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老舍与茅盾都在自己的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描写了男女之间的情爱。他们的描写各具特色 ,异彩纷呈。比较而言 ,老舍笔下的恋爱、婚姻模式倾向于传统 ,茅盾笔下的情爱描写则富有更多的浪漫色彩和时代气息。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属的文化类型不同 ,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各异 ,而且两人在继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同时又各有其艺术独创性  相似文献   

2.
昆剧学的建立继1981年11月在苏州举行了“昆剧传习所”创办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之后,1982年5月,又举行了第一次南方昆剧传统戏会演。在党的领导下,半年内两次大会活动,使昆剧这个剧种又活泼起来。昆剧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保存得相当完整的剧种。它曾对其它剧种在继承民族戏曲优良传统工作中,起过桥梁作用,因此把昆剧说成是对我国传统戏剧最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在元曲史上,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的杂剧一方面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另一方面,三大家创作时也都考虑到了戏剧语言的特殊性,因此他们又自觉或不自觉地趋向于“文”与“俗”的融合。达到了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综合表现,对现代社会文明特别是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有重要影响。中国当代民族史诗小说在真诚叙述本族故事、风土人情时,作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原始思维,其所塑造的人物、描绘的场景往往隐隐地指向了原始神话形象;少数民族的生活地域、宗教信仰习俗往往对民族作家的原始思维惯性产生持续性的重要影响,使他们的作品即使是写并不久远时代的故事,但原始思维的惯性却又把他们的创作思维引向了对神性力量的赞美。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是中国清末民初社会政治舞台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把袁世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全面地、客观地进行考察,可以看到,袁氏一生在许多方面顺应了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了许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清末民初的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章回体小说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艺术成就.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虽然被新文艺小说所取代,但仍在被继续创作着,并且引起了现代文学界的关注.因此,有必要阐明章回体小说在现代生活中的际遇情形.清末民初,人们对于章回文体的认识有了自觉,不仅注意到其艺术特色,也对古典章回体小说进行了价值评判.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家们改变了对古典章回体小说的态度,认识到了其中的优秀部分,与此同时,对当时的章回体小说创作却给予了严厉批评.抗战以后,文学界统一战线的形成,又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现代章回体小说,并结合创作实际,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这也即是章回体小说实现现代化转型的际遇.  相似文献   

7.
短篇小说的创作自清末民初开始复苏,此时期几乎所有的事物都表现出了既现代、又保守的过渡性特征,短篇小说也不例外。说它现代,是在形式上开始借鉴西方;说它保守,则是其现代化的步伐迈得还不够彻底,尤其在精神内涵上,它还与传统母体藕断丝连,甚至貌"离"神"合"。但不管怎么说,清末民初现代短篇小说创作已经起步,并且其创作上的经验和努力,已经为"五四"短篇小说的发展和迅速繁荣铺设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湖南留日作家虽有不同的思想历程和生活体验,但其留学经历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日本文学的影响。有的从日本文学中吸取创作灵感,有的受到日本近代文学思潮或某种文体的影响,有的留学前、后的创作风格发生变化,而受异域文学影响最大的湖南留日作家是田汉。当然,他们在接受日本文学影响的同时,母体文化在其精神结构中起着作用,他们的创作又是对日本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峻青与茹志鹃都是三四十年代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优秀作家,共同的斗争经历使他们不自觉地把笔伸向了战争岁月,歌颂和发现那些战争中难忘的人和事,怀念那些为了和平、为了革命而牺牲的人民和战友,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民族和时代精神,然而在各自的创作中又表现了迥异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丁玲是一个颇具魅力而又不断争议的女性作家。纵观她的一生 ,2 0世纪中国历史的每一次重大变动 ,几乎都会影响到丁玲 ,丁玲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在思想、生活、创作上 ,丁玲始终与 2 0世纪的中国社会粘在一起。从丁玲在社会变动中的创作和女性角色定位来阐述她在 2 0世纪女性创作、女性话语世界建构中的独特作用 ,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代昆曲大师 ,沈在杂剧创作方面也有所染指。这方面最值得提出的是他将杂剧形式正式引入了昆曲领域 ,创作了《十孝记》和《博笑记》两部短剧集。它们在演唱音律方面显然和他的传奇一样 ,同属昆曲的范畴 ,准确地应称之为昆曲杂剧 ,以与杨慎、许潮乃至徐渭、汪道昆等人的作品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
主要由文人创作的昆剧,是中国戏曲中最"雅"的一种。但昆剧之"雅"主要是作品形式(文词、演唱等)文雅,作品内涵并非都属"雅正"。场上搬演的昆剧包含了昆班艺人的创造,这更为昆剧加入不少"俗"的成分。在清代,昆剧和乱弹的服务对象不尽相同,而且乱弹艺人常常努力学习昆剧,昆班(雅部)的所演所唱与乱弹班(花部)的所演所唱常常"交错",故昆剧与乱弹并非不共戴天。近数十年来学界常将清代剧坛大势归结为"花雅之争",但一个"争"字无法概括昆、乱之间的复杂关系。昆剧的衰落也需要从昆剧自身寻找原因,而不应简单归因于乱弹的强盛。  相似文献   

