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认为,世界的空间须由此在的空间性来说明,而此在的空间性源出于此在的时间性。时间性被看作是本真操心的意义并为空间性奠基,似乎空间、空间性不如时间、时间性那么“源始”。但海德格尔却同时又向我们指出,说空间性基于时间性或时间性较空间性具有优先地位,仅在对此在时间性结构的准备性分析工作中暂先有意义,以后仍要将两者的关系明确“平等化”。在《存在与时间》之后,空间问题逐渐从侧重于对此在日常生存论层面的空间性研究过渡到对空间存在本身的研究,这种过渡自然使得空间与时间在作为领会存在意义的视域这一层面上“对等”起来, 在《时间与存在》中海德格尔甚至直接将这种视域称为“时间-空间”,认为只有在这种源始的时间-空间的敞开状态中,物与此在本身的存在、“本有”才能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2.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认为,世界的空间须由此在的空间性来说明,而此在的空间性源出于此在的时间性,时间性为空间性奠基。在《存在与时间》之后,空间与时间在作为领会存在意义的视域这一层面上"对等"了起来,海德格尔甚至直接将这种视域称之为"时间——空间"。在后期作品中,海德格尔通过对位置和物这两个概念的分析,揭示了空间存在本身的意义,指出人与空间的关系就是从根本上得到思考的栖居。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对空间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消解了流俗的空间解释,首次提出了生存论存在论的空间观念,对于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重新确立和把握哲学研究的主题、对象和方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通过集中考察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空间问题的探讨,凸显了其在空间问题研究上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入地揭示和剖析了这一研究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和难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时间观念在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时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4.
马丁·海德格尔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现象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对空间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这对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重新确立和把握哲学研究的主题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康德、柏格森和胡塞尔等西方哲学家都曾研究过时间,并各自对其有不同的解释.而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是时间性的到时,海德格尔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存在的意义,而要通达这一目的的途径就是时间,海德格尔以时间为切入点考察此在进而研究存在.要想对海德格尔"存在"的意义有超越性的理解就必须对其时间也作超越传统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批判是为了重新确立人(此在)与世界的关系,申述对存在的追问,必须立足于世界和人(此在)。只有这样,对存在的思考才能前进在正确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7.
形而上学(Metaphysik)向来就是一种超越(Transzendenz)的追问,Transzendenz(超越或超越性)在西方哲学中通常是指“独立于被创造之秩序”,它具有独立自主性和逻辑必然性.而不同的哲学家对超越(Transzendenz)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也形成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超越)哲学思想,其中大致可以归为本质的(Essentia)超越与实存的(Existentia)超越两大类.海德格尔认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为了揭示和阐明超越,本文力图结合海德格尔对于康德先验想象力的批判性解读来讨论两类超越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试图从中找出-种本源性的超越思想以及对于Transzendental在二者各自的思想境域中的翻译作出区分与说明.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类型的科学空间观以及哲学史上主流的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空间理论之外,海德格尔揭示出了以此在的生存论建构为视野的空间性新维度.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认为,此在本质上是空间性的,它有着求近的本质倾向,"去远"(Ent-fernung)结构即体现着这种重要特征."去远"刻画着此在总是将事物以各种方式"带到近前"的行为本...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象学的视域,海德格尔的死亡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别具一格。根据现象学方法,海德格尔的死亡思考可以还原为三个时期:早期深思死亡的重点在于去掉日常态度对死亡的遮蔽;中期重点为去掉形而上学态度对死亡的遮蔽;晚期重点为去掉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对死亡的遮蔽。