研究长期以来就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吴宏岐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西安历史地理研究》一书的出版,应该称得上是一部关于西安历史地理研究的力作。《西安历史地理研究》得到2000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相似文献   

10.
陈正奇(1955-),男,西安灞桥人,历史学教授,现为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安古都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1.
王晓锋 《唐都学刊》2006,22(4):48-55
西安地处我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接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于此,历时11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进入21世纪,西安顺利地完成了“十五”规划,迎来了崭新的“十一五”规划,西安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让我们站在全面发展观的高度对西安城市定位进行科学认识并对西安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探微。  相似文献   

12.
王社教 《唐都学刊》2009,25(4):84-86
所谓西安学,就是通过人文的、社会的、自然的各个侧面的研究,对以现西安市为中心的、在自然条件基础上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中核心区域的文明形成基础及人类社会发展演化的规律进行整体研究的一门学问,是以人文、社会和自然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理论上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综合性学科.西安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多学科的深入综合研究,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总结和提炼,总结出西安历史发展的区域特点,发现西安社会经济文化大战的本质内涵,构建西安的区域精神,从而为推动和谐关中的建设服务.从地方学的本质来说,命名为"西安学"比"长安学"更为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3.
徐小亮 《唐都学刊》2006,22(5):141-142
曲江文化,源远流长,她兴起于秦汉,形成于隋,繁盛于唐,影响至今。在中国古代,曲江是古都西安著名的园林风景区,也是其文脉所在。今西安市的曲江新区内存有大雁塔、曲江池等历史遗迹,为将新区建成风景秀丽的文化旅游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依托。为摸清家底,曲江新区在《西安晚报》上招标“曲江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评价”的重大课题。该课题由西安古都学会的李令福、耿占军、李元三位同志主持申报并成功完成。课题完成后得到了曲江新区管委会和专家评审组的好评,认为这是西安市以区为单位最好的历史文化研究资料,为新区的各项文化建设与规划奠定…  相似文献   

14.
耿兆锐 《唐都学刊》2006,22(2):18-20
文明昌盛的大唐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朝是当时世界上众目所瞩、人心所向的强大帝国。其时,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贸易等各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信的中国人以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姿态拥抱整个世界。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向西远至阿拉伯诸国及欧洲,与南亚、东南亚诸国以及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国都有密切往来。唐都长安既是著名的国际性商贸大都市,也是陆路交通的国际大都市,实为当时亚洲文明的中心、东西文化交融的胜地。唐朝时期,对外交通尤为发达。除海路外,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塔里木盆地,越过帕米尔高…  相似文献   

15.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0,26(1):59-63
音乐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与政治、道德、教化等融为一体,所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作为世界文明古城,西安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明的城市,它不仅保存有丰富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存有丰富多样的地下考古实物,这些实物多角度地展示了西安音乐发展的活的历史。深入研究西安音乐文物,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生活,对今天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以及西安音乐史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强天雷 《唐都学刊》2007,23(6):42-42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首先,我代表西安文理学院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参加由我院《唐都学刊》和西安古都学会主办的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并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长安与成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文化大都市。长安与成都是"天府之国"的双子星座,二者的互动促进了汉朝的巩固与繁荣;长安与成都是辞赋文坛的联袂双城,二者的互动不仅造就了司马相如等汉赋大家,而且掀起了辞赋创作的高潮;长安与成都是"丝绸之路"的文明双塔,二者的互动将两汉文明的光辉投射到了遥远的西方。  相似文献   

18.
李琳  赵江 《唐都学刊》2010,26(6):100-103
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这是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和条件。近年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也显现出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人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挖掘、利用不足,特色不突出。对此,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政府投入和启动民间投资的方式,强化对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的策划和宣传,培育全民文化产业意识,打造独具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19.
王建国 《唐都学刊》2024,(1):111-113
<正>2023年11月19日,“丝路互通 魅力长安”第七届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文理学院召开。本次会议为2023陕西省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系列活动之一,由陕西省教育厅、西安文理学院主办,西安文理学院国际交流处、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关中书院、《唐都学刊》编辑部协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来自俄罗斯、日本、伊朗、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20多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科院、西安交通大学、  相似文献   

20.
赵均强 《唐都学刊》2014,(1):F0002-F0002
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与旅游学院联合主办,《唐都学刊》编辑部协办的第八届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3日在西安文理学院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50余篇,来自国内外数十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00多名专家和日本学者、日本学习院大学市来弘志教授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