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与计划生育政策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35  
原新  石海龙 《人口研究》2005,29(3):11-17
中国出生性别比自1980年代开始偏高且持续升高,这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男孩偏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现状是基础,便捷安全的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技术是手段,少生孩子是动因。计划生育政策是促使少生孩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的原因及其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学界一直密切关注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对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结合近年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存在的不同认识和争论,借助于阿尔瓦罗.洛佩兹弱遍历性理论和贝克尔生育选择成本效用模型的分析框架,本文试图从微观层面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通过对1940-2010年中国出生性别比数据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以及变动原因的解释,本文得出结论: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失调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而要改善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现状,改变农民、农村、农业的经济社会条件,增强农民的创新能力,推动农村及城镇贫困家庭从生产性生育偏好向享乐式生育偏好的转变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出生性别比的统计推断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阐述了如何用样本出生性别比估计或推断总体出生性别比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两样本性别比来检验两个总体性别比之间在统计上是否存在差异。文中给出了出生性别比的标准误计算公式,并计算了在不同样本出生性别比水平下、不同样本规模的情况下标准误的估计,以及在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的估计;同时还利用二维交叉表的卡方检验和OddsRatio的卡方检验对两样本所反映的总体出生性别比差异的显著性水平进行了检验。文章得出的结论是,规模比较小的样本(出生人口少于3000人)和人口比较少的总体(总人口少于30万人),均不易于单独计算出生性别比。  相似文献   

4.
刘钰 《南方人口》2004,19(4):63-64
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及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共同决定了一个人口群体的性别构成 ,直接影响着婚姻、家庭的形态和结构 ,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流动速率频繁 ,在控制上仍然存在操作性难题。有人认为 :婴儿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 ,在于家庭生育的有计划性与国家生育控制的有计划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矛盾中 ,国家控制住了人口数量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但家庭生育影响了婴儿的性别比结构 ,导致了女婴的…  相似文献   

5.
性别偏好、性别选择与出生性别比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7  
文章的目的是要探讨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间接和直接原因。其定量分析使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97年11月中旬组织的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中第二期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从理想的孩子性别看,城市存在选择女孩的现象,而农村存在明显的选择男孩的现象。分析发现,只有女孩的妇女再次怀孕的比例明显高于至少有一个男孩而再次怀孕妇女的比例;同时前者实行人工流产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后者。以往所生孩子的数量和性别是惟一决定下一个孩子分孩次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它与年龄、民族、受教育状况和婚姻状况无关。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主要是由选择性人工流产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韩国出生性别比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持续升高的势头。2000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9.92。地区间、城乡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也较大。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起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1990年高达116.5。但经过韩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2004年韩国出生性别比下降至108.2,接近正常水平。韩国应对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成功经验对解决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五普”数据为基础,对比“三普”、“四普”数据,对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已经存在。虽然问题没有汉族严重,但其发展的趋势与汉族相当接近;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8.
这次来到湖北省进行人口出生性别比的专项调查和研究,使我们感受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实施计划生育使生育率急速下降的同时,出生婴儿性别比快速攀升,呈现严重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1990年代各种人口调查"过低的"生育水平难以置信时,其"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数据却被广泛接受。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2000年人口普查出生数据漏报的性别差异的分析,利用教育统计数据,重新估计2000年及90年代的出生性别比。结果表明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并不像2000年普查数据反映的那样严重偏高。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和低年龄组性别比要比普查反映的水平低5~9个百分点。1990年代在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部分中,女婴漏报的作用高达50%以上。本文还根据2000年普查千分之一抽样数据,考察了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陶涛  杨凡 《人口学刊》2015,(2):68-76
由于出生性别比数据来源多样,根据不同数据来源计算出的指标值差异较大,且因为出生性别比长期受到监测和考核的影响,所以数据较为敏感,真实性常常受到质疑。本文利用怀孕性别比、流引产性别比和出生性别比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建立三者的数量关系,从而能够利用病例性质而非统计报表性质的流引产性别比来间接估计出生性别比水平,为估计出生性别比的真实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朱秀杰 《西北人口》2010,31(1):8-12,16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力图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在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梳理、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地区差异与出生性别比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影响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诸因素中,社会性别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它通过男性选择性生育表现为出生性别比偏高,其后果是女孩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损害,并进一步弱化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邱红 《人口学刊》2007,(5):15-18
近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已有的人口学研究,一般从经济发展水平、传统生育观念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忽视了男女不平等对性别比失衡的影响。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分析农村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对性别比失衡的重要影响,进而提出要想解决性别比失衡问题,社会必须更加关注女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麻城、广水、安陆三市总出生性别比升高呈现出的特征:一孩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或略微高些,但二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超高,而二孩出生性别比超高是总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政策内二孩生育存在严重男孩性别选择行为;贫困农民家庭是选择性男孩生育的主要群体;性别选择最容易在农村流出育龄人群中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农民家庭多重生育需求、男孩偏好、生育性别选择,这些环环相扣的因果关系变量,以及胎儿性别鉴定与人工终止妊娠易获得性和现行生育政策的“挤压”效应等,是造成调查地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5.
出生性别比失调对中国未来男性婚姻挤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中国2000年-2050年因出生性别失调对男性婚姻挤压的影响进行的测算结果显示,现在的出生性别失调将造就大批无法婚配的单身男性,这将对未来的婚姻市场、家庭安全、社会稳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出生性别比失调是人们的生育意愿、国家的生育政策、以及育龄夫妇从家庭角度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完善生育政策来应对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观察数据基础上,描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现象,并对其内在机理做出解释。研究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普遍规律,其波动周期与生育间隔相关。正常情况下,周期成分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影响较小并且稳定。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成分明显大于其他国家,这与中国强烈的性别偏好有关。周期成分不是影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因素,性别选择行为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尊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的客观规律,关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中长期变化趋势。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拐点"已经出现,在继续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条件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将进入下降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出生性别比升高机理为基础,应用空间计量技术分析2000年份地市横截面数据和地理空间数据,实证研究各因素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通过影响生育决策和生育行为进而引起出生性别比偏高,影响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各因素存在空间相互作用,其空间自相关属于高高-低低类型;传统文化、公共政策、城镇化水平以及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将抑制出生性别比升高;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医疗发展水平将促使出生性别比升高;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生性别比水平与数据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多套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对我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目前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数据是否可靠、出生性别比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普查数据中0岁人口组性别比明显偏低,该年龄组的数据质量不可靠,判断我国出生性别比水平的态势应以其他低年龄组性别比的数据为主。普查数据中低年龄组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女(婴)孩漏报的现象,导致低年龄组性别比一定程度的虚假性升高,影响了对我国真实出生性别比水平的判断。但是,即使扣除了这个因素,各个年龄组的性别比依旧远远高于正常值。所以,中国人口的出生性别比水平偏高的情况是真实的,只是真实的出生性别比水平并没有普查数据所显示的那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