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在当下以海德格尔的沉思为契机领悟死亡对于建构和谐家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是早期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概念.在1929-1930年的讲课<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中,海德格尔尝试以一条与已往不同的途径来分析"世界"的意义.在这一所谓"比较研究途径"中,尤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海德格尔对动物与世界的关系之讨论.因为,一方面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断定,世界只是此在之性格,而不是其他存在者之规定,另一方面这种说法却似乎与当代生物学中有关"动物世界"的讨论相悖.如果"动物世界"的说法言之成理,那么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世界、甚至此在的分析,就似乎有修正的必要.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检视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中对这个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真理,是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追求的目标。他的独创性在于对真理的本质进行洞察,探讨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真理的根据和条件;他把真理表述为“此在”的揭示状态和“存在”的无蔽状态,并对”主客体关东”进行了批判。他通过“探索一种不从一切先决条件出发的哲学”,向现代人提示启发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是德国存在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此在”概念在海德格尔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海德格尔对“沉沦”和“良知”的思考打破了所有以前人们思想中固有的理论框架,让沉沦和良知在存在的深度上作为人最切己的生存现象,活生生地显摆出来。我们在沉沦中寻求解脱,召唤良知!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关于人的思想集中于他的范畴“此在”中。“此在”不是灵魂、精神和人格式的主体,也不是“意志”、“强力”等生命体。“此在”首先意味着生存,人通过生存,表明他存在;其次意味着“现象”或思想,通过思想显示或思念着而存在。最重要的是他的生存和思想是同一的过程,没有生存,“此在”无法存在;没有思想,生存无法得到显现,存在处于黑暗之中,无法得到澄明,而存在的澄明是海德格尔的真理。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作为一个哲学家看似没有直接论述历史的专著,但其思想却是以“此在”的历史性为核心, 突出表现的是人的历史性意识,由此建构了关于历史性思想的系统理论。他通过对西方传统哲学即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扬弃,开显了“此在”的历史性意识,获得了对历史之本性即时间性与生命性的真切认知,由此宣布哲学即形而上学的终结而提出澄明历史性之思的任务。海德格尔对“此在”历史性的理论解读正是对历史之为历史的根本性诠释,其历史观念亦就此而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对死亡的思辩独白——从死亡到死亡意识的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的死亡沉思今日依旧在召唤有心人去倾听死亡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此在无论如何终归逃不脱人生之大限——死。死亡是此在的终点,它不间断地贯穿于人的存在中。死亡是人的存在的最固有、最亲自、不可超越、不可确定、最本己的可能性,死亡伴随着人的出生就已存在,只要此在“活着”,他就不得不承担着死亡。承受死亡。体验死亡,“先行到死亡中去”,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与自由,这才是人的存在的本真性。作为存在个体的自我应当能在良心的呼唤之下,为自己的生存做深刻的思考,走向生活世界,获得自由之新生,找寻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海德格尔思想的“Dasein”概念的理解与汉译问题,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窘境,即此问题还远未得到解决,我们尤其应展开对此概念之基本内涵的追问,以求澄清Dasein问题为何决定了海德格尔思想的根本思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实际地推动我们的翻译实践,我们可视不同语境将Dasein译为“此在”或“如此存在”。  相似文献   

17.
18.
海德格尔“此在”的审美之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德格尔作为存在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此在"即"我的存在"为本体,反对一切主客二分和把艺术看成感性认识和体验的观点,主张艺术作品建立的世界要将世界中的事物意义化,以特有的方式敞开存在者的存在,实现真理的自行置入,获得人在异化世界中的诗意地安居。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个人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一分为二的,即此在和非此在存在:此在是自由的;非此在存在是定型的。一个人如何实现自我目的?依靠自我;如果听任他人摆布就陷于“非本”、“非自立”、“非本己”的状态。同时,海德格尔认为,人们的“自我存在”就是“罪责存在  相似文献   

20.
论生活儒学与海德格尔思想--答张志伟教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生活儒学的"生活"观念不是海德格尔的"生存"观念,因为生活并不以"此在"为前提.生活即是存在本身,生活之外别无存在.海德格尔的此在确实是一种主体性观念.中西之间的形而上学是相通的.生活儒学致力于儒家形而上学在生活本源上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