13.
吴梅在北京、南京各高校从事戏曲教学的特点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他没有停留在戏曲的文学层面上来立论 ,而着眼于综合艺术的全方位的研究 ,所以他的昆曲论著能结合舞台艺术的实践 ,独出新意。他不仅培养了曲学的研究人才 ,而且还培养了专业演员和业余曲友 ,为昆曲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浙江是昆曲兴起后最先广为传播的地区。自清代乾、嘉以来 ,在宁波、金华、温州三地出现了当地土生土长的演员组成的昆班 ,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通俗化的“甬昆”、“金昆”和“永昆”三大支派 ,主要在农村乡民中流传 ,搭草台演出 ,有“草昆”之称。至今 ,宁波昆曲已消亡 ,金华昆曲和温州昆曲尚有余脉  相似文献   

15.
昆曲具有依赖民俗传播的深厚基础,在内容和形式上均适于在民俗场合表演。民俗的观念和组织形式有利于昆曲的传播,民俗的文化价值值得昆曲关注和利用,昆曲应当基于民俗文化进行定位并扩大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16.
明代士大夫有普遍蓄养昆曲家伶的风气,以苏州为盛。清代盐商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需要,也大兴昆曲家班,首推扬州。本文主要从明代士大夫昆曲家班和清代扬州盐商昆曲家班组建的目的、规模、演员的身份、待遇等方面对明代士大夫家班与清代扬州盐商家班进行比较研究,归纳总结了两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7.
昆剧名著改编演出的关键是文本改编 ,表面看这似乎只局限于文学手法或技巧 ,实质却体现了艺术继承方式的变革。五十年代浙江昆苏剧团的《十五贯》完成了昆剧全本戏继承方式的一次革命。新时期以来 ,继承方式已从单一转向多元 ,确立了在科学基础上的非纯粹继承机制。首届中国(苏州 )昆剧艺术节优秀古典名著展演表明 ,全国昆剧艺术表演团体已冲出守旧的观念模式 ,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在发展中求继承的昆剧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昆曲《断桥》和《思凡》两出折子戏的英译实践入手,探讨了昆曲翻译的目的、昆曲翻译中语言的理解与表达、以及典故的处理等问题,并对今后的昆曲翻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魏良辅虽对昆山腔作了改革,但没有对昆曲曲调的格律作出具体的规范。沈璟则对昆曲的曲体提出了具体的规范,不仅对曲调的四声及用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编撰韵谱与曲调格律谱,为昆曲作家填词作曲提供规范与借鉴,使得昆曲的曲体得以律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授予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北京从明万历年间便成为昆曲艺术的重镇和中心之一,在宫廷和民间出现了持久的广泛流播、大红大紫的局面.其后虽然屡遭磨难,仍爝火不息,成为昆曲艺术的重要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